到了夏天,气温升高,冰雪融化了一部分,地上的草都冒绿头了,树上的树枝也冒出了绿芽,听着水融化后“哗哗”流水的声音,每个人心里都很高兴,他们知道,一年中最好过的时候就要来了。武行让他们把围场里没有融化的雪都清理干净,阳光照进来,他们这的草就会长的更茂盛,也会吸引更多的动物到来吃草,这样,他们就能捕更多的动物。清理完积雪,向阳的地方还会发现藏在下面的野菜,这样就有野菜汤喝了。果然,过了一段时间,这里的草长的比其他地方都要茂盛,那些野兔、羚羊等了一个冬天,都纷纷过来觅食。武行和官兵就藏起来准备好捕猎,他的箭法可真好,箭无虚发,一天总能捕到几只猎物,官兵都很高兴,他们又有鲜肉吃了。武行的箭法在他们上山打猎的时候,范进斗就见识过,不过这些日子看到他不断射中猎物,还是钦佩不已,他想,要是自己也有这么好的箭法就好了。这天范进斗在帮忙做围捕的笼子,就见远处飞过来几只大雁,官兵大喊:“大雁,是大雁。”
他们拿起弓箭就往天上射,可没有一个射中。眼见大雁飞的越来越高,变的越来越小,这时只听“嗖”的一声,一箭射出去,紧接着又是几箭,就见空中的大雁,纷纷落了下来。他们一看,原来是大人出来了,他正拿着弓箭站在门外,官兵纷纷叫好:“大人,好箭法!”
“大人,好箭法!”
“好箭法!”
范进斗也暗暗称赞,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射这么高大雁,不光要箭法好,手臂还要有力。而且还是几发连中,基本上没有时间瞄准,凭的是感觉和经验,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武行对官兵说:“快去捡回来吧。”
他们高兴的跑出去,不一会,就见一人领着一只大雁跑了回来。大雁从空中看着不大,可落了地,一看真是不小,一只能有二十多斤。晚上范进斗把做好的大雁送到他屋里,武行问他:“我听说老师收你为学生了?”
范进斗点头说:“是,大人。”
武行笑着说:“你我都是老师的学生,我们岂不是同门师兄弟了?”
范进斗忙说:“不敢,大人,我哪敢高攀?”
武行说:“跟着老师就是不一样,说起话来也不一样了,老师可是个有学问的人,你既然有机会和他老人家学,就要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范进斗点头说:“我一定会的。”
武行又说:“那我们就拿着大雁到老师屋里去吧,他还没吃,正好我也有事和老师说。”
他们来到杨玉宗屋里,范进斗和武行一起行礼,武行说:“这是今天猎到的大雁,拿过来和老师尝一尝。”
范进斗放下东西,就准备出去,武行让他也留下一起吃。范进斗一听武行还真没把他当外人,他看了看老师,杨玉宗说:“叫你留下来,你就留下来吧。”
几个人坐下来,杨子悦给他们倒了酒,他们边吃边聊,武行说:“老师,我听说朝廷这些年一直和洋人在开战。”
杨玉宗叹息说:“是呀,自从开战,哪一次我们不是割地赔款,朝廷这些年已是入不敷出,只能加重税收,百姓也是怨声四起。”
武行气愤的说:“洋人到我们这就是来掠夺银子,可惜八旗的子弟都被朝廷养的懒散了,我们的武器也不行,血肉之躯哪能干过那些洋枪洋炮。”
杨玉宗没有说话,武行接着又说:“我只恨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我已经上奏朝廷,希望能派我出征打仗。”
杨玉宗听了他的话,吃惊的问:“你还有这个心气?”
武行慷慨激昂的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武将不就是应该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吗?虽然大清腐败,朝廷无能,可我们也不能眼见百姓受苦。这样民怨沸腾,内忧外患,大清就真的完了呀。”
杨玉宗端起酒杯,说:“虽说我已被罢官,以后也不会涉足官场的事情,可我终究受朝廷恩惠这么多年,你是我的学生,当心怀家国天下,来,我敬你一杯。”
武行拿起酒杯,激动地说:“学生不敢,是学生应该敬老师。”
杨子悦看着父亲有些激动,怕他喝多了,转移话题说:“武大人的箭法可真好,我听说这大雁都是你射的。”
武行说:“也是在这练的,要是能用在战场就好了。”
范进斗赞叹的说:“我也羡慕武大人的身手,大人的箭法可真是百步穿杨呀。”
杨子悦说:“范大哥,你不是也会功夫吗?那你也可以学呀,本来父亲还想让我学,可惜我没有功夫底子,臂力根本就不行。”
范进斗倒是一直想学,可他哪好意思开口,杨玉宗看出了他的心思,对武行说:“进斗是快好料,你要是有时间,可以教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