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大明朝廷对他们这些归义军大手笔的放赏银钱,提供良好待遇。 所以,贾七斤虽是刚反正大明,还没多长时间。 但他对大明,却也是有那么几分忠心的。 看着自己手底下这群,走了没多远就开始歪七扭八,彻底没了阵型的不争气的东西。 再看看不远处光复军那走了大半天,却依旧十分严整的阵列,贾七斤气的肝疼。 两者一对比,自己这些归义军,怎么看怎么像是一群乌合之众! “都他娘的给老子动作麻溜点!”
“看看旁边的光复军,再看看你们,大家都是监国大明的兵,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光复军士卒的体力普遍都很强! 每日训练的保留节目,负重越野拉练不是白练的。 长时间保持较为严整的队列行军,他们的脸上也不见丝毫的疲惫之色。 高唱军歌士,声音依旧嘹亮! 彰显着他们高昂的士气和依旧旺盛的体力! 看着光复军行军时的这种状态,贾七斤严重怀疑,这还不是全速,光复军还留有余力。 每日行军七八十里,还留有余力,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行军速度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 尤其是对步兵来说! 一名归义军士卒缩了缩脖子,小声说道。 “和那些光复军兵丁的待遇比起来,我们这些归义军和后娘养的没两样,大家的粮饷和吃食都不一样。”
“凭啥要求咱们和那些光复军表现的一样?”
虽然朱宏煜给归义军的待遇不差,最起码要比他们当绿营兵时的待遇好多了。 但俗话说得好,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人满意,自然会有人感到不满。 很多归义军的士兵,在得知光复军士兵的待遇之后,羡慕的同时,嫉妒自然也是免不了的。 军中的牢骚很是不少! 贾七斤闻言,斜眼便瞪了过去,语气十分不善的开口说道。 “你他娘的这说的是什么屁话?”
“监国殿下不计较咱们以往投降清虏做汉奸的罪过,免了咱们几十年的苦役,给咱们编成了归义军,粮饷军械都不曾亏待。”
“如此大恩大德,你他娘的不感激还想要什么?!”
“羡慕光复军的待遇?”
“觉得不公平?”
“可你他娘的别忘了,咱们这群人说好听些是战俘,说难听些就是汉奸。”
“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还巴望啥呢!”
“再说了,监国殿下也没说咱这些人,就必须一直都是归义军,不能做光复军啊!”
“只要战场上立下军功,就他娘的能往上爬,就能做光复军,就能做军官!”
“如果羡慕光复军的待遇,就他娘的豁出命去拼吧。”
“……” 那名满腹牢骚的归义军士兵被贾七斤说的羞愧不已,缩了缩脖子,不再吱声。 …… 第二日,明军在长江岸畔修整了一夜,天亮埋锅造饭之后,准备拔营启程。 只是,大军才刚一拔营,朱宏煜便接到了哨骑的回报。 “启禀监国殿下,我军哨骑同清军哨骑照面。”
“清军主动出城,准备迎战我大明王师,其前锋距我大军不足三十里!”
“……” 朱宏煜闻言,脸上闪过一丝郑重之色,开口说道。 “传令大军,准备从运输船上卸下武器军械,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迎战清虏!”
“此战的目标是,全歼清廷之江宁八旗!”
诸将齐声应诺。 随着诸宏煜的命令下达,明军停止了行军。 运输船靠到了岸上,大量的武器军械被从运输船上搬了下来。 一套套重甲,一桶桶的火药铅弹,一箱箱的手榴弹,火箭弹…… 以及一门门用于步兵支援火力的小口径火炮,如虎蹲炮,臼炮,佛狼机炮等。 被不停的运了下来! 火力压制方面,有舰队上的舰炮群来负责。 所以,此战明军不用专门去运输那些,动辄千斤数千斤的野战火炮。 只要将一些小口径的轻型火炮拉到战场上,做前线步兵的支援火力就可以。 数不清的民夫们如同繁忙的工蚁,不停的忙碌,排着队的从船上往下装卸物资。 数不清的火药,炮弹等物被堆积在了一起,分发到了各部队的手中! 光复军的火枪手开始穿戴胸甲,擦亮自己手中的刺刀。 重甲兵们在吃了一顿好的,解决了一下个人生理问题之后,在辅兵的帮助下,开始一件件的穿戴甲胄。 最里面贴身的一层,是一层丝绸里衣,再然后是一层用于保暖的动物皮毛内衬。 再然后,是一层锁子甲。 最外边才是用于保护躯干的,精钢打制的胸甲,以及用于保护四肢的披膊,裙甲等铁制扎甲。 重甲兵的披甲工作相当之繁琐,即使有辅兵帮助,最起码也得十来二十分钟才能穿上。 明军的骑兵也在整理着自己身上的装备,安抚着自己的战马。 无一例外的是,面对即将面临的战斗,明军上下无一人有丝毫的惧意。 不同于明末那些年的明军,现在的明军是一只新生的军队,他们对清军,不管是绿营,还是八旗,都是一点畏惧也没有。 明军成军以来,一场场战果显赫的战绩,铸就了他们的骄傲,以及不败的信念。 不管敌人是谁,干就完了! 不带怂的! …… 明军这边在热火朝天的备战,清军也是接到了遭遇明军哨骑的消息。 一声声急促的奏报声,让清军上下顿时为之一凛。 郎廷佐坐在马背上,眺望着东方,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一只遮天蔽日而来的庞大舰队。 让他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郑成功来犯时的场面。 数不清的大小战船几乎要占满整个江面,十数万郑军威逼江宁,真的是吓坏了郎廷佐。 若非当年他用缓兵之计拖住了郑成功,让其没第一时间攻城。 趁此机会,江南江北的清军从四面八方压到,将郑成功击败。 怕不是那时候江宁就要被郑成功给拿下了! 凭借郑氏在整个江南,在福建两广的影响力。 到时候,怕不是又是一场南国变色的大祸。 只是,当年他能击败郑成功,侥幸是占了很大的原因的。 如今,对能否再次击败进犯江宁的明军,却是一点儿底气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