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公孙府。一个人影落入公孙缪的别苑内。公孙缪的书房仍亮着灯。他端坐在书桌旁,手捧书卷,专心致志。桌上的灯影有了轻微的晃动,公孙缪的目光从书卷上移开,落在了灯影上。“卑职薛潜参见公孙大人!”
一身黑衣的人影出现在公孙缪的身后,并且跪下来向他行礼。“来啦,皇上有何指示?”
公孙缪头也不回地问道。人影说道:“今田相面圣,欲出使大梁,协商出兵一事。”
公孙缪余光往后一瞥,“咦,他改变立场了?”
“皇上觉得蹊跷。”
“想让我去确认么?”
“非也。皇上担心公主不再与田阜为敌。”
公孙缪叹道:“说的也是,毕竟她不是真正的公主,只要魏国能出兵,就行。她才不会在乎魏国的将来会如何……哦,那皇上想让我做什么呢?”
“提防公主,有备无患。”
公孙缪点了点头。“皇上还有一句话要告诉大人,皇上说,大人是他唯一能够信任之人。”
“请你转告皇上,请他放心,公孙家永远会为大魏赴汤蹈火。”
……皇宫。太子宫。“听说田阜现在改主意支持出兵援助梁国了?”
南宫若愚冷着脸问道。想来田阜此举令他非常不适。“我也没想到呢。”
卫玲珑用无所谓的语气说道,从扈家回来后,她一直没有打起精神来。“也是是田高的死刺激他了,让他心生惧意。”
“那你是怎么想的?”
“既然他同意出兵了,那就出兵呗。”
“那我呢?”
“你继续做你的太子……其实这对你也没什么影响吧。现在你与田阜的势力不分伯仲,甚至你还有一点优势,难不成还对付不了他?总之,只要魏国能出兵,我的事情就结束了,剩下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卫玲珑的话令南宫若愚非常不满。还想再说的时候,卫玲珑却不想再听,径自离去。南宫若愚愤懑地甩开衣袖。“殿下,昨日公主去了扈府……”黄匡小声道。“扈府……”南宫若愚明白了,“难怪她的脾气那么差……”南宫若愚坐了下来,准备接着看折子,忽然有个念头跳进脑海里。“黄匡,知道田高是怎么死的吗?”
黄匡不明南宫若愚为什么要问这事儿,回答道:“是在前往南隅县的途中被人截杀的……”“最近山贼是不是挺猖狂的?”
黄匡又不明白南宫若愚为什么问他这个问题,山贼的事情不归他管,他哪里知道。只能讷讷地回答:“也许是吧……”他猜想南宫若愚或许看到了有关山贼的奏折。“也许?”
南宫若愚脸上浮现出诡谲的微笑,“不应该是也许……”翌日,朝堂。“皇上,梁与魏有乃友盟之国,公主又是梁国皇后,于情于理,我们都应出兵相助。”
田阜站出来启奏说。他刚说完,朝上就炸了锅似的。所有人都没想到这样的话会从田阜嘴里说出来,甚至有人担心他是不是病了。这时,太子南宫若愚也出班奏道:“皇上,儿臣以为田相言之有理!”
大臣们又吃了一惊,你看我我看你,太子竟然会同意丞相之言,十分罕见。“众卿认为呢?”
南宫纪环视众人,问道。太子和丞相想法一致,大臣们当然没有意见。“田相,可有燕王的消息?”
南宫纪问。“臣已经加紧打探,并放出消息,相信很快就能找到他。”
南宫纪点点头,“好,等燕王来了,议定之后,再做定夺!”
下午,刘业果然回来了,但不是以燕王的身份,而是以药师季安的身份。乔装成季安的刘业没有立刻去见南宫纪,而是先去见卫玲珑。当季安出现在眼前时,卫玲珑还以为自己在做梦。随后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之后,又喜又恼。“这一个月来,你消失到那里去了?”
卫玲珑眼中尽是嗔责。“有些事情得想通了才能继续下去。”
卫玲珑听得云里雾里的,让他把话说清楚。刘业道:“我时间不多,谈正事。”
卫玲珑想到扈家姐妹与刘业的亲事,气不打一处来,冷冷道:“谈婚论嫁算不算正事?”
刘业没反应过来。卫玲珑接着道:“你真的看上那扈家姐妹了?”
原来是为这事儿。“我是答应了扈员外。”
卫玲珑想到的是这消息不实,亦或者刘业是被逼的,但看刘业的样子以及语气显然不是,这令她及其失望,泪水一度想要夺眶而出。“只有如此,我才能化身季安,进宫面见魏帝。”
卫玲珑愣了一会儿,问道:“这么说,这事不是你情愿的?”
“当时我只能答应了。”
卫玲珑破涕为笑,但跟着又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刘业已经答应了这门亲事,并立下了契约。再想想自己和刘业不可能有将来,总不能让刘业守着她孤独终老吧?看到卫玲珑情绪低落,刘业就知道她心里所想,于是说道:“婚事我是答应了,但不一定能成。”
卫玲珑抬眼看着他,想知道原因。“皇家的婚事,不是我说的算……”刘业想要迎娶扈家姐妹,这事儿得先跟皇上,也就是刘显上书。刘显同意了,这门亲事才能成功。卫玲珑又有了笑容,但又觉得扈家姐妹可怜,因此不想再提这事了。感情的事情,总归是要两情相悦,常言道:强扭的瓜不甜。“田阜支持魏国出兵援梁了……”“我就是为此而来的。”
“你不觉太奇怪了么?”
“你怀疑田阜此举有诈?”
卫玲珑点了点头。刘业再问南宫若愚有什么反应。卫玲珑将今天上朝之事说了出来。刘业听后,面色严峻。卫玲珑问他怎么了。刘业沉声道:“南宫若愚是想要田阜的命……”延寿宫“燕王最近到哪里去了?”
南宫纪问。“有些个人的事情要处理。”
刘业道。南宫纪哦了一声,没有追问。接着说起了田阜改变立场,支持出兵援梁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