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电影放映结束。 不出李易所料,这部电影,国内的观众反响可能不及《岁月神偷》,可是外国观众的反应却要超出《岁月神偷》不少。 不要以为西方观众就是家庭情感很大条的粗人,尤其是在意大利这样一个儿子永远念叨妈妈做的面条、爷爷时常成为邻家小孩教父、对个西西里老电影放映员都能无比怀念的细腻艺术国度。生活里的互助互爱、亲人间的嘘寒问暖,其实或许本就是日常的一部分,只不过在忙碌中暂被忽略,可当这一切汹涌于银幕上时,没有哪颗心还能继续冷漠,没有哪双眼还能不帮助身体挥发水分。 其实《岁月神偷》这样的电影,本来也同样的在这里能有不错的反响,只不过,因为《岁月神偷》港岛独特的那个时代的文化太过浓郁,里面的很多元素,让一些人有些云里雾里,所以才会反应比较一般。 可是《桃姐》不同,虽然也是讲述的港岛的故事,但是更多的聚焦在老人,佣人这个群体。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他们的老龄化实际上比起港岛,比起华国国内还要更加严重。 所以,反倒是能有更深刻的共鸣。 在《桃姐》展映开启之后的几场,几乎是场场爆满。 更有外国记者当场泪崩! 因为养老这个话题,放眼全世界都是大同的,甚至于可以说,外国这类的情况更突出。 或许在经济上,外国的那些老人,他们会比港岛那边要好一些,可是在情感上却缺失的太多了。 所以《桃姐》的场刊评分比《岁月神偷》要高不少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桃姐》的背景是港岛,而且年代比之《岁月神偷》更近一些,所以,很多港岛影评人,媒体人,对这部电影的感触要更深刻一些。 毕竟,《岁月神偷》讲述的是比较笼统的概念,感叹岁月,回忆往事。 如同一张张老照片一般,让人嘘唏,而《桃姐》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当下。 如果说《岁月神偷》里面的爱情,里面的罗家一家人的经历,可能会让一部分有着类似经历的人,感慨万分,情感上有很大的共鸣。 可是同样的《岁月神偷》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独属于港岛的往事。 可是《桃姐》不同,虽然讲述的主角是佣人桃姐,可是实际上,延伸出来的东西却是“老无所依”的话题。 而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一天,那么自然而然地对这部电影就会有更多的感触。 《电影周刊》的主编,周清泉第一时间就写了一篇感慨良多的影评发回了国内。 “《桃姐》——老无所依和安享晚年!”
“每一位老人都想能够安享晚年,快乐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大趋势,养老这个话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及其关注的话题。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所依《桃姐》以其说讲述的是佣人的晚年,倒不如说是在讲述一个老有所依的故事。 对于老去的人们而言,晚年的时候,有子女陪伴左右,是让人羡慕的事情。可是有很多老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享受这种待遇,只能去养老院。 《桃姐》里面,老人院院长说,现在老人院开遍港岛,和便利店一样多。 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巨大的悲哀。 我们都明白,对于老人而言,如非实在没办法,没有人愿意去离开自己的子女住进老人院,每天看着一个又一个的老人离开,仿佛在倒数着自己的生命,这是何等残酷的事情。 《桃姐》这部电影我想之所以明明看起来很平淡的剧情,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刻意地营造催泪的氛围,却依然让观影者潸然泪下,就是因为这部影片,让人感受到爱的流动,也让人看到了老人在养老院的孤独与凄凉。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桃姐是家佣,在梁家做了60年。她一直把梁家的老老小小当成是自己的亲人,尽心尽力照顾她们。 可以说,桃姐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梁家,她没有结婚,没有儿女,她从十三岁开始就在梁家当佣人,一直到六十年了,她做不动了,才卸下了佣人的活计! 她其实早就已经成为了梁家的一部分,梁家从上到下,对于桃姐都是那样的亲切,他们的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之中,都留下了桃姐的印记。 可因为桃姐没有嫁人,没有儿女,所以晚年后只能住到养老院。 索性,她的晚年生活,至少还有罗杰的照顾,仿佛冬天里出现的太阳,暖洋洋的。 她和罗杰的是主仆关系,但两人的感情,情同母子,尽管在桃姐好的时候,她们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交流,可是多年下来,两人都已经习惯了彼此,也许不是因为不想多交流,只是因为彼此之间已然默契地超越了母子关系,罗杰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桃姐都能明白。 桃姐没生病之前,罗杰过得是大少爷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简单的洗衣机都不会用。 桃姐生病后,罗杰的生活突然就变得一团糟了,这才更让他陡然关注起来,这个看着自己长大,这个陪伴了自己童年,陪伴了自己少年,青年的老人,原来早就已经刻进了他的所有记忆里。 他开始笨拙地学着照顾桃姐,给她煲汤,尽管不是那么好喝,带她看电影首映,给她夹好鱼肉放在碗里。 他一有空就去看桃姐,陪她一起聊天。桃姐病重,桃姐坐在轮椅上,他推着晒太阳。 桃姐这一辈子没有儿女,罗杰选择用这种方式来让桃姐在晚年弥补这个缺憾,因为桃姐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梁家。 所以最后他给桃姐养老送终,罗杰的姐姐自愿支付桃姐百年之后的开支。 桃姐曾经照顾罗杰中风的奶奶,罗杰妈妈,照顾四代人。 桃姐用她无私的爱给予梁家,回馈给她的也是满满的爱。 罗杰妈妈住院的时候,是桃姐无微不至照顾,恨不得把家里的厨房都搬到医院。 桃姐住到养老院,罗杰的妈妈看望桃姐,给她炖了燕窝,尽管被桃姐嫌弃做的不好。 她知道桃姐冬天脚冷送给她袜子,把自己的围巾送给她。 她把家里的一处房子,腾出来给桃姐养老住。 桃姐对罗杰的每位家人都很好,家人回馈给桃姐的是感恩与尊敬。 梁家的第五代孩子出生一周年,他们请桃姐参加。合影的时候,让桃姐坐在中间。 每个人对桃姐都很亲近,因为桃姐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尽心尽力把他们照顾好。其实如果可以,桃姐依然愿意继续下去,可惜的是,她做不动了。 养老院里面的人,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金姨,桃姐在养老院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她和很多传统的有着老观念的母亲一样,固执地重男轻女,把房子过早过户给儿子。儿女把她送到养老院,说好儿女分摊养老费,而儿子的那份迟迟不交。 金姨每次打电话给儿子永远都是留言,总是看不见人影。 女儿一直都爱着金姨,尽管一直埋怨她偏心儿子,责问妈妈对她像草,对儿子像宝。 过年的时候,金姨一直等着儿子来接她过年,始终没有等到。 女儿来请她一起去过年,她不肯去,她始终想着去儿子那里。 她在桃姐的劝说下才肯去女儿家过年。金姨上厕所不小心跌倒,被送进医院再也没有醒过来。 女儿收拾金姨的遗物,小心翼翼拿着她生前用的抱枕,想到金姨,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 她签完字离开养老院的时候,再也忍不住,当着众人的面痛哭一场。 她再也不会埋怨妈妈偏心儿子,因为她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对妈妈所有的感情全部化为无尽的思念。 在生死面前,她选择原谅妈妈的偏心,可悲的是金姨一直心心念念的宝贝儿子,从她出场到去世,一个人影都没有。反而是女儿经常来看她,送她最后一程。 金姨的悲剧,很大的程度来源于她的教育方式,和老旧的观念,她对儿子过分溺爱,对女儿不重视。 可是这样的情况在当今的社会上,并不罕见。 其实金姨求的并不多,或者说每个老人所求的都不多,老人需要的是甚至不是无微不至的时时陪伴,而是哪怕一点点的关怀。 中秋节快到了,一群人,打着慰问养老院的旗号,其实做的是表面功夫。 女歌手唱歌给老人听,满脸微笑面对老人,等到唱歌结束,站在旁边,满脸怒气,一脸的不情愿。 他们给老人分发月饼,拍摄好之后月饼再收回去。 老人坐在板凳上,一波又一波的人名义上来看望他们,其实只是借着幌子来实现他们的商业目的。 老人累了,想回去休息。养老院的主任让他们再忍耐一下。 老人们哪里是在享受啊,明明是在受罪。 只是这些人是否应该扪心自问,倘若有一天当你老去,是否也会如同他们这般? 老人们不需要贵重的礼物,需要的是能够陪他们聊聊天,真正的关心他们的人,他们来到了生命的最后时段,只不过渴望在孤独寂寞的时候,获得那么一点点的慰藉而已,可是只是如此,也依然求而不得。 《桃姐》这部电影,我看完之后除了被罗杰和桃姐胜似母子之情所感动,还有对养老院有着深深的恐惧。 养老院里,我看到更多的是老人的孤苦与凄凉。 在养老院,对于很多年轻人,可以给出无数的理由,什么那里可以找到很多朋友,不至于那么孤单寂寞,有人照顾,等等,等等。 在新年里,没有亲人陪伴的老人,只能孤零零的耗着时间,好像被世界遗弃。 金姨上厕所跌倒,被救护车抬走。养老院的老人们伸着头看着这一切。 他们已经习惯这里的离别,他们知道,人年纪大了,随时都会被死神带走。 可是这难道不是对住在老人院里面的老人们最为残酷的事情吗? 他们无助又无奈的身影让人看着心疼,愿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希望多一些关爱老人的爱心人士,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