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要做太孙 > 第494章 藩王先死,小朱笑醒

第494章 藩王先死,小朱笑醒(1 / 1)

工部尚书秦逵继续说道:“这种强行改变黄河流路的做法,一旦遇到灾年,就会使黄河在黄淮平原肆意泛滥,不可收拾,百姓也会跟着遭殃……”  朱允熥道:“秦部堂言之有理,黄河屡次泛滥,虽有天灾,可许多时候也有人祸!朕身为帝王,绝不能够让百姓因此遭难!”

在历史上,从永乐年间开始修筑自河南府黄河北岸的孟县沿黄河向东至开封府堤防。  此后,又在黄河南北两岸筑大堤,其中在黄河北岸筑起了数百里的太行堤,又在太行堤之南,黄河之北岸荆龙口等口又筑新堤。  然而,人为的筑起堤坝阻挡黄河北流,违背了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特性。  加之黄河含沙量大的自然属性以及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顺流而下的泥沙都沉淀在贾鲁古道中,河床迅速淤高。  这就迫使黄河在其南岸地势较低的河南归德府、山东兖州府西南部、南直隶北部的徐州直至淮安府等地决口改道泛滥,  其中以徐州最为严重,不但影响到济宁以南运河的畅通,而且整个黄淮平原都遭遇着黄河水患的肆虐。  万历五年八月,黄河在南直隶的宿迁与桃源之间崔镇决口,“宿、沛、清、桃两岸多坏,黄河日淤垫,淮水为河所迫,徙而南”,  造成淮河南北的“高、宝、兴、盐、山、清、桃、宿等处,田庐荡溺,正河浅涸,转运艰辛”。  练子宁点点头,认同的说道:“黄河泛滥冲毁百姓的房屋,淹没他们的土地,导致庄稼绝收,本来安宁的生活却被突如其来的洪水破坏,  这一年人命如草贱,根本就不值一提!  这会导致许多的灾民,而这些灾民一旦疏导不畅,就会成为流民,甚至成为贼寇!朝廷在这世上绝不可轻忽,就不得不从临近州县转运粮食,用来赈济灾民,这会导致物价飞涨……”  “其次,洪水毁坏农田,破坏农业生产,淮平原屡遭黄河泛滥影响,大片的良田被洪水淹没,在大水之后,沉淀下来的大量泥沙,即便是多年以后仍然是淤泥之地,带来了严重的土壤沙化和盐化,完全无法展开耕种……  现在的河南布政使司的祥符县,大多土地已经成为盐碱地,在此地不是征收粮食,而是征收硝、盐,现在每户每月需要向官府纳税焰硝六十余斤,小盐三十余斤,来换取粮食……”  “好好的良田被毁,实在可惜呀……所以臣以为,既然迁都危害这样深远,为何还要兴师动众呢?”

接下来几位官员从各个方面,来剖析迁都北方的危害,尤其是迁都北平。  话不说不明,理不辨不清。  有些事就需要借着这样的议论,来让众人明白迁都的危害!  朱允熥当然不会迁都。  作为一个后来人,他当然明白定都应天府才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朱允熥说道:“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把迁都的损害说的明明白白,那迁都之事就此作罢,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是,臣等遵命!”

既然和属下通个气儿,达成了共识,那这件事就定了下来。  从今天开始,谁要是再提议迁都,那么他们既然知道了皇帝的意思,就会进行反驳,不会让这种言论占据上风。  等众人离开之后,朱允熥走到偏殿的屏风后面。  在墙壁上挂着一副地图,上面显示的是大明的疆域,以及一些重要的山川河流湖泊。  在这份地图上,清楚的画着三条线。  第一条线从东到西,连接了大宁、北平、大同、太原、甘州(今甘肃张掖)、广宁、宁夏。  第二条线是皇第五子周王朱橚的开封;皇第七子齐王朱榑的青州,以及皇第十子鲁王朱檀的山东兖州府。  还有第三条线,就是成都的蜀王朱椿,潭王朱梓镇守的长沙,朱桢楚王镇守的武昌,朱柏为湘王镇守的荆州。  看着这份地图,朱允熥心中感慨万千。  开口询问说道:“马和,你看懂这三条线的意义了吗?”

马和低着头,小心翼翼的说道:“回禀陛下,奴婢愚钝,看不真切。”

朱允熥知道这是他的谨慎,便说道:“说说看,这三条线对于大明有什么作用。”

马和见陛下真心实意让自己说,便壮了壮胆子说道:“回禀陛下,这北边的第一条线,连接的是九位亲王辽、宁、燕、谷、代、晋、庆、肃王所驻守的地方,  这些藩王乃是大明的中流砥柱,为大明抵御蒙古瓦剌、鞑靼部的进宫,巩卫大明边境。”

马和抬眼看了一下朱允熥,见他的眼睛一直盯着地图,没有任何表示。  便继续说道:“这第二条线连接的是秦、周、鲁、齐几位亲王的封地,一旦边境有什么异动,这些藩王就可以立即动员兵马,派遣前去边境作战……”  “至于第三条防线,则是西南的几位亲王……”  朱允熥点了点头,朝后面挥了挥手。  马和识趣的退了下去,不再打扰。  朱允熥看着这三条线,心里对朱元璋的心思,从心里佩服。  地图上的这三条线,就代表了大明的三条防线!  朱元璋把辽、宁、燕、谷、代、晋、庆、肃王分封在九边,扼守边境要塞,直面外患。  这是外屏藩王防线,属于真正的战场!  把秦、周、鲁、齐、楚王分封在二线。  而且刻意与驻守九边的一线藩王,拉开了几百里的距离。  这是内屏藩王防线,就是为了当外敌来袭的时候,哪怕第一条防线全部失效,也有第二条防线作为缓冲,  在这个时候,朝廷就有时间和精力调集足够的粮草,组织足够多的人马进行反扑!  而敌人要想占领第二道防线以北的大片区域,就需要分兵驻守,这会消耗他们的兵马数量。  所以基本上到了这个时候,由于敌人的力量被分散。  他们还要治理地方,铲除隐患,彻底吞下占领的地方,不但是兵马,在很多方面都会牵扯他们的精力!  因此,这时敌人已经无力南下了!  这也正是政权在北方遭遇失败之后,一旦回到南方,就能够起死回生的原因。  也是北方的敌人为什么不一鼓作气,趁机夺取整个天下的原因。  不是他们不想,实在是力有不逮呀。  虽然苟延残喘,但总不至于国土尽丧失。  也不至于像宋朝一样,北方防线形同虚设,只要外敌入侵,就能杀至京城附近。  可是自从朱棣迁都北平之后,明朝就落到了和宋朝一样的情形当中,都曾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稍有不慎就兵马围城!  其中有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还有嘉靖二十九年,鞑靼土默特部领袖俺答发起了对明朝的战争  此外还有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后金、蒙古联军绕过山海关,从龙井关、大安口等地进入关内,攻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  对京城进行了攻击,但是始终没能攻破城高墙厚且有大炮防守的北平城,随着明朝后续援军的不断赶来,皇太极决定撤兵,大明都城宣告解围。  一个被人打到都城下的王朝,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一个被人打到家门口的皇帝,在朝廷和百官当中又有什么威严?  设想一下,如果朱棣没有迁都北平,北方的两道屏障仍然存在,或许大明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第三条防线,是在西南和湖广,这是为了防备西面的敌人,彻底巩固政权。  而在京城周围,则没有分封诸王。  朱允熥知道,刚才马和的话还没有说完。  其实北方两道屏障的设置,对藩王也是一种天然制衡。  一线外屏藩王如果造反,有二线内屏藩王在中间顶着,这就会导致他们的造反很难成功。  二线内屏藩王如果造反,有一线外屏藩王负责包抄后路,配合中央两面夹击。后者的造反也很难成功。  所以他们是互相辖制,互相制衡。  总不至于所有的藩王一同造反吧。  人聚在一起都是讲究利益,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谁能不争不抢?  而京城附近因为没有藩王,不担心重演西晋藩王反噬皇权,导致八王之乱的一幕。  也不必担心像唐朝一样,边境藩镇造反,皇帝拿藩镇一点办法没有。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批评朱元璋,说他分封就是为了宠儿子。  其实这话有失偏颇。  因为朱元璋如果真的是为了宠爱自己的儿子,何不把他们纷纷到南边富饶和平之地?  这样也可以享受安乐嘛。  还不用担心藩王执掌兵权,对朝廷造成威胁,不至于将来宗室之间产生战争,和和美美,何乐而不为呢?  不论朱元璋在这件事上有没有私心,但他的出发点、侧重点,总是在天下!  他是为了天下的安稳考虑,这才如此分封诸王。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刘彻就曾经感慨刘邦为什么不把那些藩王封在北边!  其实自私一点想,站在汉武帝的那个位置上,谁都会心中不平!  凭什么自己要和匈奴人竭尽全力的展开战争?  而那些藩王在后面吃香的喝辣的?  要是真把藩王封在边境……  这样先和敌人打仗的是藩王,就算是打不过要死人,死的是藩王!  皇帝笑都能笑醒!  朱元璋这么做,就是要把权力捏在自家人的手中,避免出现权臣乱政的局面。  而大明的藩王,与西汉和西晋有所不同。  明朝的分封,更像是朱元璋仿照元朝诸王出镇制的翻版。  藩王没有地盘,所谓的地盘就是王府。  藩王也不能拥兵自重,所谓的拥兵权,就是自己王府的护军,最多只有三卫兵马。  朝廷的军队,没有朝廷命令,藩王调不动一兵一卒。  因为这些兵马虽然会受他们的节制,实际上上下官员都是由朝廷任命的!  甚至就连他们的卫兵,也是由朝廷调派而来,在需要的时候也是需要上战场的!  而且明朝的藩王在没有地盘,没有兵权的情况下,实际地位只相当于总兵。  他们与总兵的区别,只在于他们是皇子的身份而已!  所以朱元璋的构想,在那个时代已经非常完美了。  一条是长城防线,一条是秦岭淮河防线,只要好好经营,足可保证万无一失!  可事情,许多时候事与愿违……  碰上了一个比猪还蠢的建文帝,你能有什么办法?  硬是宠信黄子澄和方孝孺,把朝廷的那些忠臣,那些有识之士全都撇在一边,居然开始了削藩!  而且还是从靠近都城的第二道屏障,以及湖广的几位藩王开始下刀……  但凡朱允炆听进去齐泰和其他人的一点儿忠言,也不至于落下那么个结果!  朱允熥是绝对不会迁都的。  有那么多的藩王顶在前面,替自己攻打敌人,替自己排忧解难,  自己在后方享受……  呃……调度指挥不香吗?  至于说会不会被藩王掌控军权,朱允熥虽然会往这方面思索,但这是绝不会实现的!  藩王可以拥有自己的势力,但绝对不会那么多!  朝廷有的是办法制衡!  “王忠!”

“奴婢在,请皇爷吩咐……”王忠躬身行礼道。  “讲武堂和国子监,是不是该开课了?”

“回禀皇爷,过了元宵节就开课。”

“嗯。”

朱允熥道:“讲武堂也该改一改名字了,你去让人制作一块牌匾,写上“大明讲武堂”几个字,到时候送过去。”

王忠迟疑了一下说道:“皇爷,这牌匾上的字,最好是由皇爷亲自书写……”  “嗯……”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点点头道:“也好……到时候你提醒我过去看看。”

“是,奴婢遵命!”

有国子监和讲武堂这两大利器在手,朱允熥不惧怕任何人!  如果当地的官员与藩王结交,朱允熥立刻就能够在国子监选择一起对自己忠心的人,立即前往!  如果武将与藩王交好,讲武堂里出来的人,就会立刻取代他们!  人和权利,都捏在自己的手里,有什么可惧怕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乱世武夫 父皇,请退位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超品姑爷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