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去药房,而是来到一个面摊前。面摊是两夫妻开的,老板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微胖的身形穿着一身洗的很干净的粗布衣裳,很是热情,也很是健谈。叶子瑜叫了一碗杨春满面,一边等着一边与老板娘聊天。这家面摊只有三张桌子,生意却是很好,老板的速度很快,面很快就送了上来。吃着面,看着来来往往为了生计而奔波的人群,叶子瑜第一次这么深刻的感觉到,这是一个与她生长的故乡完全不同的时代和地方。从此以后,她将要融入进去的世界。“姑娘不是本地人吧?”
叶子瑜一边吃面一边笑嘻嘻的回道:“嗯,来投奔亲戚,以后就在临水县定居了。”
老板娘眼带怜悯:“难怪看姑娘面生。”
“大娘,我对这里不熟悉,您能给我说说吗?”
“那你可问对人了,”老板娘直接坐到叶子瑜的对面,“我是临水县土生土长的人,论了解,可没有人比能比过我。”
老板娘在叶子瑜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口若悬河,比如,哪家杂货店东西齐全便宜还好,哪家的东西好吃,哪家的肉最新鲜,哪里最好玩,哪里最热闹,甚至哪家富贵哪家不能惹都如数家珍,可谓百科全书也。叶子瑜点头,“这里很好。”
孙大娘左右看看,低头小声道:“这些年边境不太平,朝廷不作为,受苦的,还不是咱们老百姓。”
叶子瑜笑笑,并不接话,转而问起医馆药铺。提起这个,孙大娘就更骄傲了,原来她的儿子就在城东一所老字号医馆,“一般人可进不去呢。”
“原来如此,您儿子真了不起。”
给了面钱辞别老板娘,后者很是依依不舍,“姑娘,有时间来啊,大娘请你吃面。”
叶子瑜挥手,她觉得这是老板娘难得遇到个愿意听她显摆的人。“孙大娘,那是你家亲戚?”
孙大娘听到声音看向来人,笑容不变:“原来是周嬷嬷,什么风把你吹里了呢,您这是路过呢还是要吃面啊?我家店小,您可别嫌弃。”
只是眼睛里少了热情多了鄙夷。周嬷嬷淡淡的笑道:“我去给夫人买东西,刚刚那人,你认识?”
“你是说刚刚那姑娘啊?她是外地来投奔亲戚的。”
周嬷嬷见对方不愿意多说,便也作罢,“哎呀,瞧我,居然忘了时辰,夫人还等着我呢。”
说完转身离开。一定是自己眼花想多了,那人怎么可能还好端端的在这里。“周嬷嬷慢走,周嬷嬷改天来玩哦。”
孙大娘看着对方的背影嗤笑一声,不过是卖主求荣仗势欺人的玩意儿,真以为自己是根葱?却说叶子瑜来到孙大娘口中的回春堂。入眼所见是靠墙两面皆是大大的药柜,正对着门的连台前,几个药房正忙着抓药,另一面则是数间医室,里面坐堂大夫正在为患者看诊,靠外侧,则是候厅,没有没有轮上的患者都在这里等候。作为临水县有名的医馆,井井有条无处不显现着专业,这种历史沉积的厚重感,让叶子瑜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跑堂的小童年纪不大,很有礼貌,并没原因为店大而趾高气扬,问明叶子瑜的来意,让对方在候厅等候。叶子瑜点头,这也是她为什么选择这一家医馆的原因之一。回春堂坐堂大夫都是医术高明仁心仁德之辈,加之收费公道,态度好,在邻水县口碑一向很好,也因此看诊的患者接二连三,一个时辰过去了,候厅还有人排队等候。叶子瑜虽然着急,却也按规矩耐心等候,她估摸着得等到中午才能有人接待她这个无关紧要的上访者了。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气息,现实不容她再逃避,之后的路怎么走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打断了叶子瑜的思绪,有人喊着“救命”“娘子”“孩子”之类的话,很多人被吸引,叶子瑜也有些好奇。不待她起身,有人簇拥着往医馆方向而来。“大夫,大夫……”只见男子抱着一名女子跑了进来,他脚步踉跄满头大汗,面色焦急:“大夫,大夫,快救救我家娘子。”
女子的身下,已是血红一片。回春堂的人并没有因为喧闹而赶人,反而快速的放下手中的事赶了出来。人命关天,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计较被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