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输了,输给那个相信爱情的自己。”
霍至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脑海里一直回响着穹顶影院门口那个女孩的话语,甚至不记得自己怎么回到家的。 然后,坐在电脑前,将脑海里的翻江倒海全部化作文字,记录下来。 “陆潜导演的出色,不仅在于对镜头语言的出色运用,更在于对心理的准确把握和精准呈现。 从‘游客’到‘爱人’,陆潜的真正用意,并不是呈现婚姻的狼狈和混乱,而是呈现人生阶段的不同理解。 曾经,又或者说,一直到现在,我们依旧相信爱情,并且相信婚姻是爱情的下一步,但陆潜导演用两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这是两件事,没有联系也不应该产生联系的两件事,如果执着地相信二者应该有联系,那么最终一败涂地的只是自己。 从陶丽和马文,到艾青和王斯,其实内心深处,他们始终是相信爱情的,也恰恰是因为这份相信,被辜负被背叛被抛弃之后,他们的生活才陷入风暴漩涡之中,最终满地鸡毛。 当爱情走进婚姻殿堂的时候,事情就已经不一样了—— 不是说爱情就死了,有些婚姻依旧拥有美好的爱情,有些婚姻则不;而是说,婚姻本身就不应该依赖爱情来维系,因为婚姻是另外一件事: 是柴米油盐,是相濡以沫,是谎言与控制,是容忍与合作,是宽恕与原谅,是日日夜夜的鸡毛蒜皮,也是狼狈不堪之中看到彼此最丑陋最肮脏的真实。 所以,马文输了,陶丽也输了;王斯输了,艾青也输了。 他们,全部都输给那个相信爱情的自己,在两部电影的结尾,他们都选择重新握住彼此的手继续前行的时候,是因为他们终于相信了婚姻。 但是,婚姻到底是什么呢? 仅仅只是自尊与妥协、谎言与控制吗?恐怕不仅如此,也许在未来,我们还可以等到陆潜导演的第三部作品,给出一个答案。 电影,结束了,散场了,梦醒了。我们都应该回到现实。 离开穹顶影院,熙熙攘攘的汹涌人潮都在讨论着电影,年轻的观众们之中大部分都还没有经历婚姻,他们依旧相信爱情也依旧相信婚姻,每个人都在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赞同或者不赞同。 然后—— 满街脚步,突然静了;满天梧桐,突然没有动摇。 她告诉我,‘我喜欢你,曾经真的真的很喜欢,但现在不喜欢了’。 我没有办法反驳,因为她说出了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影评吗? 当然不是,知识水平如此一般、叙事逻辑如此混乱的文字,根本就说不上影评。 最多就是一篇观后感,满脑子混乱情绪的宣泄和抒发,一点点记录,如同日记,为他们的故事画上句号。 点击上传发布之后,霍至看着电脑屏幕,久久地,久久地发愣,然后就再次回想起穹顶影院门口的那个女孩,毅然决然的身影背后,经历了多少痛苦多少反复多少折磨,没有人能够知晓,但是她说, “我输了”。 这句话,却如此沉重又如此伤人,狠狠击中了霍至。 他们,都输了。 然后,情绪就这样崩溃。 不是因为遗憾也不是因为后悔,而是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事实,无法挽回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如此残忍。 霍至就如同一个丢失了心爱玩具的五岁孩子,跌坐在椅子上,嚎啕大哭,哭得如此伤心,仿佛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一般。 心伤如斯。 影评也好,日记也罢,对霍至来说,只是希望记录自己的想法,在网络数据的茫茫信息海洋之中,就连一个小浪花都不算,更何况,关于“爱人”的讨论帖子数不胜数,他的帖子也就是汪洋大海里的一颗水滴。 也许,在内心深处,霍至希望杨飞儿能够看见,但他到底期待着杨飞儿做出什么反应,他也不知道。 然而……杨飞儿是否看到,暂时无从得知,但青竹用户们却率先看到了。 自“爱人”上映以来,关于电影的讨论铺天盖地,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切入,包括“游客”也纳入讨论体系,理论层面的探讨、主题核心的剖析等等,数不胜数,毫无疑问就是今年整个下半年最热门的作品—— 比起“绝地武士”为首的一众商业电影来说,甚至比起“火星任务”来说,“爱人”的讨论价值都深刻了许多。 特别是陆潜构建出来的光影世界,摄影、构图、色调、配乐、音效等等细节都有太多太多值得讨论的内容。 但是,理论层面的探讨,往往缺少一点真正触动心弦的东西,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情感共鸣才是本质。 霍至的这篇“日记”就不同,字里行间能够深深感受到情绪的力量,哪怕主题核心不是婚姻,也能够清晰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悲伤和苦涩,和电影形成一种巧妙互文,然后,网友们才幡然醒悟—— 为什么“爱人”的故事结局,令人不寒而栗? 因为观众们依旧相信爱情,因为观众们依旧相信婚姻。 正是因为相信,所以观众们始终认为,艾青和王斯应该选择离婚,这样互相折磨又互相控制的婚姻应该走到尽头,没有必要再继续纠缠下去,就好像王戈的想法一样。 但事与愿违。 于是,震撼和错愕就开始狂轰乱炸。 一直到现在,霍至以一种料想不到的方式揭晓电影结局的意义,网友们这才意识到,陆潜的深意。 电影真正出色的地方就在于,完完全全聚焦在王斯和艾青身上,看似格局比“游客”小,但后劲更足: 爱情枉死。 这才是包裹在电影戏剧化叙事里的真正内核,无论是两位主角的婚姻,还是两位主角后来的所谓“爱情”,其实全部都沦为牺牲羊,最终铺就艾青和王斯走向彼此的祭品,鲜血淋漓地见证他们破镜重圆。 所以,这就是“婚姻”吗? 不寒而栗。 讨论,就这样炸裂开来。 而且,霍至还提起了另外一件事: 也许在“婚姻系列”的第三部里,陆潜会揭晓婚姻的本质。 头脑风暴,就再也停不下来。 难以置信地,“爱人”的讨论狂潮居然还在节节攀升,这就如同一个宝藏: 最开始,人们以为是一个狗血故事,但慢慢挖掘、慢慢深入,就可以发现电影隐藏着无限的解读可能,某种程度上,确确实实比“游客”还要更进一步。 现在,人们终于明白,为什么“游客”率先上映、“爱人”紧随其后了,也许,这确实是陆潜创作思想的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