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启动,目的地,三十年前!回到太宗皇帝三十几岁的年纪,正是贞观初期,所有的治世之臣心中都只有一件大事,创造大唐盛世。年老的太宗皇帝回到过去,看着当初自己经历过的一切,内心无比激动。“赵卿,随朕去早朝看看吧。”
在那里,太宗皇帝可以看到他当初所有的兄弟,所有的臂膀。今日早朝,讨论的是最近的中原大旱。将近半年未见雨水,百姓颗粒无收,很多地方甚至已经发生暴乱。地方官吏调兵能力有限,所以事情便被快马加鞭传至皇城。“众卿,贞观年间,时常发生大旱,朕多次祈雨,如今又遇灾年,众位可有什么对策?”
当时的太宗皇帝把最近发生的一切天灾都认为是老天对自己玄武门之变的不满,所以他多次以身祭天,甚至把自己用铁链绑在祭台上暴晒。试问从古至今,又有哪位皇帝会如此对待自己。为了天下,为了黎明百姓,太宗皇帝可以不顾及自己的性命。“禀告陛下,臣认为,首先要平定民乱,暂时给予各地州府官员调动当地驻军的权力,不过需要限制兵力,不可调动太多。”
“其次便是开仓放粮,若是可以和受灾之地的豪门大户谈妥,那此事便容易多了。”
看那说话之人,正是杜如晦。当初杜如晦被房玄龄推荐,房玄龄一眼便看出此人是将辅之才,若置身朝堂,必定可以翻起不小的波澜。随后长孙无忌附议,并建议派一能臣大将去处理暴乱,顺便可以对地方官员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如提大将,现在李靖陈兵边关,最有威严的当属尉迟敬德。“臣愿往!”
门神对战争之事从来不马虎,况且他为武将,自然要主战,并且首当其冲。看着热闹了早朝,来自三十年后的太宗皇帝流出了热泪。当年这些侃侃而谈的人死的死,伤的伤,归隐的归隐,如今自己身边也就剩下长孙无忌了。而现在二人皆年事已高,说不准哪天,就会再也见不到对方。看到当初那些和自己打天下,治理天下的人,太宗皇帝彻底绷不住了。“陛下,您没事吧?”
“无妨无妨,只是看着这番场景,想到了一些往事。”
再转眼看向当年坐在堂上的太宗皇帝自己,那时的身板没有任何弯曲佝偻,英姿飒爽、意气风发,而如今已迟暮之年,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了。早朝上,三十年前的太宗皇帝做出了决策。旱灾之事他依然要身体力行,这次他依旧要向上苍祈祷。虽然大臣们苦苦相劝,但是大家都知道,再怎么劝也不可能改变他的心意。即便是魏征以江山社稷需要他这样的明君相劝,也无法阻挡太宗皇帝为国为民的心。不过今日早朝,魏征不在。他身体不适,告假在家。这位当初想致自己于死地,一心只想保全太子建成的太子府詹事,如今确实是太宗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听到魏征告病,太宗皇帝当即决定亲自去魏府看看。赵锦程和三十年后的太宗皇帝也准备前往。“陛下,当初魏征记载着所有劝谏您的事件,您真的认为他是为了流芳百世,所以才那么生气,对他进行鞭尸之刑吗?”
太宗皇帝没有想到,这件事居然也被记载了下来,看来后世之人因为这件事会对自己的成见很深。“朕只是一时生气,朕没有想到,魏征居然会利用朕,来达到使他流芳百世的目的。朕心寒呀。”
魏征在太宗皇帝心中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将来的储君都愿意交给魏征教导。奈何魏征当时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做任何事情了。“可是陛下,您真的那么想吗?”
即便魏征记载自己觐见的事情,也不过就是有一个记录的习惯。况且不论他记录与否,历史都不会忘记。正史永远都会为他和太宗皇帝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想起来,只觉得当时我是受了奸臣挑唆,魏征又有什么错呢?即便记录这些事是为了他流芳千古,那也未尝不可。”
对于当初鞭尸魏征,太宗皇帝悔矣。其实当初刚刚下达命令的时候,他的心里就已经不好受了。奈何君子一言,不可朝令夕改,所以这一念头便一直藏在心底。“如若魏征在,朕一定会少走弯路。”
虽然天子一言九鼎,但是因为魏征,太宗皇帝多次改变自己的心意,即便不能做到一言九鼎,即便有时候朝令夕改,但是只要他认可了魏征的建议,就一定会实行下去。这便是治世能臣和千古名君之间的联系。魏征府上,听到陛下前来的消息,已经在慌忙收拾。奈何府里本就没什么东西,即便魏征是谏议大夫,是当今的太子少傅,但依旧节俭。魏征也拖着病态的身躯,一定要出门去迎接陛下。看着魏征下跪,太宗皇帝连忙迎了上去。一主一臣就这么拥在了一起。“陛下不可,君臣有别,臣何德何能,能受陛下相扶。”
随后魏征便是深情一拜,眼角的泪水也流了下来。一来是因为病痛,二来是因为自己身为臣子,居然得到了陛下亲临探望,感激涕零。看着当年的自己和当年的魏征,三十年后的太宗皇帝也泪目了。魏征的身体一直不好,太宗皇帝送别魏征时,也同样是这样的场景。当时的场面更加悲怆。不论太宗皇帝哪次来到魏征家中,都看不到他家有任何名贵之物。身为陛下身边的红人,却一直可以保持初心。魏征便是千百年来清廉臣子的代表之一。“陛下,如若您不舒服,我们可以返回。”
看到太宗皇帝老泪纵横,全然没有了皇帝的威严,赵锦程也十分难受。直播间的观众们也流下了泪水,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威仪的皇帝,居然会哭成现在这个样子。和大多数皇帝相比,太宗皇帝是最爱惜臣属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