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杉军夺取了筑前一国,但毛利家重臣国司元相因年事已高以及伤重不治而亡,使得毛利势的士气也因此遭到了不小的打击。 不过,国司元相并没有对九州九国整体局势造成太大影响。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就在岛津家准备兵分两路,同时对肥后、丰后两国进行大举侵攻之际,雄踞南肥后的相良家在其当主相良义阳的主导下,决定不再追随大友家,转而向上杉将军家降服。 之所以相良义阳选择向上杉将军家降服,就是因为相良家曾与岛津家有政治联姻的关系。 早在永禄年间,在前任岛津家家督岛津贵久的大力安排之下,岛津义弘迎娶了相良义阳之妹为正室,使得岛津家与相良家结成了政治联姻的关系。 岛津家与相良家长期以来也因此维持着不战不和、若即若离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与相良家的婚姻关系。岛津家在南九州三国想统一战中,使得岛津家的大后方萨摩一国保持相对稳定,能够让岛津家集中精力在大隅、日向两国频繁用兵,也是靠与相良家联姻的关系。 但是随着大友家的实力急剧衰弱以及上杉军大举登陆九州之后,使得肥后一国的形势顿时发生大变。岛津家与相良家的联姻关系,也逐渐变得岌岌可危了。 再加上春耕过后,岛津义久派遣岛津家久、新纳忠元等将,率一万余军势北上,兵锋直指位于肥后、萨摩两国境目地带的重镇要地水俣城。 而此时的相良义阳已经陷入与名和家、城家、大矢野家、天草家、长岛家、栖本家、上津浦家等倒向上杉将军家一方的肥后国人领主的拉锯战中,根本无力分兵南下前去支援水俣城。 在岛津军占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水俣城的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眼见水俣城陷落在即,身在丰福城的相良义阳只能接连多次派遣使者前往丰后,向大友宗麟、大友义统父子二人请求派兵支援。 可现如今的大友家就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就连对立花道雪、高桥绍运等筑前诸将的支援都做不到,对相良家更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了。 没多久,在如同潮水一般涌入肥后的岛津军面前,相良义阳总算是认清了现实,明白了大友宗麟、大友义统父子是不会派出一兵一卒前来支援自己后,就主动表示自己愿意割让治下领地的苇北郡一郡之地给上杉将军家为条件,向上杉将军家请求降伏。 在扶桑战国时代,请求降伏一般要做至少四件事情:第一、提交宣誓效忠的起请文;第二、递交人质;第三、进行“见参”之礼,由降伏一方的主事者(当主、家督后见役、笔头家老等实际掌权者)当面向受降一方行礼,以示臣服;第四、在发生战事时需要派兵参战。 当然,这四件事情,前面三件还是相对而言比较好办,第四件事情就非常考验双方的关系了。 岛津义久见相良义阳如此爽快的请求降服,就看在岛津义弘夫妇的份上,自然是不能对相良义阳欺人太甚的。便顺势劝说长宗我部元亲、西园寺公广、甘糟景持等四国势上杉军诸将接受此事。 一旦相良家正式降服于上杉将军家的军门之下,那么肥后一国之中就只剩下阿苏家一家国人领主了。对上杉军之后的肥后攻略会减少很多的阻力,完全是利大于弊。 作为四国势上杉军总大将的长宗我部元亲、副将西园寺公广、军监甘糟景持等人对此并不反对。因为,他们已经率伊予、土佐两国之兵登陆南九州已有一段时间,虽说他们的粮草辎重补给可以由岛津家分担一部分,但是消耗仍然不小。 若是战事继续迁延日久,那么军中必然会思乡情绪严重,甚至还会导致士气低落、兵员逃亡等诸多问题。 于是,长宗我部元亲、西园寺公广、甘糟景持等人在经过短暂商议后就一致同意了相良家的降服,并安排由岛津家负责前去接收相良家割让的苇北郡一郡。 毕竟相良家降伏上杉将军家以后,首先要做的是交接准备割让的领地,其次才是递交人质。 而相良义阳为了确保相良家是家名存续,就让自己的嫡子相良四郎太郎作为人质,送往南九州上杉军的本阵高城,之后则是亲自带着十余名马廻众前往高城,向岛津义久、长宗我部元亲、西园寺公广、甘糟景持等人进行“见参”之礼,正式向上杉将军家俯首称臣,同时提交起请文。 在见参之礼上,岛津义久、长宗我部元亲、西园寺公广、甘糟景持等人就向相良义阳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他们告知相良义阳,上杉军在肥后的下一个目标是仍然追随大友家的阿苏家,要求相良义阳在返回领地之后,征召军势、筹措粮草,准备出兵攻打阿苏家治下的坚志田城,以此来试探阿苏家的虚实。 相良义阳既然已经降伏,自然是无法拒绝岛津义久、长宗我部元亲、西园寺公广、甘糟景持等人的出兵要求。 而且,相良家与阿苏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太好,两家素来存在领地之间的纠纷,借着攻打阿苏家的机会,相良家说不准可以浑水摸鱼,对阿苏领进行大肆滥妨狼藉,这对于相良家来说也是不错的。 另外,岛津义久、长宗我部元亲、西园寺公广、甘糟景持等人还不忘告诉相良义阳,相良家的军势只是先阵,在弄清楚阿苏家的真实实力之后,他们便会派出大军与相良军进行合流,一同向阿苏家发起大规模攻势。 岛津义久、长宗我部元亲、西园寺公广、甘糟景持等人的话给相良义阳吃了一颗定心丸,相良义阳不用担心自己是孤军奋战。 在相良义阳返回自己的本据人吉城后,就决定对自己治下的球磨郡、八代郡两郡进行大肆征召,准备以三千五百余军势出兵攻入阿苏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