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八条景定与上杉氏虎进入毗沙门堂后却发现,绫姬也在毗沙门堂里。 “阿绫?”
景定倒是完全没有料到对吃斋念佛不是特别感兴趣的绫姬竟然会端坐在这毗沙门堂里。 “义兄、平三,是我让姐姐来的。”
这时,上杉谦信从一旁的屏风后走了出来。 “山内屋形殿,你该不会是打算让阿绫也一同参加议事吧?”
景定其实不太愿意让绫姬也参与进来。 “义兄是担心世人会认为上杉家有妇寺干政?”
谦信随即看出了景定的想法。 “恩,尤其是如今当家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上。”
景定可不希望因为此举影响到上杉家的出兵上洛一事。 “不必多虑,我早已屏退了无关人等,如今这毗沙门堂之中只有我们四人。”
谦信出于保密的考虑,早就将小姓、近臣等尽数屏退,以防隔墙有耳。 “义父是决定采纳樋口伊予守的谏言,准备下令停止出兵上洛了?”
上杉氏虎不解的问道。 “非也,京畿诸州饱经战火,田地荒芜,人定凋零,百姓饥馑。为了天下苍生,我绝不能再继续坐视不管。如今是出兵上洛的最佳时机,一旦错失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遇了。”
尽管谦信顶着不小的压力,但还是不打算放弃这样一个绝佳的出兵机会。只要有织田家、浅井家在南近江方面吸引并牵制六角家和三好一族的注意力以及一部分战力,那么上杉军就能趁机突袭三好一族防御较为薄弱的淡路、和泉、河内等地。 “宗心,那你让妾身来参加议事是······”绫姬其实并不清楚谦信为何会让自己前来参与议事。 “我与姐姐互换一下身份,由姐姐与义兄、平三一同率本队出阵,而我留守在江户城中。”
这时,谦信才将自己的目的说出。 “哈?!”
不光是绫姬,就连景定在听到谦信的目的后也感到非常吃惊。 “其实经过了樋口伊予守的劝谏后,我也明白了一件事,上杉家在坂东八州的府库较多,虽然留下了一部分兵力留守,终是空虚。洛阳路遥,一旦我军倾巢而出后再度发生像黑田常陆介之乱,不仅仅是坂东八州,就连甲信越三州必然会波及。”
谦信所担心的就是这个,毕竟她可是亲身经历过黑田秀忠之乱的,并不愿意让历史再度重演。 “好吧,若是因为这一点,妾身同意。”
绫姬非常清楚自己并没有谦信那样的统兵之才,假扮成谦信率军出阵的话还有景定和上杉氏虎在一旁辅佐,并不会出什么差错。 “这样吧,为了稳妥一些,臣还是将左控鹤军留下两千人守备江户城,以防不测。”
景定也不反对谦信的决定,因为此次上杉家几乎是倾巢而出,万一有图谋不轨之人趁机举兵作乱的话,必然会影响到前线的士气,稍有不慎己方军势就会溃散。 “恩,两千军势,加上我麾下的五百余旗本众足矣。”
谦信见景定和绫姬都没有反对自己的提议后还是很高兴的。 “妾身也只是为了大局着想,今后不许这样了。”
绫姬可不打算再有下一次。 永禄十年,五月。 足利义秋在更名为足利义昭后不久,就在和田惟政、三渊晴员、一色藤长、细川藤孝、松井康之、大馆义时等奉公众的护卫下正式离开了越前,并得到了织田家家臣村井贞胜、不破光治、稻叶一铁等人的接应后,顺利经北近江浅井领进入美浓,暂住于美浓西庄立正寺。 足利义昭入住立正寺后不久,就获得了织田信长的盛大款待,进献给他的太刀、骏马、苍鹰、铠甲、黄金、白银等堆积如山。 而先前作为足利义昭使者出使织田家的明智光秀也获得了织田信长的赏识,在足利义昭的许可下,明智光秀成为织田家的客将。 就在足利义昭前脚带着麾下奉公众离开越前,对拥立足利义昭出兵上洛感到有心无力的朝仓义景后脚就发兵两万攻入了若狭,迫使栗屋家、逸见家、武藤家等若狭武田家旗下国人领主、重臣先后臣从于朝仓家的军门之下,朝仓家将若狭一国再度平定下来。 得知若狭被朝仓家完全兼并后,足利义昭也没有余力去追究此事,毕竟在他心里,上洛就任征夷大将军以及获得武家栋梁的身份才是最为主要的,至于有着上杉家当靠山的朝仓家,只能从长计议了。同时,足利义昭也不忘催促织田信长尽快发兵上洛讨伐大逆不道的三好一族。 织田信长这边并没有拖沓,他从永禄之变发生后就在积极着手发兵上洛一事,只是苦于没有绝对的大义名分,并担心被控制朝廷、足利义荣的三好一族指认为‘朝敌’、‘御敌’。 因为,如今的局势对于织田家来说实在是太过于有利了。 在出兵上洛的必经之路上,割据北近江诸郡的浅井家是与织田家缔结的姻亲之盟;割据越前、若狭两国的朝仓家虽然不是织田家的盟友,但表面上还是支持足利义昭的,至少目前还不是织田家的敌人;而占据京畿诸国的三好家就更不用说了,自从三好长庆死后,三好家就逐渐分崩离析,并不能做到一致对外,反而实力是大打折扣;与三好三人众关系密切的六角家更是在观音寺骚动发生后,家督权力一落千丈,被家中的重臣严重制约。 不仅如此,织田信长还有两位盟友出兵相助。其中一个自然是割据北近江诸郡的妹夫浅井长政,而另一个则是雄踞东国的‘二分之一殿’上杉谦信。 永禄十年,六月。 织田信长正式拥立足利义昭为主,在与上杉军的信浓众、飞驒众一万一千余军势合流后,以五万一千余军势浩浩荡荡进入了浅井领。期间,浅井长政在经过大肆征召后,率五千余军势赶来与织田·上杉联军进行合流,使得联军的兵力迅速膨胀至五万六千余军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