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农门宰辅 > 第147章 书院鄙视链

第147章 书院鄙视链(1 / 1)

第二天早上照旧没有饭,陈常君翻炒红肠丁辣椒酸豇豆,加上煎蒸饼,就成了一顿足以令人垂涎的早餐。香辣酸的气味在爆炒中,各自散发出奇香,导致晨读的学生都伸长脖子,嗅着空气中的香气,贺夫子几次敲戒尺,也没能让他们安心。暗中观察的周夫子见到这一幕,恨地牙根痒痒,一遍遍嘱咐厨娘,从今往后一点食物都不要留下来。忙过一个上午,洗好午餐的碗筷,两人就带着工具去了学田。湖畔的土地都土壤肥沃,陈常君非常喜欢。松土刨地,规整好一块就种一块,一下午的时间,竟然也规整出一亩来。这样算下来……二十天就能全部种完。即便不挑剔的萝卜,这样种还是有点晚,影响出苗,为抢时间,陈常君决定回去一趟食铺。宋邦渊还要给人抄书赚钱,就没随陈常君一起去。虽然只有一两日没见,食铺里所有人都仿佛过了一年般,拉着陈常君问长问短,最后问他可是受了委屈,为何会在这个时间回来。那架势,就像七大姑八大姨围着刚放寒假的大一新生。陈常君简单解释自己没受委屈,但是需要人手帮忙种学田。在秋收结束地这段日子,农户都来城里找活干,人力很便宜。刘靖白拍胸脯保证,这事交给他的那些人就行,在家乡时,这些人可都是种地好手。陈常君亦信得过,具体就由陈泽安排。听说陈常君回来,李兴旺从作坊出来,捏着一段手指粗细的风干肠递给陈常君:“俺可没忘了约定,你试试这味道。”

由于前阵子忙,李兴旺一直没腾出空研究风干肠,这阵子秋高气爽,天气干燥,他便开始着手,几次就调出理想的味道。风干肠虽然工序复杂些,但是比红肠容易保存,性价比其实更高。陈常君尝了几口,味道的确不错,而且有种熏过的味道。陈常君提过几点中肯的意见后,李兴旺就忙不迭地回去改进。忽然,陈常君拉住李兴旺,忽闪着眼睛似乎还有话要说。“还有事?”

李兴旺问。将李兴旺拉去一旁,陈常君踮起脚凑近他问:“李叔,你说,我三叔那几本书,你们是不是拿去给旁人看了?”

李兴旺不会撒谎,听陈常君这么直接地问,登时就红了脸,支支吾吾地道:“咋会……那书虽然看的费劲,可俺还是认字儿,就算有不认识的,掠过去也不影响……”看李兴旺这明晃晃地说谎,陈常君坏笑着进一步问:“那把书拿给我看看,如今书在九街瓦子还是码头瓦子?”

“九街瓦子……”李兴旺脱口而出。陈常君嘿嘿一笑,李兴旺方察觉被一个小孩套路了。虽然被陈常君套路不可耻,但是大老爷们热衷于这种书就十分羞耻啊。顿时,李兴旺脸就红如同刚出锅的狮子头。陈泽从前堂过来,见李兴旺脸红着离开,还来陈常君身旁打趣:“这家伙年岁也不小了,岳州城里的小娘子还多,动不动脸红。”

陈常君见陈泽一副无辜的模样,问地就更直接了:“三叔,那几本话本,你卖给九街瓦子的说书人了?”

陈泽先是一愣,随后嘿嘿一笑:“你听说了啊?那场子……人山人海,我长这么大没见过这排场……”“你卖了?”

“嘿嘿,没,借给他。我和兴旺可以坐最前排免费听,还有茶水果子,然后每场收入的三成要给我。”

说着,陈泽忙又澄清:“这办法我是问过荣七哥的,他说可以,说跟对方要三成,我才去的。这些钱我可都给收好了,一个子儿没动,留着给你娶莫小娘用。”

陈常君叹口气笑道:“钱我不要,还是你留着给我娶婶婶用吧。但凡事要以铺子为重,旁门左道只是快钱,支撑不了多久。”

陈泽一拍大腿:“嘿,你这话,跟荣七哥和刘掌柜说地是一模一样。”

“英雄所见略同。”

陈常君嘿嘿一笑。陈泽见陈常君认可此事,便将前因后果一一道来。原来是他跟李兴旺读起来实在费劲,遂想寻个人帮忙读来听,偏偏就被蓬莱仙人看中了。“可是呢,我跟兴旺要求必须在晚上开首场,那会儿店铺打烊了,俺们有空去。”

弄清楚后,也不是多大的事,陈常君也不想干预。熙朝和宋朝类似,对各种文化的态度异常包容,这种可以出版的书也不带啥颜色,几本都不会受限。陈常君思量,这几本书还是赢在其快节奏的情节,和那一个个貌美如仙的女主。又装满满一背篓食物后,陈常君就急忙赶回去书院。陈泽送陈常君出门,叮嘱他:“你若也想听书,只要跟看门的提我名字就行。”

“真的?不会打我一顿?”

“嘿,你三叔如今在瓦子可有名了!哪个不知道我二哥在市舶司,托人带回来的书……”唉。陈常君终于知道,听这种谎言是怎样的尴尬。按照陈泽所说的说书时间,不仅是店铺打烊之后,亦是书院散学之后,但书院闭门前,这书又讲不完,遂接下来的几日,一天比一天更多的学生,冒险在熄灯关门后跳墙进来。带书童来求学的,都是有钱的上等户,十来个书童住在一间通铺,虽然不如学生斋房,可是比柴房好多了。而跳墙回来的,基本也就是这群人。经过这几天观察,陈常君发现书院自然而然地分成几派,并形成一个十分严谨的鄙视链。最上端的,是苏姓子弟,大约有七八个,年纪从十一二岁到二十左右不等,在书院绝对是无人敢招惹的,排除苏四娘这样跋扈的,其余的人都很低调,如同宋邦渊所言,他们十分惧怕夫子告状,尤其怕贺夫子。传言贺家跟苏家是世交,因此一个个都谨言慎行,生怕被抓住把柄。之后就是岳州城走读的其他学生。他们许多跟苏家沾亲带故,要不就是各行大户的孩子,带有很重的商业色彩。再往下,就是这几个带着书童来念书的。他们来自其余县城,有钱张扬,常不把旁人放在眼里,夫子也懒得去告状,遂平日惹事最多的也是他们。最底一层,就是大多数没有书童、住校的这些外地学子。这其中其实也不乏家境豪横的,但是人家就是奔着读书来的,根本不屑与旁人比较,遂显得默默无闻,在人群中尤其不起眼,也是考试时最放松的学生。姑且算这是一条纵向鄙视链,那么武学鄙视文贡举,就是一条简单的横向鄙视链。这条鄙视链的形成,与大多数人们的印象不同,但这正是洞庭书院的高明之处。在洞庭书院,武学堂的入学要求甚高。首先要先通过文学生考核,并加考《六韬》,方能排到资格;之后还要进行骑射、剑术等武考,最终能被录取的,可以说是人上人了。这种办法,正是贺夫子提出来的。他觉得如今朝廷的武将,许多空有一身技艺,冲锋陷阵虽猛,却不甚懂得战术战略,导致兵冗却缺乏战力,燕云十六州久久不能拿下。洞庭书院这一创举,已经成功引起知州的注意,并鼓励贺夫子此举,争取培养出人才后,就可以给大内上奏,求表彰和推广。洞庭书院武学堂里最耀眼的,莫过于宋邦渊提过的苏岑岑。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乱世武夫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超品姑爷 父皇,请退位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