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歌曲就把王雨桐给看愣住了。“这……算是什么调子呢?我以前可没见过这样的。”
王雨桐也算是半个行家,曲谱什么的,他自己不会创作,但是扫过一眼,脑子中也能出现一个大概的旋律。“古风!”
林亭枫无比自信的蹦出这么两个字来。“古风?那……是啥?”
王雨桐显然十分不解。古风歌曲,或者说是华夏风格的歌曲,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罕见的,不能说绝对没有,但确实不多。千万别认为所谓的流行歌曲这个音乐大门类历史有多么的悠久。其实现在大家喜闻乐见的大部分歌曲,归类上,都该归类到流行歌曲行列之中。而这个门类其实出现的很晚,大约是十九世纪的时候,在米国那边兴起的。对于华夏而言,流行歌曲绝对是百分百的舶来品。最初流行起来的门类,比如‘灵歌’、‘索尔’、‘节奏布鲁斯’、‘摇滚’,基本都是从米国那边传遍全球的。要是按照真正的分类学科来讲究个大分类的话,那么大约就是:爵士、摇滚、乡村三大类别。而华夏这边,大概是十九世纪末的时候开始出现一些流行歌曲的影子,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主要还是走的人家那边的路子。后来是到了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前后,伴随华夏的经济迅猛起飞,带有强烈华夏风格的流行歌曲就开始大量的出现。形成了一股子国风浪潮。当然,国风歌曲并不是这时代出现的,其实更早就有,比如八十年代的经典歌曲《枉凝眉》,这就是典型的国风歌曲了。只是那个时候能够写作出这样经典歌曲的创作者实在是不能算多。所以这类音乐也就相对比较少见。而到了后来,伴随经济腾飞,人文行业也和过去无数年一样,一起跟着迅猛起飞。各种国风歌曲开始出现于乐坛之上,喜欢的人可是不少。当然,因为数量庞大的缘故,所以难免会有一些良莠不齐,尤其是不少歌词写的前言不搭后语,完全就是为了押韵胡乱的堆砌。好听是好听,但就是不能细琢磨这歌词的味道,一琢磨那可就拉胯了。但是后来十分常见的国风类歌曲,在如今还是相当罕见的,所以王雨桐一看就傻眼了。毕竟是新鲜玩意儿,他不能确定是否够优秀,是否能够使用。“这……”王雨桐眉毛拧成了个疙瘩:“能不能写些更加通俗的呀?”
林亭枫拍他一把:“我说你是拿我当成什么了?我是机器吗?说写就写的,就这些,还是我以前闲着没事情做写着玩写出来的呢。”
王雨桐震撼道:“是,是你自创的风格?你这是要开宗立派呀?”
林亭枫摇头:“不是不是,谈不上自创啊,你想想80年代的老电视剧,比如红楼梦中的歌曲《枉凝眉》《葬花吟》是不是都是这调调儿的?”
“喔……”王雨桐点头感慨:“我说的呢,陌生之间瞧着又有点熟悉的影子,你厉害呀!”
林亭枫一低头,不是谦逊,是惭愧了,他特么整个一个跨时空抄袭大盗。王雨桐就拿着谱子开始自己哼唧,哼唧了几声后就皱眉:“这味道不大足呀,总觉得……恩,怎么说呢……”林亭枫道:“不是味道不足,是你的唱腔不对,来听我的。”
林亭枫说着便接过歌曲来照着开始唱,甩了一嗓子好戏腔。王雨桐都特么听傻眼了:“啊?这,这还能这么鼓捣呢?这是戏腔吧?别说,居然这么好听!?”
王雨桐算是新时代的青年了,从小就不喜欢咿咿呀呀戏曲调调儿。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经过多年锤炼出来的艺术腔调。而是感觉以前的唱腔确实有点……恩,怎么说呢,慢热?恩,就是慢热。毕竟如今是一个越来越快的时代,而传统的戏曲呢,非要说的话,其实有点像是唱出来的长篇叙事诗。还甭奇怪,其实诗这种文学作品,本来就是可以唱出来的,诗歌诗歌,诗就是歌。到了后来的宋词,那更加就是歌词了,还配有固定的词牌可以演奏歌唱。而这类传达信息的形式,不敢说是落伍了吧,但确实是很少再能有人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好好听上一场了。所以要精炼压缩,提取出最精粹的部分,以现代的乐器和乐队加以辅助。这绝对不是说传统乐器不好,但是配合上现代的乐器,表现力不是会更上一层楼么。当然传统乐器也不能舍弃,互相搭配,相得益彰。其实乐器这东西,只要你调配的好,其实本身演奏出来的音乐,跟本无所谓古今中西,都是通着的。说白了,人的主观理念有差异,但是乐器表演出的美妙音色,互相配合起来,可没啥不合适的。萨克斯配唢呐,吉他配琵琶,谁敢说不好听?而从王雨桐震撼的表情上也能看得出来,他很喜欢这样的曲调,很有共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