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三问(1 / 1)

第一问,康成公一步步走来,如今已经是功成名就,名满天下。天下人提及康成公,皆竖起大拇指称赞。不知康成公毕生的志向,是什么呢?”

郑玄眼神深邃,缓缓道:“老夫的志向,一愿皓首穷经;二愿教书育人。”

刘枭又问道:“晚辈的第二问,康成公皓首穷经,一辈子研读经典,批注先贤典籍,著书立说,又是为了什么呢?”

郑玄回答道:“皓首穷经,批注经史,是为了让后人更快捷的领会先贤圣人的意图,不至于误入弯路歧途。”

刘枭再问道:“晚辈的第三问,康成公教书育人,又是为何?”

郑玄道:“教书育人,是为了开启民智,不至于令后人昏昧无知。”

此时的郑玄,有些疑惑,刘枭的三个问题过于简单,没有高深的问题,也没有涉及到什么大道理。甚至于刘枭的第二和第三问,都顺着他的话往下。仔细想想,刘枭一开始就设定了三个问题。偏偏第二和第三个问题,都在郑玄的问题中可以发现。莫非,刘枭清楚他的想法?故而有三问。或者说,刘枭提及的三个问题,只是一个引子?郑玄内心如是想道。刘枭深吸口气,继续道:“在下曾偶然听一位前辈说过一句话,儒家之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郑玄的面色微变。他的眼中,流露出震撼的神色,说道:“这四句话是何人所说?如此之人,有大抱负,大心胸,必定是一位真正的大儒。刘县令可知,人在何处?老夫想见一见。”

刘枭道:“晚辈不知,也只是偶然遇到,之后就再无消息。”

“唉!”

郑玄叹息一声。他的语气中很觉得惋惜,他是个专注于学术,想法极为简单的人,只想着钻研学术。郑玄很想认识说出如此经典话语的人,只可惜无法遇到。刘枭心中一笑。这四句话,出自北宋张载的《横渠语录》。郑玄想见张载,根本不可能了。不过刘枭说出这四句话的目的,是要用这四句话来捧郑玄,让郑玄留在广县。刘枭问完后,又道:“康成公隐居乡里,著述立说,传道授业,在晚辈看来,和前辈所言的境界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过晚辈认为,康成公不论是居于高密县,亦或是居于徐州,都无法完全实现心中的志向和理念。”

郑玄轻笑,一抖袖袍道:“莫非老夫留在广县,就能成了?”

刘枭的弦外之音,便是如此。刘枭道:“自是如此!”

郑玄道:“老夫愿闻高见!”

如果郑玄没见过刘枭,没和刘枭对谈过,没听过刘枭转述的横渠四句,他必定认为刘枭狂妄自大,但现在嘛,他觉得刘枭不简单,可以听听刘枭的见解。刘枭神色很平静,说道:“道理其实很简单,康成公在广县得到的资源,远比在高密县和徐州更多,因为康成公在广县,有晚辈的倾力支持。或者说,康成公有广县官府的倾力支持。”

“刘县令的话狂妄了。”

在大厅中,一个三十出头,生得器宇轩昂的中年人开口了。这是郑玄的弟子。郑玄没有开口,他只是静静的看着刘枭,打算看刘枭如何反驳。刘枭问道:“阁下是?”

中年人回答道:“在下北海孙乾!”

刘枭剑眉扬起,微微一笑。眼前的人竟是孙乾,历史上的孙乾,是刘备的幕僚,很善于言谈,为刘备屡立功勋。在刘备进入徐州后,孙乾才追随的刘备。如今孙乾还跟在郑玄的身边,而刘备也还没有到徐州。一时间,刘枭的心头火热起来。他身边就一个吕虔,谋士一概没有。如果能收服孙乾,更有利于他接下来的发展。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留下郑玄。只要郑玄留在了广县,孙乾作为郑玄的弟子,肯定是跑不掉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乱世武夫 父皇,请退位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