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仕族族长没有想得那么简单,思想就是与常人不同。而崔福此举也提醒了孟运,他最近太顺风顺水了,更是各种传说不断,这是好事吗?孟运与李世民虽然心知肚明,但天下人可不会这么想,到时候众口悠悠就算是陛下也没办法。如今崔福这么一造势就是为了打消众人之口,吹得越厉害越好,就为了让大家明白有人要捧杀孟运,那么作为受害者的孟运自然就成了众人同情的对象了,还会有人拿这些事情说孟运吗?孟运在心中算是感谢了一番崔福,这老小子有心了。今日李世民在御书房召集了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人,要为这次科举考试选定题目。杜房两人明白这次科举考试的重要性,以往都是他们两人确定好题目上呈给陛下过目,一般陛下都只会象征性看看,并不会做出什么改变,而这次陛下居然要与他们两人一同选定题目。而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一门就是进士科了,考试内容有:试策(对时事发表议论)、帖经(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杂文(即吟诗作赋的才能,由于这一考试内容,进士科又被称为“词科”或“辞科”)。这是每一位考员必定要通过的科目,必须选拔出文采斐然又对局势有独到见解的人才。至于其余的科目就算比较次要的了,分值不高也很容易得高分。“陛下,帖经和杂文主如何选题?”
杜如晦问道。李世民想了想说道:“近日不是梅花正盛吗?就以描绘梅花为主吧!学问在精不在杂,两者都以一题为主就行。”
房玄龄一惊,“陛下,近日不是有一篇写梅的惊世之作问世吗?再以此为题是否有点偏颇?”
李世民一笑说道:“你说这诗啊!那其实是孟小子所作,你们还不知道吧!”
两人恍然大悟,他们一开始还在想哪里冒出来了大才子,居然作出如此佳作,简直就是羞煞天下写梅之诗,原来是孟运所作啊!那就不奇怪了。“那这岂不是更不公平了吗?”
房玄龄问道。李世民却有自己的思考,“不会,已经问世的诗当然不能再用来考试,孟小子必须重新再作一首新诗出来。”
杜如晦暗笑,陛下还真是看好孟侯爷啊!普通人能有一首惊世佳作传世已经是用尽毕生所学,现在已有传世之作了,孟侯爷想拔得头筹还得这一首与之比肩的诗出来不可。“陛下,那孟侯爷到时候看到了这题目会不会气得晕倒过去。”
杜如晦嘴角一扯,他仿佛看到了孟运那一刻的表情。李世民哈哈大笑,“让这小子多吃点瘪,不然怎么会用全力考试,不再写出个传世之作出来朕可没脸让他当状元。”
房杜两人一惊,陛下果然都已经暗定孟侯爷为状元了,这到底算不算徇私枉法?可好像孟侯爷的确有此能力,只是陛下提前认定了。三人说定好题目,定下了以梅花为题,可能全大唐的考生都想不到会这么考吧!“那么试策呢?”
杜如晦又问。这一问李世民觉得更简单了,最近有什么国事发生?不就是东突厥梁国和吐蕃之事吗?“这次试策为二选一,就以对东突厥梁国和吐蕃两件事为题,考生可以二选一作答。”
“这……这算是陛下赤裸裸地偏心吗?”
两人此时共同的心声。可又不知道如何反对,好像最近大唐之事全都绕不开孟侯爷,出什么题都与孟侯爷有关,要么是孟侯爷直接参与要么是孟侯爷幕后指导。杜房两人感叹,孟侯爷真是神了,一人决定了科举考试题目,还让人说不出反对的话,合该孟侯爷预定状元之位啊!这一届的考生是多么不幸又幸运。“陛下英明,臣等没有意见。”
杜房两人只好如此回答。李世民有些无奈,“这也不能怪朕偏心,实在是这小子走大运了,也的确是他的本事,这状元不给他都说不过去啊!”
君臣三人都是一叹,孟侯爷真是羡煞天下考生啊!题目出乎意料地很快定夺好,本来两人就要告退。李世民又问起了一件事,“你们可知最近京城关于孟小子的传言?”
两人抬头相望,陛下还是问了。“陛下,此事有蹊跷,是有人故意为之,陛下不可相信啊!”
两人为孟运说话。李世民摇摇头,“朕怎么可能怀疑孟小子,这些传言的用意朕是明白的,可到底是谁在帮孟小子,朕是不信孟小子会主动去做这些的,他那性格朕是了解的。”
两人长舒一口气,他们就怕陛下一时间愤怒昏了头,要是与孟侯爷之间产生了隔阂就坏了。“陛下,臣等也暗中打探过此事,说来奇怪,传播这些事的人背后居然有仕族人的影子,臣等想不明白,孟侯爷背后难道有仕族的人支持?”
两人并不完全了解玉佩之事。李世民经过这一提醒有了猜测,难不成崔家在故意讨好孟运,不是刚发生了矛盾吗?崔家又怎么会帮助孟运?这根本说不通啊!这小子秘密越来越多了,看来还是要找个时间好好问问才行。“行吧!朕明白了,这件事你们就不用再打探了,就由着他们去做吧!”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两人可以走了。两人对视一眼,不应该是陛下所为吗?难不成孟侯爷真和仕族有什么联系,会不会是陛下的意思吧!而只是假装试问他们,两人不禁冷汗直流,陛下的手段越来越神秘了,居然已经暗中拉拢了仕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