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739章 本是同根生

第739章 本是同根生(1 / 1)

广德七年六月,广德帝下诏恢复被刘招孙废除的言官制度,言官作为朝廷耳目,须做到“宣上德,达下情”。  言官是给事中和御史的合称,其组织机构为六科和都察院。  都察院最高官员为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等官职。  访问军民休戚及兴革除害,水旱灾伤,须立即具奏,切不可“因循苟且,旷废其职”;若言官巡历地方时知善不举,见恶不拿,则杖一百并且发放烟瘴地面安置。  都察院中,还有十五道监察御史,这些监察御史被派往全国各地。  广德帝将全国按照省份划为十五道,每省派遣御史考察。  监察御史和都御史一样,也有监察官员的职责,除此之外,御史还要监管光禄寺的钱粮出纳账簿,检查是否有侵吞的现象。  御史可分为专差和按差。所谓专差就是专门针对地方的财政情况进行监督,按差就是指代替天子监督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包括盐、茶、马政、漕运、关税、屯田等……  六科给事中,是在吏、户、礼、兵、刑、工下各设一个给事中部门,人数不等,通常在十人以内。只对皇帝负责,拥有参政议政之权,如户部给事中可以对当季钱粮的征收情况进行考察。  ·······  广德帝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恢复言官制度,除了为新政造势外,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御史言官的厉害,刘堪早有耳闻,可惜生不逢时,没能亲自领教这个群体的战斗力,不过现在,机会来了。  广德七年六月十八日黄昏,有刺客手持长剑,径直闯入两宫太后居住的坤宁宫,欲刺杀太后,刺客击伤守门太监,禁卫军统帅江流儿闻讯赶到,在前殿逮住了刺客。  马上有人把此事报告给广德帝,广德帝当即命人提审问罪,五城兵马司指挥使邓寿昌按律当场审讯。  刺客自称李好,南京井儿峪人,没说上几句话,就开始颠三倒四,像一个疯子。  邓寿昌再三讯问,可李好总是胡言乱语,什么吃斋、讨封、娶妻,问了半天,也不知所云。  审判官不耐烦把他交给了刑部定论。交到刑部后,由郎中韩士相等人重新提审。  这时李好似乎清醒了些,回答:  “我被邻居张自强、马万仓等人欺负了,他们烧掉我的柴草,把我打了一顿,还说我没有田地,活该一辈子砍柴!我非常气愤,正好听《大忠觉迷录》说,皇帝是个好皇帝,孝顺父母,对百姓很好,于是我就打算来京城告状。五月下旬,我来到京城,从东门走进来,在京城乞讨了几天,遇到两个神仙,给了我一柄剑,告诉我拿着这把剑就可以伸冤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一下子犯迷糊了,就走到皇宫宫门了,还打伤了许多人,最后被捉住了。”

韩士相仍然难下结论,他认为李好是疯癫之人,于是把情况上奏了广德帝。  刑部提牢主王之寀看出了蹊跷。有一天,王之寀为牢中犯人分发饭菜,觉得李好决不像疯癫之人。于是他决定再次审讯李好。为了让他说出实情,王之寀对李好说:  “说实话,就给你饭吃,要不然本官饿死你。”

李好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说道:“不敢说。”

王之寀当即命牢中其他狱吏回避,只留两名狱卒在旁,亲自对他进行审问。  威逼之下,李好说出了实情,牵出惊天阴谋。  据李好讲,他本名叫张差,在南京井儿峪居住,靠砍柴与打猎为生,在一个月前,在金山寺卖完货后,因赌钱输了要被人砍手,正好遇上个太监。  太监说,只要按他的要求去做,完事后给他三百亩地,五百两银子,还给他找个媳妇儿。  张差随这位太监入京,来到一个大宅子又来了个老太监,老太监供与酒肉。  几天后,老太监带他进入南京紫禁城。交长剑给张差,又给酒张差饮。  带他经过厚载门,带到慈宁宫,并嘱咐他说:  “你冲进去,撞着一个,杀一个,尤其见到穿黄袍者,砍死他,重重有赏,如被人捉住,我们自会救你。”

王之寀不敢再审下去,将此情形上禀。  广德帝连同刑部官员、蓑衣卫共同提审。  再问那老太监长相样貌,连问好几遍,李好只说当时天黑,看不清楚。  刘兴祚不知从哪里拿来根烧红的铁棍,贴在犯人咽喉,面无表情道:  “长什么模样?高矮胖瘦?说!说错一字,棍子便离往前一寸。”

“我说,我说!”

李好供出老太监长相。  “胖黑胖黑的,辽东口音。”

“宫中胖太监多了去了,一半都是辽东口音!”

一阵惨叫,空气中弥漫着人肉烧焦的味道。  广德帝正欲喝止,犯人语气哆嗦道:  “他边说话边吃黄豆。”

刘兴祚眼前一亮,将铁棍收回:  “吃黄豆,便是长公主的贴身太监,庞保。”

广德帝见牵连甚大,连忙暂停审讯。  消息很快传遍南京,群臣怀疑是长公主党羽在背后指使,想要谋杀皇帝,刺客只是迷路才走到坤宁宫。  两日之后,李好暴死诏狱。  一时朝野哗然,纷纷猜测。  此时刚好都察院六科衙门成立,衙门牌匾上的字迹还没有完全干涸,便发生了这等大事。  于是乎,停火数十年、被压抑已久的御史给事中们,突然集中爆发。  弹劾长公主的奏章,如雪花片般飞向广德帝的御案,堆成小山。  奏章内容大同小异,都是揭露长公主及其党羽为非作歹十恶不赦。  御史们给长公主定下的罪名主要有:  不守女德,不婚不嫁,忤逆先皇;挟先皇之威,勾结武将,迫害群臣;心怀不轨,煽动各兵团谋反;人伦尽丧,太上皇尸骨未寒,独霸宫闱,逼迫柳贵妃(柳如是)德妃(布木布泰)殉葬;未得召见,无故返京,呼朋引党,行刺皇帝·····  大小罪行,加起来共计一百零八条。  此时西南叛乱尚未平定,湖广多警,御史言官不顾个人安危,直谏广德帝,请求皇帝大义灭亲,依律将长公主处死,以断绝逆贼祸乱之心。  广德帝览完奏章,双手掩面,泣不成声:  “往年在沈阳时,父皇御驾亲征,长公主照顾朕,为朕穿衣吃饭,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朕怎能这样对待她呢?”

大内总管亦痛哭流涕:  “陛下,帝王无家事,长公主穷凶极恶,阻挠新政,残害百官,刺杀圣上,若非陛下天纵神武神灵庇佑,恐怕已遭不测!如今四川土司公然又打出长公主旗号造反,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陛下!刘雨菲不死,天下不宁啊!”

李公公虽是阉人,却也知道帝王无情的道理,他劝圣上遵从群臣谏言,不可违背民心。  广德帝长叹一声:  “唉,御史弹劾长公主,内阁谏言诛杀刘雨霏,连你们这些太监也要杀她,人神共愤,难道她真得该死吗?”

“刘雨霏是朕至亲,要朕杀她,得加····得从长计议。”

~~~~~  广德七年七月十四日,南京耆老、军民联名血书,恳请朝廷严惩长公主及其党羽,以彰正义。  广德帝迫于各方压力,终于同意对刘亦菲展开审判。  十五日,上谕刑部尚书毛文斗、蓑衣卫统帅刘兴祚:  “必须尽快审讯,此时不审,百姓或有蠢夫愚妇,以为长公主以及党羽罪孽不深,或被奸贼蛊惑!”

虽说长公主审判是由毛文斗刘兴祚负责,然而在具体量刑上,广德帝始终有着明确的计划,尤其对于是否公开审讯,刘堪力排众议,要求必须让南京军民都知道刘雨霏罪行。  公开审讯,彰显了大齐皇帝的严肃态度,除此之外,太上皇执政期间,朝令夕改,动辄屠戮官吏,让大齐陷入了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混乱动荡。  当此拨乱反正,革故鼎新之际,通过此次审讯,可向兆亿百姓宣示,大齐法令公正严明,也是重塑天朝上国形象的绝好机会。  ~~~~  审判在奉天殿举行。  广德七年七月十八日,由广德帝主审,刑部会同蓑衣卫辅审,南京耆老、士农工商,在奉天殿广场对长公主展开漫长的审判。  审讯持续道八月初二日结束,整整十四日,近百次审讯和翻供,审讯之难令人震惊,然而广德帝大义灭亲、无党无私的坚守也得到了文武百官和南京百姓肯定。  这场审讯,标志着数十年动荡即将彻底结束。  刘雨霏及其党羽全部覆灭,并将受到应有惩罚,新政将一往无前继续大踏步前进,帝国也将揭开全新篇章。  八月初三日,广德帝当众下旨,宣布废除长公主封号,将其放逐郧阳,所获党羽,全部处死。  初四日,广德帝于奉天殿私下召见康敬修康光绪毛文斗等近臣。  来人皆为刘堪至要心腹,君臣之间没有任何顾忌。  康光绪杀气腾腾道:“荆襄,民风彪悍,置于郧阳,恐怕不妥,且秦建勋对朝廷态度未明,若第四兵团也仿效辽东······不如及早下手。”

内阁首付康敬修对这个堂弟一直颇为不满,立即反驳道:  “林振羽,福将也,忠勇双全,可堪大用。即便将来湖广有变,有此人在郧阳,可为掣肘,平定第四兵团,易如反掌,不比辽东艰难……眼下西南未平,长公主若死在南京,天下如何议论大齐?如何议论吾皇?”

毛文斗附和道:“阁老所言甚是,陛下千古圣君,至纯至孝,焉能为一垂死之人,坏了圣德?刘雨菲十恶不赦,俗话说,人作孽不可活,自有神明惩罚!”

……  刘堪龙颜大悦,吩咐道:  “既如此,那便让蓑衣卫护送长公主去郧阳,尽早上路。朕的这位姐姐,自幼吉人天相,当初在文登死里逃生,武定元年大爆炸也没炸死她,希望这次,她也能撑住,活着到郧阳,好好赎罪·····”  毛文斗心领神会,立即去找到江流儿、李菊英,商议让长公主“撑住”的细节。  次日,广德帝拜见两宫太后。  慈圣太后怒斥刘堪:  “为何不放过你姐?”

“母后误会了,莫要听外人胡说,前日刘雨菲旧疾复发,御医束手无策。儿臣听张御医说,苏州有个红毛夷传教士,能治此病,只是传教士年迈,不能舟车劳顿。儿臣想着,不如把长公主送回东庄,她在东庄住了三年,想必吃住都比宫中舒坦,等养好病,再回京与母后团聚不迟。”

金虞姬长叹一声,摇头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堪儿,你和刘雨菲本是同根生,为何要赶尽杀绝?”

刘堪顾左右而言他:  “母后不必担忧,刘雨菲在龙胜关乘坐飞艇,想必这会儿已到苏州了。母后累了,早些歇息吧。”

……  半个月前,衍圣公朱友仁离开曲阜,觐见广德帝,今日已抵达紫禁城宫门;  “陛下。”

康光绪上前奏道:“陛下!衍圣公推行王道教化,弘扬朝廷新政,去年曲阜一县,缴纳赋税位列山东各县第一,劳苦功高,当赏赐他。”

“有功之臣,赏!”

广德帝抚掌大笑:“父皇在位时,待衍圣公苛刻,连孔林都给人家砍了,最后只得百十万两银子,得罪天下士人,得不偿失。而今朕厚待孔氏,衍圣公行为士范,为士大夫表率,所得受益,何止百万。哈哈哈!”

邓寿昌附和道: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吾皇英明神武,运筹帷幄,百姓得以沐浴圣朝教化,懂得忠孝廉耻,都是他们的荣幸啊。天佑大齐,臣这里有各省今年进献的祥瑞……”  广德帝听到说祥瑞,一脸不悦道:  “本朝以孝治天下,听闻邓指挥使与父亲分居,避之唯恐不及。成国公战功赫赫,为我朝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虽不领兵打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遇有战事,朕还会咨询于他。还望邓大人善待成国公,让老将军多活几年啊。”

邓寿昌脸色惨白,跪倒叩头。  “陛下恕罪!家父年老耳鸣,只喜清静,所以让臣分居他处,臣明日便搬回大功坊,照顾父亲。”

广德帝大手一挥:“朕不让成国公带兵,不是不信任他,是让他无牵无挂,归乡颐养天年。我们做子女的,不能违背父母的志愿。过些时日,朕就要纳你姐姐为贵妃,以后便是一家人了,朕虽薄德,然而这孝顺两字,却是最看重的,希望国舅留意。”

邓寿昌涕泪纵横:  “圣明无过万岁爷!!臣谨遵陛下教诲!”

翰林院编修袁枢上前一步,向皇帝奏道:  “翰林院编写的《太祖实录》,首卷已经成稿,起自前明万历二十八年起,至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大战终,请吾皇斧正。”

广德帝长叹一声,郑重其事道:  “新政既成,刘雨菲伏法,天下太平,海清河晏,朕的父皇,一生功过得失,也该盖棺定论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乱世武夫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超品姑爷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父皇,请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