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想法,就是重新让严尤组织队伍,再次南下,先扑灭新建的更始政权。可是严尤在昆阳的表现中,无不透露出老奸巨猾首鼠两端,他的内心已经对王莽掌控局面失去了信心,因此,此次重新组织的十几万官军,在走到河南境内一点点路的时候,索性扎营,在此不前,等待观望、刘玄打着刘氏后人的大旗,确实让荆豫两地的绿林军,一下子成为反王莽的主力,声势盖过了原来东面的赤眉军,一些中小型的起义队伍,也纷纷前来投靠。关键的是,他这次明目张胆拉出的反抗大旗,让其它地区,有野心的各路豪强,看到了学习的榜样。于是乎,那些远离荆豫的起义军,也开始打出自己的名号,一时间,五花八门的旗号层出不穷。王凤被刘玄任命为更始新政权里面的大司马,基本上大权是他在掌握,刘玄只是个撑门面的。因此王凤向刘玄建议,既然我们已经是反对王莽的最大力量,要向四海证明,我们才是未来的正统,因此,那些臣服我们的力量,我们可以封他们官爵。那些现在不肯臣服我们的,摆明以后就是反抗力量,不如趁他们还没壮大的时候,先把他们灭了。而这项艰苦的工作呢,就交给了目前东出的刘秀。王凤的算盘打得溜溜的,在绿林军中,未来势力最大的两股力量,一个是现在的自己,另一个就是刘氏兄弟。在扯了刘氏兄弟“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政治正确大旗后,自己这里突然推出的刘玄人选,打了刘縯兄弟的一个措手不及。但为此事,双方的梁子已经暗暗结下了,只是现在没到翻脸的时候。与其等待刘氏兄弟这股力量坐大,不如现在以新政权的名义,将他们拆散,然后命令刘秀征讨东部各处其它不听话的起义军。这是一箭双雕之计,如果刘秀能成,则借他的手把东面的义军都征服了,如果刘秀不成,则借其他义军之手,除掉刘秀的部队,削弱刘氏兄弟的力量。刘縯怎么会看不懂这些,但一时也无其它对策,只得暗暗写信给东面的刘秀,让他小心。刘秀东进的队伍号称十万,其实满打满算的话,最多只有五六万人,除了部分是他和刘縯当年带出来老家的人马,一大半都是后来收编投靠的,算是杂牌军。这一路行来,刘秀不断在摸林秋的底,林秋和他随便聊着,也讲了自己来自后世的一些事,听得刘秀云里雾里,但一牵涉到关键问题,林秋就打哈哈了。到目前为止,林秋大概率确定这个刘秀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但肯定不肯定,还是有些疑问的,万一再出一个同名同姓的呢?关于后汉取代王莽的这段历史,他过去了解得并不多,一切还是应小心对待。刘秀见识过林秋的本事,心中一直暗自揣摩,只要林秋帮他动用武力,这天下还有拿不下来的吗?林秋明白他心思,肯定不会按刘秀的想法去做,林秋的目的就是让这段历史走上正轨,如果刘秀确实是真龙天子,那主要的事情还应该由他自己办,还是一句话,开挂可以,但不能全靠挂。刘秀这一路过来,并没有莽撞的依靠武力,他每到一地,首先拜会当地的豪强和三老,并且也接触王莽手下的官员。他更多的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天下大势,以及汉高祖创业理想和文景之治,又谈到武帝的宏图大略,说明这天下本来大家都可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但自从王莽代汉来,开历史倒车,胡乱施政,将天下弄得民不聊生,狼烟四起。刘秀的口才相当不错,又是高祖刘氏后人,他的演说和拉拢起到了不小的效果,只经过几次零星的小接触般战斗,就将豫鲁冀南这一片都变成了他的势力范围,部队又增加了好几万人。刘秀的工作实在太优秀了,冀鲁豫根据地快速建立壮大。工作太优秀,就有人不爽了。当然是在荆豫之地的王凤和刘玄了。其实这些日子他们这里也颇有进展。王莽大军退去时候,连宛城一起让了出来,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然后顺势攻向北面洛阳,一时间风头无量。刘玄索性直接将更始政权的首府设置在了洛阳,形成了与常安城王莽政权分庭抗礼的架势。刘玄在洛阳,开始大肆封官。大司马给了王凤,大司空给了李铁,丞相给了陈牧,在大将军一职上发生了分歧,按资历按影响力,这个大将军位首要人选就是刘縯,但这个职位如此重要,几乎就是和大司马相等的位置,因此王凤属意他的一个跟班,名叫申屠建。在王凤的授意下,刘玄在驻地召集了主要的首领,开了一次宴会。会场上旌旗林立,自从绿林军起兵以来,还从来没开过一次这样的大规模首领会议。作为更始政权的皇帝,刘玄自然是居中而坐,在他的左首边往下,是大司马、丞相、司空、御史等文官座位。而在右首下,大将军等一系列武将职位,暂时还是空着。刘縯等几个昂首走了进来,看见场上的座位,他想都不想,直接向着右首第一位置,坐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