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诸位都在这里,我有一事也宣布一下。”
杨广沉吟半晌,说道:“前朝大象二年(580)年,前朝遵照古制,在地方上执行州、郡、县三级制,其控制的周、齐两地计有211州、508郡、1524县。但是一个州、一个郡往往只辖一至三个县,许多州县、郡官实际并不理事,但这两个额外机制的存在,使地方官制体系庞大,严重的增加了朝廷与百姓的负担。”
“先帝为了减轻朝廷和百姓负担,于开皇三年(583年)采纳民部尚书杨尚希‘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对大隋控制的州、郡、县进行撤并,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统一全国后,又将州、县两级制推行于南方。最终,完整的大隋拥有190个州、1255县。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魏晋南北朝滥置州、郡、县的情况至我大隋不复存在,此举节省了朝廷的开支、提高办事效率,也减轻了百姓负担。”
“卫王出仕以来,为我大隋开疆拓土;先于西部拿下伊州、庭州、鄯善、且末、西州五州;去年又在东北,拿下了漠州、辽州大部,便是奚族的土地,也在不久之后,将彻底并入大隋版图。在南方的交州,卢国公刘方为我大隋拿下了爱州、驩州、荡州、农州、冲州五州。如此算来,我大隋增加了十二个州,现在计有二百零二个州。”
“二百零二个州看似极少,然国土累计起来,却是广袤无垠。面对这广袤无垠的国土,朝廷中枢无法同时高效管辖和监督。而一些偏远州县官员办事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说,还会因为朝廷监督不度不足,滋生了‘山高皇帝远’、‘我是皇帝’等不法念头,继而开始贪赃枉法、为非作歹;由此发生的勾结商人、地方豪族欺压良善之事,时有发生,使百姓对朝廷好感消耗殆尽,长此以往,怒到极致、忍无可忍的百姓必将群起反抗。”
众臣默默点头,皇帝的话大家能够理解,他不是说哪个派系、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官员在行不法之事;而是陈述当前存在事实,以及制度上存在的巨大漏洞,不可等闲而视。
做完开场白,杨广开始说计划:“有鉴于此,所以我决定效仿汉武帝,在州以上设置监察州,使地方级别恢复成州、郡、县三级;县之下,仍是乡、里两级。”
“监察州类似于州牧府、大中总管府、尚书省行台,统筹辖下各郡军政事务,官员也会按照御史台、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标准配置,不过比起时有时无的州牧府、大中总管府、尚书省行台更为完善,州官则是现在的刺史、长史、司马等。亲王出仕刺史时,则以州牧名之,以示尊荣;郡王、嗣王及其以下爵官担任刺史时,皆为刺史名之。”
“至于现在的州名,恢复成耳熟能详的古郡名、或古国名;郡官更名为太守、郡丞、郡尉、郡正等;县名和县官不必更变。西京和东/京特殊,则以府名之,日后西京官名是京兆府、东/京官名则是河南府。”
(注)
至此,杨广设想中的州、郡、县、乡、里五级制,已经大致的陈述完毕。
杨集见到杨广都说完了,可是其他人却在默不作声的思考着,便把一些常见的问题摆了出来,好让大家更方便思量:“也就是说,地方将会形成州、郡、县、乡、里五级?”
杨广很满意杨集的捧哏,微笑道:“正是这五级!”
杨集又问:“但不知圣人打算设几个州?”
“其实就是现在的十四个大总管府,辖地不变、州治也不变,简单来说,就是把战时设、平时撤的大总管府形成定制。此十四州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分别是凉、雍、益、梁、并、豫、荆、交、幽、冀、兖、青、徐、扬。”
杨广见大家都在默默聆听,续道:“凉、雍、荆、扬、交五州辖地广阔,随便一个州,都比累计起来的兖、青、徐广阔;但是州的设立、职权职责的划分和明确,以及州名变郡名的初期,中枢和地方只怕都会混乱和动荡一阵子,所以我认为州郡县三级制设立初期,不宜打乱现有的辖地范围。至于监察州增减与否、辖地增删与否,日后视实情来办。诸公以为如何?”
“圣人英明,臣无异议!”
循序渐进是非常英明的决定,众臣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纷纷拱手说道。
“单独由我一个人说,不仅无趣、还容易造成疏漏,现在问题越多,日后的麻烦和错误就越少。”
杨广笑了笑,颇为轻松的说道:“诸公若有什么疑问疑惑,但请一一道来。”
杨广受杨集影响极深极大,变得没有那么武断了;哪怕他在朝堂上固执的定下某项政策,事后也会召集重臣对话,说明自己用意、深意。
这种“民主”的作风,不仅让他获得好名声、让重臣有存在感,最重要的是少犯错误。而这种“群策群力”所带来的好处,又让他更加重视“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当然了,那些见不得光的龌龊事,肯定不在此列。
“圣人,州官权力极大,容易出现挟民自重、拥兵造反养匪自重等状况,这也是总管府战时设、平时撤的用意所在。”
苏威拱了拱手,问道:“圣人,老臣想问的是,朝廷如何防止州级官员?”
“州和郡县一样,执行先帝定下的三年任期制;原则上,官员任期一满,要么升迁,要么平调他州。有品级的官员,一律由朝廷任免,禁止地方官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
杨广说的这些政策都是杨坚时期制定,虽然因为交通不便等问题,使这些政策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无法执行到位,但确实有效的避免了一些事端的发生。
“对此,我有不同意见。”
杨集说道。
杨广一摆手,道:“讲!”
“我要说的是三年任期制,这项制度非常好、无可挑衅,但时间实在太短了!”
杨集说道:“边州路途遥远,上任的官员总是因为交通不便、天气不好、水土不服等意外,不能及时上任、无法及时履职。有的人接到任命以后,甚至走了大半年,方才抵达履职的地方。一来一回,光是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一年多时间,剩下的一两年,又能做出什么政绩来?”
“我认为三年改成五年比较合理,如果朝廷担心地方官员狼狈为奸,可以把上任时间错开。比如说现在的州,头一年初换刺史、第二年初换通守、第三年初换主薄、第三四初换长史、第五年初换司马。该州各县县官亦是如此,不过时间则是调整到中期或年末。总之,就是别让五大主官、州县主官相处太久,免得他们联手作案。”
杨广等人听得面容潮红,如饮美酒、酣畅淋漓。
大隋官制耗尽无数精英的心血,这才走到了今天这步,精英们在官制这方面早已江郎才尽;哪怕他们明明知道不完美、有漏洞,可究竟是哪里不完美、哪里有漏洞,但他们死活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所以杨集这两个很寻常的方法,却显得十分珍贵。
苏威面容振奋的高声道:“圣人,老臣附议!大王此之二策实为老成谋国之论。”
杨集没有理会他这一套,又见一些人面露喜色,心知他们被监察州这个等级的大小官位吸引住了;殊不知,这是包裹毒药的糖衣。
诚然,州郡县三级制度是历史必然、是大势所趋,于国于民都有利。但说来说去,其实杨广和杨坚一样,都是剑指品级虚高的地方官、吃干饭的散官勋官和爵官。
诸多品级虚高的地方官、吃干饭的散官勋官和爵官之中,又以关陇贵族子弟为最;就拿今天早朝上那数千名吃干饭的官员来说,至少有八成是关陇系,所以他的最终目的还是关陇贵族,只不过今天这一步,主要是砍向品级虚高的州官(现州)。
州升级成大州了,官名不变、品级肯定也不变,那“凭空”冒出来的郡官,干的事情比州(新)官少了好几倍,你又有什么资格和州官(大)品级一样?
二百零二个郡的郡官,有多少?而新增的十四个大州又能有多少职位?
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这样一来,朝廷光是从俸禄这个大头,就能省出大量的钱粮。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州官品级,的确虚高得不正常、不健康。就拿刺史来说,上州刺史是正三品,而六部尚书、九寺卿,也不过如此,你一个地级上州州官,竟然和中枢各部部长同级,正常吗?
肯定不正常!
中州刺史,从三品;和御史大夫、十二卫将军同一等级。
下州刺史,正四品上;吏部侍郎和九寺少卿亦然。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乱世时期,各个时期的各个政权,都怕那些与敌接壤的地方官献土投降,都怕打仗时,从背后捅友军一刀子,便来他个高品级养忠良、‘高薪养廉’,前者是名,后者是利。各个政权尽皆此心,地方官的品级就猛然上涨了。
杨坚撤并州、郡、县时,裁汰了海量冗官冗员,而那个时期的大隋立国不久,周、齐两地都是人心未附,在外面又有南陈、突厥汗国,若他敢对品级虚高的地方官下手,大隋一定亡于改革之中。
二是杨坚虽然轻松的篡夺了北周天下,可也向关陇贵族集团许下了各种各样的重大承诺,对于那些投奔他的人,都授予高官厚禄,让他们以为遇到明主、真心实意的为大隋效力。
他这种收买人心的方法在创业初期,确实有莫大好处,但也给后来留下官员冗累、品级虚高、吃干饭官员众多等隐患。等他干掉了南陈、打趴突汗国,再想扶制归正时……哟嗬,关陇贵族几大门阀都有了反隋的实力。
比如说西魏几大家族,就算到了现在,依然很强大。
其中李姓就有三个,分别是太师李穆家族、八柱国太尉李虎家族、八柱国太保李弼家族。李穆家族虽然没有在西魏八柱国之中,可李穆佐宇文泰夺天下,李穆兄弟三人皆是国公,而他本人在西魏、北周、隋三朝皆为一品高官。
他的八个儿子,国公郡公各有两个、县公四个。侄子九人,国公两个、郡公两个,余者皆是县公;有的人已经死了,可是他们的爵位却传到了现在,另外还有百多名子弟,皆是身有职事官、散官、勋官的人物。
而杨集前世看过的那些穿唐小说中,主角们往往以“一族两国公”、“一门两国公”沾沾自喜,连他们那些千古名臣老子竟然也引以为傲,自称是“前无古人”,其“父子”当真无知得可怜。
至于李虎家族、李弼家族的境情要差一些,当然不是说李虎和李弼能力、功绩不如李穆,而是他们不如李穆三兄弟能生,生出来的,也不如李穆的子侄好养,好养却不如人家命长。可是尽管如此,这两个李氏家族只要还活着的,皆是公卿侯伯。
还有八大柱国里的于谨,本人是三朝元老,官至太师,十个儿子俱为公侯,不是总管,就是刺史。儿子于翼当年坐镇幽州,明确表态支持杨坚,正是因为他在幽州盯死了蠢蠢欲动的北齐皇族、官宦后裔,杨坚这才坐稳了江山。
这个家族能生的程度,比李穆家庭更加过分,于谨有八个儿子;每个儿子平均下来,至少生了六七个,其长子于寔就有十二个儿子,而于寔之子于仲文,又特么的生了九个。
这么一一积累下来,现在的于家,怎么也得有几百个子弟!
而于谨这些子孙后代,不是从军、就是从政,加上于翼率先支持杨坚、为杨坚震慑齐地的缘故,全都得到极高回报,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人低下七品。
面对这么强大的关陇门阀、关陇门阀联盟,杨坚不傻眼、不着急才叫有鬼了。
如果他年轻气壮,自然不怵。可岁月不饶人,他不仅年迈体衰、还多病,所以一切都以平稳交接为重,被迫将这些历史难题,交给隋二世。但由于杨勇太过文弱,扛不起这些历史重担,这才把继承人改成了杨广。
而杨广这个被杨坚寄予厚望的儿子,现在显然是要光明正大的亮剑了。
杨集倒是想看他,接下来,如何回答重臣的问题。
至于他杨集,如果这里没事的话,还是尽早回去找老婆生儿子为宜;若不然,光靠日天、日月兄弟,又如何继承得了这么多家业?
相比人家于仲文,杨集自卑得不行。
————————
【注:隋执行的是东西两京制,即是大兴城(西京)、洛阳(东/京),隋官方并不存在“东都洛阳”之说。到了唐朝,才改“东/京洛阳”为“东都洛阳”。】
(本章补8月20日,上个月还欠勤6天;求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