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神都锦绣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前进(五)

第二百二十九章 前进(五)(1 / 1)

一场热热闹闹的家宴,始于冯宝一个突发奇想,终于无声无息之间。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那却是意义非凡。  王三狗和老张头的终身大事得以解决,在整个“武平堡”老兵当中引起了不小轰动,众人有上门道贺的,有来送礼的,甚至连黄守义这样的大商贾,也纷纷送来重礼……  至于各豪门大户,也差下人们送来了不菲的礼物,他们自然不会用道贺的名义,而是以直接送给谢岩的方式来表达,可其中之意谁都很清楚。作为谢岩的两名贴身护卫,其地位不亚于乡里任何一位官员,完全当得起别人的看重。甚至连刚刚回到乡里的高督学,也差人送来礼物。  此时已是十月底,距离武媚接受册封成为大唐皇后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十天。  据参加册封大典的高督学说,当今帝后二人,对于谢岩送去的“望远镜”当时爱不释手,且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盛赞此物为“无价之宝”!更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在武皇后的建议下,皇帝陛下将“望远镜”赐予“英国公”李绩,称:“此乃军国利器,当由李司空掌,方可发挥更大效用。”

此举既彰显武皇后一心为国的高姿态,又肯定了李绩的地位和功勋,赢得满朝文武的喝彩!  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久未露面,一直称病在家修养的袭爵“夔国公”刘仁实,在大典结束后的第二日,突然出现于朝会当中,并当殿奏请:“当改立嫡子为皇太子。”

理由非常简单,立嫡长子为皇太子,本就是皇家的规矩,那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皇帝并未当场表明态度,却好生慰勉了一番刘仁实,那其中含义,很是耐人寻味。  更神奇的是,刘仁实居然当日即回到东宫,重新履行起自己的职责,而皇帝什么表示也没有,仿佛默认了一般。  又过一日,“礼部尚书”许敬宗上奏疏请求皇帝改立太子;“中书侍郎”李义府在“长安周刊”发表署名文章,声援并支持,一场浩浩荡荡的“改立太子”一事,就此形成。  静静听完高督学讲述的“长安诸事”之后,谢岩道:“朝堂事,离咱们乡远了些,无需关注太多。”

“不错,那些蝇营狗苟之事,老夫以为,听听即可。”

高督学说完,望着谢岩问道:“听说,警官正在召集全乡官员编制‘五年规划’,不知是何用意啊?”

谢岩道:“督学应当知道,全乡人口日益增多,全乡各村的村民,除了少部分人外,绝大多数都在施工队或者各作坊或者商号内,几乎所有的田地都租给关中过来的无地农人,而且此趋势有增无减,给乡里带来很大压力,若再不设法提前想出办法,恐怕乡里难以承担。”

“此事老夫有所耳闻,只是警官有想过,乡里可供耕种的田地并不多,且还有四成归属于皇家和各大户名下,依靠乡里的力量,解决不了多少问题的啊。”

高督学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谢岩道:“那倒也不至于,并非是乡里解决不了人口增多一事,关键在于,人口激增之后带来的各种问题,比如住宿、疫病等等,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解决这些需要很多钱财,完全依靠乡里,非常困难。”

高督学很是奇怪地看着谢岩,在他的记忆当中,眼前这位似乎就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他就不明白了,到底需要干什么事,需要多少钱呢?  谢岩大约猜出了高督学的想法,出言解释道:“学堂名下的钱财与乡里无关,真正属于乡里的钱财,只有商税和农税,那还是上交朝廷后,多出来那部分,每年一万贯都不到,几乎年年花光了。”

高督学明白了,“卫岗乡”虽然富裕,可是地方官府很穷,最初发展的时候,是利用拍卖土地的钱财,可那笔钱早就花光了,现在乡里那是年年光,没有结余,又何来钱财呢?至于学堂名下的钱财,虽说可以用,可那毕竟不属于地方官府,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能够动用的。  “那警官做何打算?”

高督学颇为奇怪地问,以他对谢岩的了解,知道其人若不是想出法子来,是不可能提出的。  谢岩道:“陛下册立皇子弘为太子,当是必然之事,我打算届时进京,向陛下提出授权乡里进行‘商税’调整,在总体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对征税主体进行一些变化。”

高督学闻言大惊,急道:“警官可有想清楚?此事非同小可,可谓动一而触全身,朝堂之上是不可能同意的。”

谢岩点了点头,道:“正因为如此,我才打算提出仅在乡里试行,若是出现问题,也好及时处理。”

“警官为何如此行事?老夫以为太仓促了一些。”

“唉——”谢岩重重地叹息一声,道:“乡里发展太快了,再晚些,我怕来不及啊!”

高督学沉默了。  谢岩说的是实情,“卫岗乡”从无到有,直至今日的繁华,仅仅五年而已,现在乡里每日有超过十万人在活动,而且,关中和“洛阳”地区的无地农人或者是家里剩余的劳动力,不断地涌入,由此带来一个很坏的结果,那就是在房子不够住的情况下,拥有住房的本地乡民,开始将自家宅院租给别人,出现了不少以此为生的人家,对此,不少官员颇有微词,认为此等做法滋养了一批懒汉。再者,人多了以后,问题自然跟着增多,特别是卫生方面,原有干净整洁的环境,逐渐有些呈现脏乱的情况,如果不是王决天天带着“巡逻队”上街严厉制止,恐怕情况还会更糟糕。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环境下,谢岩提出乡里新的“五年规划”,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与高督学的谈话结束之后,谢岩又开始忙于案牍之事,对他来说,编制一个乡的发展规划,用嘴说容易,可要是形成文字,简直是太难了。  相比之下,冯宝那可是清闲太多了,一连数日泡在茶楼和马场,别提有多逍遥自在。当他听说谢岩连续三天没回家,不停地召集官员讨论和编制规划时,忍不住长叹一声,对身边的高大棒道:“大棒,你去下学堂,从中级班里找几个文章好的,就说我请他们今晚去官衙。”

当晚,很久没有在官衙食堂用过餐的冯宝突然出现时,众人不禁“吓”了一跳,纷纷询问“除出了什么事?”

冯宝却笑呵呵地道:“我就过来吃个饭,一会去警官那里,诸位那么奇怪做什么?”

没事发生,当然最好不过,众人很快散去,只有几个很熟悉的和冯宝坐一块用餐,顺便说说话……  谢岩是在自己房里用的晚餐,他已经知道了冯宝去食堂的事,知道很快冯宝就会来自己这里,所以提前泡好了热茶。  很意外,差不多等了半个时辰也未见人,谢岩有些感觉奇怪,打算让王三狗过去问下。  还没等王三狗离开,冯宝带着四名学生走了进来。  “大家随便坐吧,用不着客气。”

冯宝跟主人一般招呼学生们坐下,然后又对王三狗道:“去拿四副纸笔过来,顺便让人抬四张桌子进来。”

王三狗看了一眼谢岩,见没有表示,便应了一声出去办去了。  “你这是要做什么?”

谢岩不理解地问。  “我还能做什么?帮帮你啊!”

冯宝自己给自己斟了一杯热茶,找了一张椅子坐下道:“我们俩,讨论那个规划,让学生们记下来,然后你让韩跃过来整理不就完事了嘛,何必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

冯宝如此一说,谢岩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不觉暗骂自己“笨死了!”

连口述找人记录再整理的法子,居然都给忘了,搞得自己累死累活,还没有弄出来多少。  很快,桌子和纸笔都准备齐全,见四名学生全部准备好了以后,冯宝问道:“警官啊,你心目中的规划是个什么样的?直接说好了。”

谢岩沉思片刻,道:“乡里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太多,且增长过快,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在‘涧河’南岸新建大作坊区,同时修建相应的宅子,以及其它必须的设施……”  口述,那自然是快得太多了,谢岩和冯宝两个人,以相互问答的方式,将各自对于“卫岗乡”今后五年的个人想法全都说了出来。  交谈之中提出的很多设想,听在记录的学生耳中,简直就是闻所未闻,什么路灯、集体宿舍、将全乡主要道路进行路面硬化等等等等,他们完全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除了如实记录下来之外,别无他法。  他们聊了整整一夜,期间一刻也没有停止,直到最后结束的时候,他们两人约定——将“卫岗乡”建成“天下第一乡”!  如此豪言壮语,连负责记录的学生们也受到了感染,纷纷表示,愿意在毕业后留在乡里,为乡里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父皇,请退位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乱世武夫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