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马车被塞得满满当当,还有几个府上的护卫和小厮跟着,看来去求医的时间不会短。 “母亲!儿子来迟了!”
苏轶昭连忙上前告罪,虽说此刻刚刚好,但大户人家就是这么虚伪。 “六哥!”
苏轶昭看着打扮一新的苏轶梁,也真心希望这小子能痊愈,这四房靠她肯定是不行的。 然而苏轶昭的问安却是让两人直接无视了,看着正在说体己话的两人,苏轶昭也没介意,识趣地走到了一旁。 眼前这母慈子孝的场景,苏轶昭不可避免地又想到了文钰。 前世她母亲死得早,后来上大学,父亲也去世了。 虽和文钰相处时间短,但文钰那爱怜和不舍的目光一直在她脑海中萦绕不去。 若文钰知道她的闺女早就去了,被她取而代之,应该会伤心欲绝吧? 带着愧疚之心享受了几日的母爱,却是好景不长,只能说红颜薄命。 苏文卿脚下匆忙,赶来之时便见众人已经到了。 看了一眼站在一边沉默不语的苏轶昭,他喊了一声,“哎呀!我来晚了!”
唐氏连忙拿帕子抹了眼泪,福了福身子,“老爷!”
“嗯!出门在外,不可意气用事。凡事三思而后行,放宽心,病好之后,为父再接你回来。”
苏文卿难得说出了感性的话,却遭到了唐氏的冷言冷语。 “老爷既不放心,何不亲自送梁儿过去呢?”
苏文卿顿时轻咳了一声,“咳!这不是还有事儿要办吗?你们放心,请了镖局,还有府中的护卫,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等到了地儿之后,住在好友府上,不必担心。”
“我竟是不知老爷如此忙碌,府中庶务不沾,仕途功名不入,难道您说的要事就是参加文会?”
唐氏在小辈面前丝毫没给苏文卿留面子,如此冷嘲热讽,苏文卿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那你为何不跟着去?这般不放心,你跟着去就是了。”
苏文卿被下了面子,语气也变得不耐。 “我一个妇道人家,如何出得远门?我走了,四房的庶务谁来操持?”
唐氏说着,眼里有蓄满了泪水。 “每日都要算计那些个嫁妆铺子的出息,就是为了维持四房生计。我走了,只怕老爷要餐风饮露。”
“咱们苏家又没分家,说得好像四房都要靠你的嫁妆过日子似的,难道公中没给月银?每个房头多少那都是一视同仁的,为何其他房够,就咱们四房不够?”
苏文卿有些恼怒了,这大庭广众之下,还有下人看着,竟是一点颜面都不给他留。 “老爷难道不清楚吗?因为其他房头都是官身。”
唐氏眼中满是失望,常听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他们这样的白身,府上又没给铺子做营生,只靠公中给的那点,如何够开支? 老爷常自夸文采斐然,那为何不去考个举人? 哪怕只是举人,托了人情也能做个知县了。 自弱冠那年中了秀才之后,便是醉心风月,万事不管,当初她爹真是瞎了眼。 “母亲何必与他置气?这么多年,儿子早已知道父亲的秉性。我自己能去,母亲无需操心。等到了之后,再书信与您!”
“哼!”
苏文卿一甩袍袖,对着苏轶昭道:“走!顺路送你去书院!”
苏轶昭只觉得额头冒汗,这爹是故意坑他的吧?这妥妥地拉仇恨呐! “父亲!我自己能去,您还是送送六哥吧!”
“府上马车都被派出去了,我不得用马车?”
苏文卿脸色不善,率先走在了前头。 苏轶昭:……好吧! “六哥多保重!请恕愚弟不能远送。希望六哥早日康复,我还等着你回来教我启蒙呢!”
苏轶昭说完也不等苏轶梁的回应,朝着唐氏母子行了礼,之后便加快脚步跟上了苏文卿。 苏轶梁看着二人的背影,心中既悲愤又伤心。 “母亲!父亲对小七真好啊!”
苏轶梁幽幽地道。 “你放心,我会在府上看着的。不过是个庶子,还能翻出我的手掌心不成?”
见着儿子落寞的模样,唐氏心疼不已,对苏轶昭的不喜又加深了几分。 …… “如今私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名望的书院不过那两家。咱们北地有奉天,南边有铭文书院,两者并驾齐驱,势均力敌!”
苏轶昭刚和子渚办好入学的事宜,李授之便与他介绍起了书院。 “走!与为师一同去仙鹤亭下棋!”
李授之突然站起身,随即命子渚去拿棋盘。 “带上你的文房四宝!”
李授之指着苏轶昭吩咐道。 途经书院的院舍,苏轶昭看着里头摇头晃脑的书生,不禁多看了几眼。 一应的青色长袍,外罩雨过天晴色的蝉翼纱,端得是飘逸出尘,风度翩翩。 这书院的院服还挺好看,只可惜他的院服未领到,今天刚量身定做。 今日见着送他来的忠伯交了五两银子,也不由得不感叹,读书真贵! 其实这书院的学子大多数都是考进来的,成绩优异者,都有奖励或减免。 不过像他这般开后门的也不少,殷实人家一年五两银子拼拼凑凑,还是能的。 书院所在的山头很低,上面一片平坦,与书院身后那座险峻的山峰无法相提并论。 要去仙鹤亭就得往另一边爬上一段,此地若非有李授之带着,他一个人是上不去的。 应该是为了学子的安危着想,书院后面的两条山道设了门,平日里都有人看守。 不让她跟着读书,却是带她爬山下棋,该不会真的不教她读书吧? 她还想找机会了解一下这个朝代的历史,家中的藏书她暂时接触不到,书院中应该藏书丰富才对。 她书房中的书架上,只有启蒙书籍。 之前她已经通读了一遍,发现与前世的一般无二,就是《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 也不知道这大云朝是不是平行时空,书上的文字与前世的基本一致。 “就这儿吧!”
李授之站在亭子便往下看,不由得心旷神怡。 此处已经在城郊,隔开喧闹的坊市。选择此地,更利于寒窗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