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7章 没脾气了水一水

第7章 没脾气了水一水(1 / 1)

大统领这是第八次修了,不知道最后能不能逃脱魔爪。  打发走王铎,李自成琢磨着要赶紧解决一下内部问题了。已经拖了很长时间。  说起来,如果大顺是一头牛,那被人薅去几根牛毛无所谓。何况那种事情你也不可能完全杜绝。  其实倒卖粮食只算疥癣之疾,根本原因还在大顺内部,各项机制不完善,给了蛀虫们可趁之机。如果不从根子上解决,那以后有的是糟心事。  李自成认为,要是没有内部人员配合,恐怕以大顺军的威名,没人敢这么快就伸出罪恶之手。  这才打下怀庆多长时间?那三批被正压的恶霸就不能带给他们一点点警醒作用?  本地人应该没那么大胆子,那自然是有蛀虫里应外合倒腾起来的。  历山老营刚搬过来不久,他们之中就算有几个手脚不干净的,也不可能如此快就和本地势力勾结起来狼狈为奸。  李自成瞎琢磨了一阵后,心说算了,纠结这个没意义。  重要的是把拳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所以在挖出那些蛀虫们之前,先要把相应监管机制完善起来。  顺便趁此机会把朝廷,乃至府县乡村等各级衙门完善一下。  当可行性通过后,将来每攻下一地,就可以批量复制成功模式了。  李自成叫来张道濬,让他派人去暗中摸查一下倒卖粮食的事情,尤其是那三个有名字的蛀虫,看紧了,但不要打草惊蛇。  接下来就是不停召开各种大会小议,商讨组建大顺军和大顺朝廷各衙门的事宜。  大顺的本钱在于那两万兵马,所以首先要把军内整顿、清理一下。  军内成立督察署,向老营和驻外根据地、营级流…那什么军内还要成立正法那什么…  除以上两部门外,还要设立一个审核署。它的作用是那啥,还有那啥,这样行不行。  那啥的…但是自用兵工厂之类除外。像窦庄炮厂就要拆分…那啥啊。其他比如军服、帐篷等不要紧的用品暂时仍然交给私人商号承包制造。  。以后当然要收归朝廷,可以接纳一些退役人员和兵员家属进去做工。  哎,删……  李自成在会议上进行了大改组,那什么什么的,明确了大顺军的最高兵事指挥管理部门为军机处。  按照那什么什么的总原则,军机处要设立15个职能衙门。唉,就这样了。  军机处下属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大战的区。  下属各军兵种为那啥略去一些。直属院校暂设大顺军讲武堂一所。另有那啥和啥的检院。  各种部门设立的多,但合适的人选可不大够。  大统领和一群股肱之臣商议过后,各人员安排如下。那啥就这样。  这可不是让他们马上跑过去抢地盘,只是暂时划定一下将来的主要作战区域。各将领可以提前熟悉一下相关地区的情况。  真要打过去还早着呢。现在他们仍然以当前已有的任务为主。  还有各兵种的人事安排——  不让说就算了……先把大顺陆海军的部门组建起来。  空军拉倒吧,五十年后再说。热气球虽然也能参与作战,比如侦查、往下丢炸弹等等,但它可没法独立成军,以后真造出来后配给陆军使用就行了。  接下来是特务支援部队。它的职责包括情报收集、技术侦察、渗透攻防、心理战、宣传战、特种作战等领域。副指挥由田见秀和张道濬兼任。  另外,那俩人组建的天地会和红花会继续保留。一个走下层路线发展人员,另一个以拉拢官吏士绅土豪为主。它们仍然能发挥很大作用。我这天地会和红花会又犯了哪门子规矩。  那啥啥的还有联合军需保障队,就是后勤。它的职责包括仓储、卫勤、运输投送、工程建设管理、储备资产管理、采购等。  总部暂设于怀庆府,以怀庆基地为主建,目前预计另建设米洪洞徽襄4个联保分中心。  至于将来,随着大顺地盘扩大,联保总基地大约会选在九啥通衢的长江边的那个地方。其下属5个军需后勤分部要对应于五大作战地域,另行选择合适地址。  它的作用自然非常要紧。原历史线后来的满清施行的《军需条例》算自古集大成的后勤保障、供应方式。也正是因此,它才能一路打去西域,甚至从黑龙姜派兵翻过洗马拉雅山脉迫使泥泊耳纳贡称臣。  李自成从中参考了很多内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联合保障的意思是,只要是大顺军,就可以跨啥跨地区领用军需物质。  比如北面区的队伍开到南面区,那么就可以在当地的联保后勤基地领取物资。而不用北部区千里迢迢一路运输了。要崩溃了大佬。  米那个地方的后勤交给袁宗第的弟弟袁宗道负责组建;洪交给太极宗师王宗岳——老头子只担个名,具体事务由韩云、沈本升负责;徽州自然是程宗猷;襄那个阳让王重新去,他上次已经在那边买过粮食了。  最后一个是国抿警卫队。它是由军机处和地方双重啥的一支武力。  限于当前通讯条件,不得不把指挥权下放给地方一部分。不然,等地方八百里加急请示朝廷和军机处,得到调动警卫队的权限后,黄花菜都凉了。  以前编练的哧乡卫队,以及怀庆最近招的那两万多炮灰,可以抽调一部分组成警卫队。  国抿警卫队拥有双重任务。  一是军机处层面的任务,如派遣他们到外地参加作战、维护秩序行动,由所在战区的战斗指挥官指挥;  二是各地方的任务,巡抚、知府、知县可在地方进入紧急状态时,通过当地武装部启用国民警卫队。如面临洪涝、大火、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是内部出现骚乱等情况。  原时间线,李自成地盘扩大后,往各地派了不少官员。随着作战部队离开,那些新上任的地方官被反冻地主们杀害了不少。这次要给他们配置警卫队。  国民景卫队由几部分组成——  其中,内卫军负责重要场所的保卫、重要来访人员的警卫任务;机动军负责占领区的抢险救灾、反暴维序等严峻任务……省略点。  讲武堂,也即军校的常务副校长改由韩霖兼任,赵胜转为学术副校长。另外,政工人员的培养也转入讲武堂。  李自成花了一天时间把这些部门设置好,又详细写下相关职责。  人员问题迫在眉睫,然而可用之人实在太少。只能先糊弄着把架子搭起来。  那帮人暂时也都当个副职,大统领是唯一的头子。  马马虎虎解决完大顺军的架构,朝廷和地方衙门的设置就更难办了。  在李自成的设想中,皇帝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貌似不用多说……  可这就牵扯到定体问了,需要好好想清楚,要为万年大计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么改总行了。反正也没读者。  纵观历史,两千多年以来,某东方大国究竟有没有制渡呢?大佬,这讨论的是历史问题啊,说一下秦朝汉朝能有啥问题?要还是不放过,那我认输。  当然是有的,而且比西边更成熟更完善。  首先要清楚,所谓制度就是大家有共同遵守的条文。  说白了,无非就是权丽的分配和约束,缺一就不应称之为治度。  正如钱老先生所说,咱这边历史上的那啥一直是缺乏对君王约束的,有也不过是道德上稍作限制。这样看来,岂非也只是另一种人制?  好制度能够自行更新,不断发展,然而历朝历代却是君权侵蚀相权,一直往错误的皇帝急权方向走。  而且,王朝的覆灭,如果简单的将其原因归结为年日久远,制度必然腐化,似乎有失偏颇。  常言说的好,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国人往往就是太聪明把制度也“弄活”了,正是如此,我们才需要“死的”制度。  一切事务均有章可循,虽然蠢,虽然效率低些,却是最基本的“法治”精神。  如果真的一切事务均有章可循,又何须各种“解读”?  事情怎么就不能简单说清楚呢?搞的事情办好了是上面方向定得好,办错了是下属领悟不到位,这实在是一门大学问。  总之,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很难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  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有利而无弊,也绝不能历久而不变。  要讲一个朝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个朝代的人事。制度虽像勒定为成文,其实还是跟著人事随时有变动。  而且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系统。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时肯定是有种种必要才出现的。  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避而判定。  最后,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  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  来回顾一下历史——  从汉代说起。  皇位世袭,是天朝已往条件下一种自然形成的方式。  皇帝是国家的首脑,象征此国家之大一统;宰相算是朝廷的领袖,负一切实际管理责任。  首先看汉代经济方面,土地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时间一久形成兼并,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使朝廷的减轻租税政策,全失功效。  后人批评光武有事无政,只是人事好,没有立下好制度。  结果就是,皇帝好,事情也做得好;皇帝坏了,而正治上并不曾有管束皇帝的制度,国家也就开始滑坡。  最后汉代察举也有些问题。  一则其权在地方长官,不在地方民众。如何分发,则悉听朝廷命令。选举权完全操之在上。  二则学问与书本,却变成了一种变相的资本。  三则造成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流毒。  再看唐代——  唐太宗起,朝廷的最高行正部门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前,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  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的各衙门所承认。  武则天以后的唐中宗李显,却不经两省同意而径直封拜官职。  但李显究竟要点脸面,不敢公然和制度做强硬对抗。所以他放诏敕的封带,不敢用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他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由此看,一国之事本不全由皇帝专制,也不能说天朝人绝无法制观念。  只不过从唐中宗的行为来看,制度嘛,有时往往并不被严格遵守,这也是事实。  建立的任何一种制度,若是仅由一二人的私意便能随便绕开,这就没啥制度可讲了。  如果说这是皇帝糊弄民众,而且凭此糊弄,便能专制几百年,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大体上总是要遵守的。否则要是民众那么容易被欺骗,天下就不会有一日安宁了。  唐代的科举制度也值得说道。  它意味着结束了贵族正体,放开了普通民众上升的通道,是一种进步。  可是,若要解决历代社会之积弊,那么就不能让读书人全部集中到功名一途,更该鼓励工商业、发明创造等,使他们的聪明才智有更多出路。  不然,就是所谓——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  这虽然是北宋的诗,但也是总结的唐以来的实情。  文人钻进科举一途就出不来了。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诱货力实在太大了。  你经商发家只能致富,我做官既能富还地位尊贵。  另外,汉代是在社会上层节制资本;唐代注意社会下层,由朝廷来计划分配。但是也仅限于初唐。后面随着租庸调制崩溃,改成两税制,便和汉代差不多了。  唐代是历史上在正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  唐以后历代演变是好是坏,那是另外一回事,但罗马帝国亡了,以后就再没有罗马。李唐覆亡以后,依然有忠国。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非正常三国贴吧 寒门的逆袭之路周生邱 唐朝那些事儿 非正常三国免费阅读 重生在奥匈帝国 非正常三国无防盗 崇祯八年 非正常三国起点 醉迷红楼 寒门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