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水泥,接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预制板。
相比这年代气密性严重不足防虫防鼠等效果也不好的木梁结构房屋,有了预制板,就能够建造平房,乃至楼房。 后者不急,虽然眼下看到的最好水泥,重锤都砸不开,但与后来相比……没参考。 只能慢慢来。 看过了样品,众人便回到屋内,转向西侧朱塬之前安排出来的小会议室,找来纸笔,朱塬一边描绘,一边向身边立着的单安仁、宋濂和沈全三个讲解:“这预制板,‘预制’二字,很好理解,事先制作好直接就能用的建筑板材,用途类似我们现在的梁木,但与梁木不同的,这种板材可以直接在房顶平铺。”这么说着,朱塬已经用炭笔画出了预制板的大致外形,还标上了大概的长宽数据:“完全私心的预制板是非常沉重的,也可能造成本身强度降低,因此,要做成带孔的。如何完成这种穿孔,就需要你们自己琢磨,比如稍微一想,找几根铁管,浇筑的时候放上去,浇筑完成后,铁管抽出来。别用木头,应该会黏住。另外,就是预制板内的钢筋,这或许有些耗费,但也是必须的,相当于预制板的骨头。再说长宽,这也需要你们测试,我觉得,长度一丈,宽度一尺半,厚度……三到五寸之间,总之,多做一些,将来还会类似今天一样,进行强度测试,哪种方案更好就用哪种。”
朱塬说到这里,沈全看了眼身边单安仁,稍微顿了顿,开口道:“大人,下官……之前在外面,讲过,这……掺了碎石的水泥,比那不掺碎石的,强度或还更高一些,咱们制作这预制板,是否也可以掺些碎石进去?”
“当然了,”朱塬道:“水泥只是一种材料,而水泥与砂石等其他材料混合后,叫做混凝土,嗯,我一时间也想不到其中道理,但强度,确实可能更高一些。这也是你们之后要仔细研究的,水泥和砂石在哪种配比之下,强度更高,以便我们找出最好的方案。”
沈全认真记下,不忘回应:“谢大人提点。”
“呵,不必说这些,”朱塬笑了下,手上的炭笔不停,接着道:“预制板做出来,就是建房……嗯,我想起来了,预制板平铺的方式,处理不好,容易漏雨,因此上层往往还会建造传统的盖瓦尖顶,算是多一层防护。不过,这就是之后的事情了。”
说着还是把后来的平房随手描绘出来,跟着到:“相比咱们现在传统的砖瓦木梁结构房屋,砖石加混凝土的建筑,不仅更加坚固,防火、防虫、防鼠等等效果也会更好。另外,还能够建造多层,将来某一天……或许并不远,我们这一代如果努力些,盖出一些二三十丈高的大楼,都不是问题。”
二三十丈高的大楼? 朱塬左手边的宋濂立刻想到了李太白的那首诗。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嗯。 那也不过是‘危楼高百尺’而已。 百尺…… 才只是十丈。 单安仁感觉自己也有些不能想像:“大人,二三十丈高……这,就算真有了,人住进去,想来上下一次都要耗费许多时间,而且,生活上,怕也有诸多不便,这如何解决?”
“这就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问题啊,”朱塬道:“或许你们无法想像,但,各位,大家或许不知道,我们现在的世界,华夏之外……很多地方,二三万人的城市,就是大城,若有十万级别,在他们看来,就已经是不得了了。而我们,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经拥有人口百万级别的超级都市。一座城池,百万人口,其中需要处理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多,我们都做到了,再想想一座二三十丈高的大楼,又如何不能解决?”
单安仁感觉涨了见识:“平章所言……甚是呵。”
眼看身边几人还是好奇模样,既然话题说开,朱塬就干脆多说几句,随手描画了一栋二三十丈高大楼的外形,一边道:“一栋大楼,其实要解决的就是几件事,水火、卫生、上下……其中前两者,其实只需要一个方法就能解决,两个字:管道。各种各样的管道,将水火送上,将污物送下。至于上下的问题,除了楼梯,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机械……嗯,大概就是这种。”
说着又描了一台简单的外置电梯。 沈全见另外两位大人面露思索,于是问道:“大人,用管道送水,或者……其他,下官还能理解,这……火,如何能送上?”
朱塬道:“我们现在烧柴,只是对能源最原始的利用。接下来,煤炭的大规模运用,也只是相对初级的一个能源利用阶段。将来,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把能燃烧的油,或者气体,用管道送到百姓家里,百姓无论烧饭还是取暖,都可以直接使用?”
这一下,三人都明白了。 朱塬露出微笑:“而且,这还是比较初级的,我们将来要使用的能源……各位也都见过,下雨天,那天空里的闪电,大家想过其中道理没有?”
这…… 雷公,电母。 神明之力。 谁敢想? 单安仁与宋濂对视一眼,表情里有疑惑,还有期许,感觉触碰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既然说开了,朱塬也没再卖关子:“闪电的原理,是天空乌云碰撞时发生了放电反应,雷声也是因此而产生的。呵……再说给你们一个,三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雷雨天气,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宋濂几乎要立刻开口。 不只是《经济之学》,朱塬送交老朱审核的那些教材,近期已经陆续印刷发放给各个专业的学子。 宋濂作为《大明月刊》的主编,也得以提前浏览一些,感觉长了许多见识。 就说这光和声音。 好像是……声音……不对,是光……比那声音,传播的速度要快。 不过,见另外两人迷茫的模样,并不缺少情商的宋濂也干脆装作不知,把本就是从少年平章这里得来的知识交给对方讲解。 朱塬也跟着道:“道理很简单,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声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一秒……额,就是一个时辰的万分之一级别的一瞬间,只有一百丈左右的距离,而光的速度,同样的一瞬,能跑出60万里,大概就是……我们所在的地球,8万里周长,光一瞬间能跑将近8圈。”
已经知道类似知识的宋濂,当下再听,还是感觉新奇。 单安仁日常太忙,即使正二品的工部尚书完全有权限调阅各种教材,这些日子倒也没时间,只是抽空研究了一番那《经济之学》的‘生产篇’。 更不要说沈全。 因此,两人则是茫然中带着震惊与疑惑。 茫然是……听不太懂啊。 感觉已经超出了认知。 震惊是,那光,难道真跑那么快? 对比起来,那声音,竟是那么慢? 平日里可没这种感觉。 疑惑则是……即使已经知道了某个少年平章的世外高人身份,也看过了对方的诸多壮举,当下还是难以理解,这些……对方是如何知道的? 朱塬简单说过,就没再无边无际地乱扯下去,转而道:“总的来说,咱们人类的文明等级,其实就可以用对能源的利用来划分,漫长的农业时代,我们日常生活主要的能源来自于木柴,这是非常低级的。接下来,只有广泛使用了更加高效的煤炭,才算进入工业时代。但,再之后,还有对其他诸多能源的利用。比如,雷雨天里天空出现的那种电能,还有,与煤炭一起埋藏在地下的石油,贡献的更加高效的化学能源。乃至……更高层级,呵,这就暂时不说了。”
再高,就是核能。 这件事和老朱讲解过。 老朱一开始觉得那种可以毁灭世界的东西,并不该造出来,朱塬再次说服了自家祖宗。 肯定要造出来。 为什么? 因为,太阳,就在那里! 如果我们不造出来,早晚有一天,别人仰望天空,思考太阳的本源,或许就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然后,若是外人提前造出……结果就很难预料。 随意闲扯了一些,还是要回到眼下。 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朱塬让另外几人都坐下,讨论一番,除了确定预制板的试制,还有,就是扩大水泥作坊的规模。 因为不急着推广,规模也不用太大。 大致从沈全这里了解过细节,几人很快得出结果,水泥作坊,工匠人数从现在的不到80人提升到200人,接下来,每月只要做出一到两万斤能够使用的水泥就足够,也就是朱塬给出换算新标准的10吨到20吨级别。 两百人一个月生产一二十吨水泥,放在几百年后,可能会成为笑话。 现在,就是这种生产力水准。 主要还是暂时不打算广泛应用的缘故,毕竟现在烧制水泥,耗费太大,不说作坊本身计划增加到200人,实际上,整个工部都有所参与,要为作坊提供燃料、石料、矿渣等等。 再就是,做出来的水泥,主要将用作浇筑预制板,最多再批一批墙壁,而不是后来那种建造使用大比例混凝土的建筑。 因此,每月一二十吨水泥,也就够用。 还是要等蒸汽机啊。 想想几百马力的大型蒸汽机用来进行粉碎操作,对比现在的人工研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讨论的最后,则是明天向老朱请功的事情。 有朱塬做参谋,历数水泥的种种好处和未来的广泛用途,再加上宋濂的润笔,一篇奏章草案很快完成。 当所有这些说完,时间转眼已经来到申正。 下午的四点钟。 三人都知晓朱塬身子弱,连连抱歉着耽误了某人今日的休息,一起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