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读经济学家熊彼特先生的《经济分析史》一书。按照他的叙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但要记载其发展历程却比较繁复和困难得多。因为在此之前的经济分析史比较简单明了,现在则难以归类和分析。我曾经在《价值中国网》发表的文章里谈到我对经济学问题的研究,准确地说是认为中国国企改革的研究并没有明确的经济理论做指导。我是学经济出身的本科大学生,但在此前此后却没有系统地学过经济学课程。在我上大学之前,中国本不存在系统的经济学教程,外国的经济学也没有涉猎。至于对于熊彼特先生的《经济分析史》只是因为这次家里泡了水,清理书籍时才发现的,所以就兴趣所致,读了起来,且饶有兴味,打算一直读下去,直到读完为止,并希望能有所收获。对于经济学名家熊彼特先生的了解和感兴趣,源于他的著名论断创造性破坏思维。当然,这也是从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里看到的,可能是源于北京大学的教授张维迎先生。我有些记不清最先了解其观点的是他的哪篇文章。通过学习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后,我愈发感到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太浩繁了,越看越觉得知识不足,知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多。由此,我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的专著《国企改革新思路》一书,甚至怀疑本书内容是不是属于经济学研究,值不值得进入经济分析的内容。我今天还突发奇想:“有没有学者能够写一本中国的《经济分析史》。先不说把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经济发展论述及文章评述一番,即使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或者把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近五十年左右的经济学及经济分析的情况做一论述,也是一件难得难为的大好事。”
对此,我本能地满怀希望和期冀,不管我自己能否看到这一切,等到那一天,想想都值得。回过头来,再说一下自己的著作《国企改革新思路》一书是否就不需要经济学知识也能写出来呢,我反复思索和认真思考后认为还真不是。假如我没有上过山西财经大学;如果没有学习过中国人民大学苏星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如果没有听过山西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毕士林教授关于统计学的课程;如果没有在山西财经大学认真地学习过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我想《国企改革新思路》一书不可能由我完成。当然,书中观点的形成、文章的发表和本书最后的定稿及传播,还受到了时任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和《新经济导刊》杂志社总编朱敏先生和吴敬琏教授的推荐和宣传。对此,我心存感激。甚是怀念。这也算是我阅读熊彼特先生《经济分析史》的一点体会和感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