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皮火车的车厢的卧铺里,空间被封锁,时间被释放,显得特别地漫长,但也有有趣的事情发生。何萍和何恩徽背靠背坐在火车卧铺车厢过廊处的两个座位上。何萍的手机在充电,何恩徽跟她在那悠闲的吃瓜子。这时有个同是学生模样的两个二十出头的小伙走过来,询问她们是哪个学校的,何萍不知怎么回答,倒是何恩徽一边给她使眼色,一边对小伙们说她们没有读书,是从B城市打工返乡的。其中一小伙明显有点失落,还不死心说:“你们看上去不大,为什么不读书?”
“不爱读呗,小时候可挨爸妈多少打,就是不爱读书,我跟我姐姐还是现在在厂里打零工好,一天可以赚一百多,想做的时候做,不想做就在家里睡觉,要是读书多无聊!”
“你们这么好的年纪,以后得多后悔!”
这小伙脱口而出,另一小伙觉得他说得太唐突,连忙拉着他走了,走的时候,这个还听到他们在嘀咕:“可惜了,这么漂亮,如果是学生我肯定追!”
何恩徽对他们的话嗤之以鼻,这些自以为是大学生,现在世界上不缺读书的,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是大部分人的观点,没文化仿佛就是一种人格的瑕疵,好像就落入了低人一等的阶层里,那些嘴里喊着文凭不重要的人,除非有名门加身,名师受教,不然在这些拿到了学历文凭的面前,没文化的人跟他就不是一个世界的物种,这种文人的自恋感,从古至今,从未消亡。她对何萍讲到:“以前的人养一个读书人是非常费钱的一件事,只有普通平民十年辛苦攒够的收入才够找一个老师做启蒙,这只是学费,平时用笔纸墨这些都十分的昂贵,再加上科考的路上的盘缠,我们以宋朝来看,《少年包青天》中有这一幕,包大娘为了筹集包拯上京所用的路费,找兄长借了30两,30两折合当时的物价换算成今天的价格,一两银子是一千多块钱,三十两就是三万多块,这对于当时的封建平民来讲,是一笔巨款,所以普通平民除非特别的机遇,很少有人去走读书这条路。而且当时的平民,缺少话语权,而以前的名人文流善于写文章,这些文字可以流通,而且在上层社会,他们也需要这些文人给他们造势,宣传,所以才会有吕不讳有三千食客,在他势力最盛大的时候,集合了很多门客编纂了《吕氏春秋》,还有唐代的马周如,满腹才华,到长安后成了常何将军的门客,后因常何将军的缘故,被李世民慧眼识珠发现他的才能而重用,从一个门客一跃至将相的励志故事,这些人都是因为才能而有机会中用的,以前的读书人并没有什么证书或文凭,他们是才敏过人,才会被上层社会中用,利用他们的才能去宣传自己的观点,去宣传国家的管理和规格,从而也迈入上层社会。而且现在满大街的读书人,读书的机会比以前容易太多,观点太过标签化,很多工作都设立了条条框框,其实大多数工作大家都可以做,大部分的要求,其实只是为了做筛选而已。”
何萍听得津津有味,她的知识其实学得很偏面,至少,她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成长,才有机会变得像何恩徽那样的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没过多久,何恩徽又用了同样手段,让一个小男生遗憾离去。何萍看着何恩徽那漂亮的脸袋,又想到一个个傻头傻脑的小伙子,真心觉得这些人里没能配得上何恩徽,基本上,她都没一个觉得顺眼的。于是她有点好笑,转过身,把桌子上的瓜子壳清理到垃圾袋里,拎着垃圾,走到了垃圾桶处,扔了进去,又路过洗手处,洗过手,拿出口袋里的纸巾擦干手后,便离开了。在这火车里有经过近18个小时,到晚上,她们就回自己的床铺躺下来了,等乘务员喊醒她们的时候,还有半个多小时就到站了,此时,在车厢里看外面感觉外面黑乎乎的,她们起身,整理了床位,拎下行李,坐回了走廊那里,朦朦亮,六点半的时候,火车终于到达了,她们也终于要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