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休息片刻,剧组继续拍摄。 这是不拍到深夜不罢休的节奏。 今夜一定要把染布坊大战拍完。 许正阳和罗威的套招依旧顺畅丝滑,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动作拍摄,但罗威的动作中加入钻翻技巧,许正阳的棍子再难打到他。 双方互有攻防,动作依旧舒展漂亮,拳脚各有命中,但实际伤害效果不大。 接下来打斗升级到特技戏阶段。 地面无法取胜,就到半空居高临下地打,也有创意。 同样是体现动作设计的层次感。 罗威需要脚踩护栏,飞身跃起,穿过上方悬挂白布的横杆,倒吊着仰身和许正阳对打几招。 这样可以增加打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不过这对演员表演来说,是很难的。 动作演员不可能依靠自己完成这种高难度动作,需要辅助手段。 好在剧组的武师威亚组早就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首先是现场布置必须安全可靠。 护栏横杆绳索必须经过严格细致的检查,确保不会出现任何意外事故。 其次就是镜头画面拆解。 这段戏肯定是分镜头拍摄完成。 后期剪辑制作处理。 导演不可能要求演员一气呵成。 谁都无法做到。 第三就是辅助道具一定要到位,同样要求绝对安全。 第四就是保护措施齐备。 即便演员失误,也要安然无恙,总不能失误就受伤,那样谁还敢拍戏? 第五是摄影机取景角度要选好,主要采取仰拍方式,这样显出高度差。 横杆没有看上去那么高,就是摄影机拍摄角度显高。 如果太高没办法跳。 罗威又不是跳高运动员,跳高运动员也没法那么跳。 大致就是这样。 能做到这些就够了。 下午已经做过排练。 眼下就是实际操作。 罗威还是亲自上阵,不用特技替身,认为他的能力可以完成这组镜头。 这组镜头没有难到他肯定完成不了,必须上特技动作替身的那种程度。 罗威很有信心。 如果比拼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恐怕特技替身还不如他呢! 只是替身敢打敢拼,熟能生巧。 罗威认为他也可以。 年轻时候不拼怎么行呢? 让他上他就真敢上。 第一个镜头很简单。 他踩着护栏扬臂跃起来,起跳后就落地,毫无危险。 就是尽量跳高,方便后期剪辑。 原版跳得稍低。 罗威跳得更高,能力确实更强。 这个镜头顺利完成。 第二个镜头是罗威蹲在和横杆等高的特殊道具上面,跳起穿过横杆上方挂的白布。 缝合白布并不结实,以罗威的体重,穿过去就会把白布撕扯开,不会有任何问题。 难点在于要跳过去。 其实难度不是太高。 因为双方距离很近,高度相差无几。 看着相隔有段距离,实际上是摄影机取景角度问题。 摄影机不能把道具拍到,还要仰拍,彰显距离高度,镜头是很倾斜的。 这样拍摄效果更好。 以罗威的身高,只要身体全部展开,几乎能抓到对面横杆。 只要脚下用力一跳,就可以穿过去。 原版也是这样。 演员的身长就把这段距离全填满了。 当然可能使用替身拍摄。 这点无关紧要。 在罗威表演前,许正阳还对他说道:“你要是感觉不太行,千万不要逞强,注意不要受伤。我可以穿上你的戏服,替你完成这个动作。”
在拍摄现场排练和讲戏,许正阳从来不开玩笑,一直保持严肃认真的状态。 既然他这么说,就是真有这种想法。 他可以给罗威当替身的,没有问题。 为了好友安全着想。 毕竟他的身体更好,还有系统安全保障,受伤都更好处理。 但罗威肯定不答应,回了好友一个白眼:“去你的!”
他不可能让许正阳给他当替身。 万一受伤怎么办呢? 自己能做就自己做,不用劳烦好友。 对他来说,这可是难得的拍戏经历和宝贵经验。 就算磕碰几下也无所谓,他的身体可以承受住。 不是一番男主,这就是最好的拍动作戏的资历。 在圈内说出去,别人都要高看一眼。 罗威怎么可能让人代替? 稳稳登上道具,罗威深深吸一口气,蹲下身体,藏在镜头外面,准备完成高难度特技动作。 此时此刻,全剧组人员都在关注他。 真是全体瞩目。 许正阳就站在后面看着,暗自为好友加油鼓劲,期盼他能顺利过关。 技术要点先前都讲过了,不用重复。 罗威全都记着。 现场毫无异响,根本没人出声。 谁在这时出声,导演会骂人的,有屁也得憋着。 “开始!”
罗威瞬间弹射而起,整个身体充分展开,好像是大鱼鱼跃一样,穿向前方横杆上方的白布,同时身体还有个转体动作,因为要仰身穿过去,才合乎动作标准,方便后期剪辑。 这个动作就像是鲤鱼跃龙门啊! 对于罗威来说,这可能真是鲤鱼跃龙门。 毕竟现在已经有导演赏识他了。 等这部影片上映后,赏识他的导演会越来越多。 虽然他的相貌很难演一番男主,但他以后肯定不会缺戏演。 未来努力成为一名动作指导是有可能的,成就不见得比原版演员低。 不是什么工作都看相貌。 许正阳对好友充满信心,有他在没事的。 这个镜头罗威完成得相当漂亮,不比特技替身要差,侧身精准地穿过白布,完全撕开,然后仰身,双腿劈开,挂住两边悬吊绳索,同时身体反荡回来。 动作圆满完成。 洪劼导演喊咔。 这样后期剪辑就没问题。 许正阳等人都上前祝贺。 下面有武师把罗威接住抱下来。 刚才拍摄时候,下方全是垫子,还有武师们趴在下面准备接人。 这是确保万无一失。 演员摔下来也没事。 但罗威完成得很好,没摔下来,特技动作一次就过。 这确实是宝贵经验。 以后再做类似动作没什么好担心的。 那些特技替身就是这样熟能生巧的,敢做就行,增长经验。 很多特技替身就是武术运动员出身。 罗威敢做自然也行。 虽然摄影机未必能拍清楚正脸,但拍摄花絮里肯定有镜头。 他的功劳都有记录。 接下来剧组重新把罗威挂上去。 要拍摄动作戏,肯定要吊威亚。 不然罗威仅靠双脚吊着,无法一直保持凌空悬停仰身战斗姿态,根本不可能维持身体平衡。 他的双脚要挂在两边的绳索上。 腰间两侧是使用两根钢丝吊着。 原版就是这么拍摄。 画面细节非常清晰。 新版威亚组也这样处理,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两人这段打戏很快拍完,没有什么难度。 然后又是一个特技动作。 罗威要在横杠上一个凌空翻身,接双手抓杠摆荡身体回来。 这绝对是人力不能完成的动作,比体操单杠大回环还要难。 体操单杠大回环起码是运动员双手抓杠,可以借力大回环。 这个特技动作是双脚挂在上面,身体完全悬空,演员怎么能借力凌空翻转?甚至演员的双脚只要一离开空中绳套,肯定啪叽一下,直接摔地板上,空中翻身干脆别想了,借不到力,也没时间借力,重力是第一优先级,摔下来没商量。 再说这个高度不高,就是一人多高。 罗威把腿垂放下去,差不多到地面。 这种高度哪有反应时间? 镜头俯拍看着有些高度,那是摄影机视角问题,人体也被镜头拉长了,同样接近地面。 单靠罗威无法完成动作。 杂技演员也不行啊! 这里还是只能吊威亚解决问题。 镜头需要剪切一下,处理细节。 按照先前悬挂姿态,这里细节有些纰漏,演员腿脚是悬挂在横杆外面,前面有根横杆挡着,凌空翻转肯定是翻不进来,只能翻到外面。 这样男主和反派不能同框拍摄显然不行。 要让演员翻到里面,就得先把演员悬挂的脚拿到横杆里面。 这样没有阻碍。 但还是要吊威亚才能翻。 原版就是这样处理。 注意原版镜头剪切细节,演员的脚确实在里面。 当然这种细节对整体无关紧要,几乎没有影响。 这样拍摄就行。 值得一提的是,原版吊威亚真是太漂亮。 这不是说镜头漂亮。 原版那个取景角度和灯光布景导致前后两个画面差别巨大,其实画面灯光处理得不好。 但吊威亚的细节处理得太高端。 这主要是威亚组的功劳。 原版当时那种情况肯定没办法做后期擦除处理。 即便降低灯光亮度,也能看到钢丝。 但再怎么仔细看也只能看到那一根很淡的钢丝。 而且演员一旦抓杠,钢丝瞬间撤除,完全没有影响到演员的身体摆荡,就像没有钢丝,找不到了。这个处理手法绝对是超级漂亮,估计业界威亚组的顶尖水准就是这样。 顶尖水准不在于你能把演员吊多高,能架设多么复杂高级的专业器械。 其实就在于这种威亚处理技术。 简单中蕴含着复杂。 平凡中隐藏着智慧。 这种威亚组对于拍动作片的巨星来说太重要了。 不但拍摄特技方便,而且后期处理能省多少事。 人家确实至关重要。 今世新版的威亚组未必能达到那么高端的水平。 但洪劼导演不需要他们的技术水平真有那么高。 后期技术足够处理。 吊威亚的难度自然大大降低了。 再说洪劼导演追求的是整体画面构图足够漂亮,这才是首要的,而不是威亚技术足够高端。就算你把威亚吊得再漂亮,但画面一塌糊涂也没意义,纯粹本末倒置。 像原版那种灯光布景画面构图,在洪劼导演的眼里,就是完全不合格。 那样处理怎么能行? 不是很好看啊! 提升余地很大。 新版当然是按照洪劼导演的画面构图进行拍摄。 摄影师的镜头取景角度都是遵照洪劼导演指示。 灯光布置也是一样。 这样整体画面更好。 但威亚肯定没办法像原版掩藏得那么好。 不过洪劼导演不介意这点麻烦。 后期使用特效处理掉就完事了。 不然发展技术干什么呢? 能用就要用啊! 镜头画面够好,多花钱也值得,没关系。 许正阳没意见,只要罗威能把动作完成好就行。 吊着威亚可以借力,以罗威的身手,这套凌空翻身挂杠完成得很流畅漂亮。 许正阳在下面配合默契,挥舞棍子,但不会打到罗威身体,非常谨慎小心。 这个镜头拍完,这部分特技拍摄就全部完成了。 许正阳和罗威接着拍后续打戏。 接下来几个动作很简单,按部就班完成。 罗威用后空翻,直接翻到外面。 许正阳立即持棍追出来,拨草寻蛇,海底翻涛,狂抖棍花,步步紧逼。 罗威处于劣势,只能不断后退。 两人来到外面。 战场发生转移。 里面真打够了,就来到外面打。 这代表第二回合以棍对拳终是许正阳占得上风。 眼看就要过渡到第三回合棍战。 许正阳箭步飞跃劈棍下砸罗威。 染布水塘的几截桥板都被许正阳一棍砸得破碎。 罗威一脚悬空,顿时立足不稳,只能身体前扑,双手强按住两旁木桩,稳住身体。 许正阳挑起水中的木板带着水花砸到罗威身上。 接连两棍击中罗威。 这段打戏流畅爽快,演员表演到位,把棍术锋芒展现出来。 摄影师的镜头画面也能让导演满意。 这段打戏以罗威低头避开许正阳扫棍告一段落。 后面就是第三回合,长短棍术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