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是十月十三号,《方世玉》的后期大概做了快一个月,不过暂时没有消息传过来。 这部影片的后期还是比较麻烦的。 尤其是剪辑调色和抹除钢丝等等,都是需要细致耐心的很繁复的工作。 估计要做到月末吧! 为了电影质量,后期肯定要花大量时间。 毕竟要在春节档砍票房,质量越高越好。 许正阳暂时不管那边的工作,都交给洪劼大导演处理就行。 他先拍好自己的戏再说。 眼看就要拍摄他的决战戏份。 今天按照剧组安排,先拍栗宝山和麻斗魁的垫场打戏。 关于这场打戏,许正阳就是按照原版来设计,基本保留原汁原味,没有多做变动。 对于硬桥硬马来说,原版这场打戏非常成熟好看,而且打斗速度不算很慢。 一招一式交待得很清楚。 整体节奏感也很强。 细节特写非常到位。 许正阳不需要做出大改,可以拿来就用。 只要两位演员配合娴熟,打得好看即可。 许正阳会在画面构图和拍摄细节等方面给导演和摄影师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作为剧组武术指导,他当然可以这样做。 这可不是越俎代庖。 有些动作细节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注意到,非专业人士未必能看懂,也未必能拍得非常清楚。 武指提出来是很正常的。 这场戏突出怡亲王载祥擒拿打法的凶残狠辣。 招式完全奔着废人去的。 按照常理,三六和尚不会输得这么容易,但前面打戏完全省略了,只拍后面惨遭虐打的戏。 这种形式在电影里十分常见。 配角肯定不能喧宾夺主。 没有那么多时间给配角表现。 垫场戏没必要表演太多。 前面两人已经在王府罗汉堂交过一次手,不可能重复剧情,那样过于拖沓和磨叽。 按照许正阳的设计,这场打戏以栗宝山上步架打作为开场,也就是罗汉拳架梁炮。 或者叫黑虎掏心开胸炮。 招式宛如猛虎出洞。 真是凶得一批。 下方勾拳重击胸腹,直接打出击退效果。 然后栗宝山由黑虎掏心的虎形变成罗汉短打的骑马大刀式。 就是一拳上架,叫作鹰掐味,好像雄鹰落在手臂上的味道。 然后一拳护胸,叫作挎篮式,也是一种武术擒摔的基本功。 其实这是一个手持长刀动作。 上下双手握持长刀就很形象,比如那种青龙偃月刀什么的。 去掉长刀就是这种罗汉架势。 叫作骑马大刀式或者挎篮式都无所谓的。 不同套路就有不同叫法,简单理解即可。 这是大反派怡亲王载祥摆罗汉造型亮相。 实战中并没有使用。 仅仅就是一个造型。 栗宝山再接上步高位侧弹踢,踢得很快。 弹踢力量没有横腿高踢或者扫击那么大。 麻斗魁饰演的三六和尚头部中脚后撤步,踉跄式后退,但没遭到致命重创,还是有反应的。 这场戏里,他就是扮演挨打角色,做好下靶动作即可。 栗宝山又连续抡臂砸拳,左右劈头捶打,被麻斗魁用十字手架挡之后,直接擒腕拉住手臂,上面是霸王拉弓,下面是挂捶击肋,就是甩臂背拳反抽击肋。 现实中的拳击比赛不允许使用“挂捶”这种犯规动作。 不过前世截拳道里是常用的。 继而栗宝山再运用传统武术中的臂肘擒拿术对麻斗魁拉臂按肘,一招制敌。 臂肘擒拿有托、杠、架、砍、拍、压、按、砸、罩、骑等等技术手段。 这里仅仅拉臂按肘即可,算是很便宜了。 可能大反派怡亲王载祥没想这么快废掉三六和尚,猫戏老鼠想要多玩一会。 接着栗宝山用砍掌劈颈。 之后拿腕劈拳连续砸颈。 麻斗魁只能用单臂架挡。 栗宝山又顺势换手拿腕,甩臂挂捶背拳击胸。 麻斗魁用摊手格挡。 栗宝山马上就双手拿腕,扭转对手身体,拉臂转身接膝顶腰椎,招法凶残。 他用的都是大狠招,对敌毫无怜悯之心。 这套暴虐手法真是绝了。 现场众人看得啧啧赞叹,觉得背后发凉。 被这么打,谁能受得了? 好在两位演员配合默契,下手都有准头。 导演对许正阳的动作设计是非常满意的,认为罗汉拳打得很有新意,以前没见过这种打法。 或者说在影视里没见过。 栗宝山又使出拉臂转身,挂捶击腋这招。 腋下神经敏感,被挂捶重击也会很痛苦。 麻斗魁饰演的三六和尚不断地遭到惨痛打击,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 栗宝山扭臂下压接出腿搓踢对方迎面骨。 这里戏中的怡亲王还是比较讲究武德的,虽然他出手确实狠毒,但像罗汉拳“凤凰夺窝”这种踢裆动作是没用的,本来这里有机会使用的,但他还是采用踢腿的攻击。 可能因为胜券在握,他没必要使用那种很龌龊的招式,比较要面子。 麻斗魁劈叉腿躲闪,但被踢中腿弯腘窝。 两人相互绊脚。 这是脚法展示。 特写镜头要有。 栗宝山连续拉臂脚踩麻斗魁的右腿腘窝,迫使麻斗魁单膝下跪。 麻斗魁左脚下铲脚反击。 栗宝山后抬腿,以“龙摆尾”姿势躲避,然后双腿交错下蹲的同时,始终擒拉住对方手臂。 接着双腿低桩劈叉,背擒麻斗魁的左臂,然后蹲身出手把敌捞,这句是拳谱歌诀。 全套擒拿手法相当厉害。 这里没用冲天炮下狠手。 大反派没有立即终结战斗的意思。 麻斗魁配合做出凌空倒翻的动作。 栗宝山擒腕用低扫。 麻斗魁起腿用高扫。 双方相互避开扫腿。 栗宝山顺势拉臂兜裆再用力倒翻。 麻斗魁被掀翻在地,但他立即倒踢反击。 栗宝山抓腿再次倒拉他起身。 然后一记干脆的低扫再次把麻斗魁抽翻。 紧接着又是非常凶险的一招。 栗宝山用跨步扭腿,借助自己的大腿别住并扭伤对方小腿。 这是想要废掉对方的一条腿,非常残忍。 动作确实很有难度。 没有强大的基本功,没法完成这个动作。 许正阳都准备上假肢拍摄了。 不过两位演员最终完成了这个高难动作。 难度不在栗宝山的身上。 关键是麻斗魁要能把腿顺利弯过来才行。 其实这相当于一个倒地躺着盘腿的动作,只是中间夹着一根大腿就有难度。 但逻辑上当然是可以完成的。 许正阳不会设计动作演员根本完成不了的高难度动作。 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技术动作? 毕竟传统武术擒拿手法有那么多,怎么不用别的招式?可能表演更容易些。 其实这里面包含着动作设计理念,不是用什么招都行,一定要和剧情关联。 三六和尚是练佛掌出身。 佛掌有盘腿盘膝的动作。 主角有过多次演示,打戏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架势。 这里大反派怡亲王载祥就是要废掉三六和尚这个盘腿动作,才用大腿别住,使劲扳扭,让最后的佛掌门人没法再使用佛掌,这样能让佛掌彻底失传。 动作设计思路就是这样,是有一定的寓意在里面,可不是胡乱设计。 更不是别的动作能随便代替。 难度当然是有一些。 好在京剧武生的基本功很强,同样是练童子功的。 麻斗魁一直没放下看家本事,才能完成这个动作。 大家都很担心他会受伤,赶紧过来查看他的情况。 好在只是轻微扭伤,不碍事。 问题不是太大,可以继续拍。 现在剩下动作不多,完成拍摄不是问题。 其实拍摄这个动作之前,许正阳和栗宝山都反复征求过麻斗魁本人的意见,不会蛮干。 最后大家试了几次,觉得动作可以完成,才这样拍摄。 麻斗魁的功劳不小,敬业精神难能可贵,堪称老戏骨。 这个演员是请对了。 导演非常满意动作效果,也很欣赏麻斗魁的拼命精神。 后续栗宝山起身拉腿踩胸更显凶悍狠辣。 麻斗魁丧失了防御能力,只能继续挨打。 栗宝山又挑臂踩肘。 踩足炮是相当凶猛。 废腿之后再废一臂。 再接马步向下砸拳。 就是所谓的俯身双栽捶。 然后再玩一些技术花活。 栗宝山拉臂起身背扛麻斗魁,用后勾腿踢腹。 基本上就是玩花招,要说勾踢威力也就那样。 这是为了视觉效果好看,毕竟是拍电影,打戏不追求完全真实。 接着拧臂弹腿踢胸,再接拉臂夹腿锁颈,看着很霸道。 其实就是玩弄凌虐。 最后一招拧臂扭身弹腿踢头。 继而拉臂前抛出去。 这是虐打够了,要结束战斗。 麻斗魁饰演的三六和尚手脚皆废,模样相当凄惨,简直像个破布袋,被人随便丢出去。 栗宝山的打法非常残暴狠辣。 前世后期也有些反派虐打戏,但无非是血浆更多,看着更狠更残暴,但技术性真未必有二三十年前这场戏这么高,只能用血浆来掩盖技术不足。 其实这场戏的动作设计并不过时,甚至看着还很经典,刺激性足够。 一段台词说完,眼看栗宝山饰演的大反派怡亲王载祥要下狠手毙敌。 麻斗魁很狼狈地爬着向后缩,避无可避。 眼看就要死到临头。 许正阳饰演的主角小海突然冲出,以佛掌挡住罗汉拳,并用“木要尖”的招法击退怡亲王,救下师父。男主角关键时刻出场救驾也是功夫片的常见套路。 这么近冒出来,对方刚才怎么看不到他? 这是电影默认手法。 只要主角是在画外,大反派就是看不到。 入画才能看到。 反派视野只有镜头画面这种大小。 后面正反派有三十秒的文戏表演。 文戏台词干脆利索,语言凝练又有气魄,说得相当好。 接下来就要进入正反派大决战了。 佛掌皇爷正面交手。 下午还要继续排练。 虽然演员套招完成,但导演组和摄影灯光组的相关工作还要继续做,不是套完招就能拍摄。 预计明后两天拍完。 因为都是硬桥硬马,没有威亚特技戏份,两天时间应该够用了。 许正阳和栗宝山都很有信心,肯定可以把决战戏拍得极为精彩。 两人都对正式拍摄期待已久。 今天的垫场戏只是牛刀小试。 不过这段垫场戏拍得确实非常精彩漂亮。 各种招式拍得很细。 拍摄质量很好。 效果非常完美。 对比原版毫不逊色。 虽然最终呈现出来的打戏不超过一分钟,算上文戏是一分半钟多点,但因为演员之间以前不熟悉,不可能有许正阳和罗威那么默契,现场需要反复磨合,所以还是花了一上午时间,才把这段戏拍出最佳效果,每个细节都十分到位。 毕竟有些难度动作不是那么好拍。 而且还有些长镜头。 单是十秒长镜头就有两段戏。 八秒五秒镜头都有。 对于打戏来说,这些都是很长很连贯的动作,需要一气呵成拍下来。 一秒钟都可以做出连续动作,更别说十秒了。 想要不失误拍下几秒的动作,可没那么容易,哪怕排练过也是一样。 何况还要拍出最佳质量才行。 可不是简单完成动作就算了。 一遍过基本不可能,都要经过反复重拍才行。 直到全套动作效果让导演和许正阳满意为止。 一上午能拍完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