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现场,两位演员还是站在昨天标记好的原位表演。 许正阳把简单台词说完,主动冲上进攻。 这里肯定不能指望睡罗汉抢先出手。 人家正在表演睡觉。 难道起来梦游打拳? 剧情逻辑性要有的。 这段戏开场第一个镜头就非常精彩漂亮,彰显了这段打戏的整体走势。 “睡里乾坤撩一腿。”
栗宝山的罗汉撩踢尽显睡罗汉特色。 这招和许正阳的“佛拳一腿中胸前”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人同时摔倒在地。 地面尘土溅起飞扬。 不过栗宝山是主动以睡罗汉的姿势倒地,其实就是地躺拳的十字后倒,变成罗汉卧枕造型。 这套睡罗汉应用了很多地躺拳九滚十八跌的地面打法。 武学招式相通。 许正阳凌空翻的下靶动作非常漂亮。 其实栗宝山没踢到。 但表演得非常真实。 许正阳以乌龙绞柱起身,像原版那样普通人起身不行,每个动作都要显得专业,有设计感。 任何一个动作都不能随便糊弄过去,不能显得很业余。 栗宝山摆出架腿撑臂和以拳当枕的睡罗汉造型,动作干净利索,姿态造型完美。 充当报幕员的三六和尚再次叫出睡罗汉的名字。 每次都要提醒一句。 许正阳不信邪,以水起浪冲上进攻。 栗宝山给一个斜视眼神,似睡非睡,十分警醒,这时就地翻滚,地面右腿撩踢接左腿扫踢,流畅丝滑,不过地面灰土暴尘,打得很帅,呼吸难受。 尘土效果和原版很相近,几乎一样。 这两天都是三级风,虽然不足以把地面尘土都卷起来,但周围做背景的郁郁葱葱的树林草丛都在摇晃,风力是可以的,尘土吹不起来,但打戏扬起的尘土肯定能吹起来,有原版的那种效果。 这是很合适的。 如果是四级风,地面尘土一直吹起,戏没法拍,还影响镜头画面效果。 三级风最合适。 需要尘土的时候有尘土。 不需要尘土也比较清爽。 如果需要更强效果,剧组还带着鼓风机,怎么拍都行,就看导演需要什么效果,随心所欲。 演员感受是完全不需要顾及的。 大家早知道怎么拍,心里有数,不愿意就不会这么演。 既然来演就随便拍。 动作方面,栗宝山这里用的是类似地躺拳横翻转动作,身体如同圆木滚动。 只是为了打戏效果,不必双手护头。 注意横翻转不是横翻滚,有区别的,就看是否有撑臂。 不撑臂横翻转。 撑臂是横翻滚。 后面就是地躺踢法,想要形成绞剪。 地躺绞剪分为三种,上风剪打头胸颈部,中风剪击打躯干腰部,下风剪扫腿部。 许正阳用双手封挡中撩踢打腰,跳起躲避下扫踢打腿。 但他落地之时,栗宝山的左腿弹踢击肋就到了。 许正阳没封住这招,就靠身体硬抗下来。 戏中这招没什么伤害性,因为弹踢要避开许正阳的手臂打肋下,注定没有扫踢的那种威力。 许正阳不需要后退,抬左腿避开栗宝山后续地躺扫踢。 接下来这招很经典,打法极具创意。 栗宝山地躺逆勾踢,左腿回来正好和右腿形成剪刀脚,绞剪许正阳落地的左腿,即下风剪,然后他顺势撑地起身,翻身偎靠在许正阳怀里,一招背拳撂倒许正阳。 实际上是连挤带打。 许正阳肯定站不稳,双臂很难攻击,直接倒地。 栗宝山以铁板桥姿态背身下躺,往许正阳的身上砸去,这是地躺拳经典后靠跌。 睡罗汉背压千斤坠。 难道这样后靠跌不怕对方攻击脖颈要害? 一是你未必来得及;二是后靠跌的同时,眼角余光是向下看的,双肘准备肘击;三是电影打戏需要一定的戏剧性,不能完全遵循实战标准,不然就是互抡王八拳。 王八拳谁看呢? 即便是擂台实战也有很多动作不让做的,不然那些地躺柔术之类动作还有用吗? 这里不需要太纠结。 电影是艺术品。 但打架可不是。 许正阳没打对方的后颈,就是双手撑住栗宝山的双肩。 栗宝山使劲向下压。 许正阳使劲向上翻,可以支撑借力,确实会占据优势,猛然把栗宝山掀到一边。 不等许正阳直起身,栗宝山再次一脚扫踢过来。 许正阳用双臂挡住,但身体又仰倒在地。 显然栗宝山不会让他轻易起身,就是要躺着打。 睡罗汉比拼地躺功。 许正阳干脆不起来,向远离栗宝山的方向翻滚。 地躺拳打滚式。 满地乱滚谁不会呀? 不等许正阳撑起身,栗宝山再次翻身背压过来。 即横翻滚下压。 同时双肘向下猛撞,使劲下压。 这里多角度反复拍摄的几个镜头需要后期剪辑。 其中有许正阳吃力硬抗的镜头。 许正阳使劲翻转身体掀开对手,有样学样也使出这招,横翻滚背压栗宝山。 栗宝山再次掀翻许正阳。 两人连续彼此互压对方。 这样表演很有戏剧效果。 地躺拳的功力尽显。 地上灰尘扑面而来,非常辛苦,只是顾不上了。 栗宝山起腰向后顶。 许正阳坐在栗宝山身上,双腿撑地蓄力向后翻,从栗宝山的后背头上翻滚到他的前方。 这个动作有些危险。 搞不好两人头部在翻滚过程中会失误撞到一起。 原版主角小个体轻,做这套背上翻滚动作可以。 但许正阳这种体重说不定能压伤栗宝山,可别把腰坐断了。 当然栗宝山身高体壮没有那么脆弱。 找这种演员就是为了和许正阳配戏。 这种动作可以抗住。 不过拍摄必须小心,不能仗着身体好随便乱来。 各种保护措施都是有的。 两位演员也是多次排练,动作纯熟,配合默契,才会实拍这套背上后翻的动作。 最后完成还是颇费心力。 只要视觉效果够好就行。 拍摄时间主要耗费在什么地方? 就是这种危险戏耗时间。 不然三分钟的打戏怎么能拍一上午两三小时呢! 还没等许正阳起身攻击,栗宝山直接使出老汉絮被窝的招式向前铲腿。 两人在大决战戏里都用过这招。 许正阳跳起跃过栗宝山的头顶,落到他的背后,原地弹跳力绰绰有余。 栗宝山后仰碾过来。 许正阳提前向前躲,回身观望。 栗宝山后滚半翻身蹬脚。 许正阳没时间后闪,那样必被地躺拳后滚翻后蹬击中,所以他直接张开腿以马步躲闪。 结果栗宝山双腿后蹬穿裆过来。 可能有人觉得应该后闪,不给对方穿裆的机会。 但对方的后蹬威力确实因为这招没有完全实现。 这里许正阳先有一个转身动作,因为他不能背对敌方。 等他转过身来,栗宝山后滚翻双腿后蹬都到了。 为什么这么快? 因为栗宝山躺着打,不用起身,后滚翻就行了,就是地躺拳那套打法,自然节省时间。 如果后闪的话,未必能来得及,人家双腿蹬膝盖去了。 万一躲不过去咋办?不就完了? 这里马步躲闪,保住膝盖为先,是能说得通的。 当然实战见仁见智,没有固定套路,就看你怎么选择。 栗宝山用双腿上挑,挑中许正阳的大腿内后侧。 他没用并腿踢裆这一招。 因为许正阳肯定会用双手保护,只是镜头角度没拍到。 后面动作非常精彩。 不是说过招有创意,而是两位演员的动作很帅。 许正阳向后被挑飞,实际上是他自己原地使劲。 栗宝山做不到双腿把许正阳挑起来,戏剧效果当然很夸张。 下靶动作都是自己配合。 许正阳向后背仰着落地。 空中鲤鱼跳涟太漂亮了。 动作姿势太舒展了。 栗宝山以鲤鱼打挺起身。 紧接着许正阳双手倒撑地摆出叠肩姿势,接鲤鱼打挺起身。 鲤鱼跳涟衔接鲤鱼打挺,动作完美无暇。 两人先后鲤鱼打挺,动作非常帅气漂亮,特别是速度很快。 为了达到这种动作效果,需要反复拍摄。 直到拍出最佳效果为止。 任何瑕疵都不能有。 原版主角完成得就很好。 新版许正阳大长腿完成这个动作更漂亮,身体更舒展大方。 鲤鱼打挺动作不难,难的是两人要配合达到一种此起彼伏的画面效果。 而且越是简单动作,要做得比别人好看,就越有难度,没有那么简单。 好在最后顺利拍下来了。 大家都很满意。 栗宝山顺势转过身,摆开架势接扫堂腿。 许正阳用凌空旋子躲避,动作太漂亮了。 这种武术基础动作完成得完美无缺,任何人都挑不出来一点毛病瑕疵。 毕竟武术比赛专业裁判都挑不出来毛病,没有任何能扣技术分的地方。 栗宝山起身再次后靠跌。 许正阳向前撑臂顶肘加佛掌锁臂硬抗住。 栗宝山直起身。 两人缠臂交手一招。 栗宝山侧面再后压,顺便肘击压制肩背。 这些都是睡罗汉的姿势。 许正阳只能用肩背和手臂硬顶。 戏中主角不适应睡罗汉的打法。 虽然许正阳顺势翻臂搂背压制,但栗宝山原地转一圈,继续顶肘背压。 这种打法虽然不像翻身楔那么凶狠舍身,也不用倒立,但原理差不多,都是用身体砸对方。 罗汉架势更加坚固沉稳。 许正阳只能用肩背后顶。 但栗宝山把顶肘展开来,顺势勾拉许正阳脖颈,把他捋带得原地缩头转圈,然后用右手抓住许正阳肩关节部位的衣服,用左手扣住许正阳的左手。 许正阳没用右手去拉对方的手,那样意义不大,而是沉肘护肋,严防对方起腿中高段扫踢,用右臂保护算是正确选择。 同时他也起腿搓踢,攻下救上。 可惜栗宝山提前用截踢挡住了。 两人脚下交换一招。 主角稍微吃亏,不过可以承受。 只要不是迎面骨被踢中就没事。 打戏逻辑问题不大。 两人腿上提前绑好护具,这样才能拍摄搓踢截踢这些危险动作。 原版也是这样。 腿部护具明显。 栗宝山起脚贴地逆勾踢。 许正阳小跳步躲闪。 这段腿法演示不错。 栗宝山又拉臂空翻带摔,是想借用空翻拧拉和摔力折断许正阳的手臂。 许正阳也紧抓住栗宝山的右拳,同时向前空翻化解对方的攻击。 两人一起向前空翻摔地。 其实这种动作就是追求华丽的画面效果。 倒地之后,两人继续拆招破招。 肘击推挡。 拉臂抽桥。 背拳反抽。 佛掌架挡。 这些站立式动作都是侧卧完成。 双方相互踢腿,比拼脚下功夫。 戳踢截踢撩踢连续上演。 地躺互搏精彩纷呈。 许正阳想翻身挣脱。 但栗宝山紧拉着他的左臂不放,形成背擒单臂的姿势,左腿贴地扫踢。 许正阳用右臂撑地,起身躲闪。 栗宝山把左腿勾拉回来,右腿向上弹踢许正阳的前胸。 这段时间睡罗汉一直占据上风。 栗宝山把双腿放下,拉着许正阳的左臂坐起来,背拳反抽击胸。 主角这里被打蒙了。 许正阳的表演稍显迟钝,说明主角状态。 他的右臂撑地,没来得及防御,而且左臂被拉,想防过去很难。 这和先前栗宝山手臂被拉拽导致难以防御是一个道理。 如今就是变成地面打戏,道理是相通的。 栗宝山抓住许正阳的前胸戏服,把他抛甩到另外一侧,再从他身上跨过去,拉着他的衣服拽起来,再接一招拉臂绕颈,迫使许正阳转身背对着他,然后砸拳击胸,推肩拉臂,继续迫使许正阳转身,再接一招翻身背压。 全套动作狂野得很,种种打法也很出奇。 许正阳的左臂被制,只能单臂扛起对方。 栗宝山起身继续拉着许正阳的手臂绕到另一侧,回肘击胸打肋。 戏中主角明显挡不住了,没有反击之力。 许正阳挡错了位置,只能依靠身体硬抗。 原版主角能够撑住,有些难以让人信服。 许正阳的身体还差不多。 栗宝山用双手拧臂制肘,要拉直许正阳的左臂,露出前胸空门,后续肯定是腿法连击。 眼下情况太危险了。 戏中主角开始拼命。 许正阳使劲甩脱栗宝山对他手臂的钳制。 他的力量和表演更能让人信服。 效果远比原版要好。 原版更像是反派主动放开主角,想要施展腿法,挣脱力道不够。 其实拉臂连踢更好,不用放开。 传统武术就是要拉着对手连打,不让对手脱身。 按照原版那种打法,主角手臂都要被拧拉断掉,根本撑不下来。 他的小身板挨不起。 这就是主角光环吧! 新版许正阳拼命挣脱效果更好,表演得很疯狂,身体条件足够。 这段打戏非常暴力,极度凶悍。 虽然许正阳的左臂脱离了控制,但无法挡住栗宝山的腿法攻击。 还是那招“睡里乾坤撩一腿”。 许正阳直接被踢飞出去。 这套连招太利索了。 原版主角只是后退几步,手捂胸口,就跟没事人一样,抗击打能力太强了。 但他的身体条件确实没什么说服力。 许正阳的身体抵抗得住,才算合理。 而且他还做出运气硬抗的表演,细节非常到位。 栗宝山又摆出睡罗汉双臂当枕造型。 他还不断地打呼噜,表演相当出彩。 许正阳见水起浪不管用,稳住情绪,换成火要猛打法,直接喊出招式即可。 火要猛以左右探马势做开拳礼。 然后马步架拳,再接并步单边。 许正阳把开拳套路打得很漂亮,然后是连续翻身抛拳,向栗宝山这边打来。 栗宝山眯缝着眼神,似睡非睡。 一记平躺式冲天腿挡住许正阳抛拳,接双腿挡双抛拳。 腿法真是灵活无比。 两人简单拆招套招,完成过度打戏。 许正阳马步下砸拳。 栗宝山横翻转躲避。 许正阳转身抛砸拳。 栗宝山还是竖腿挡。 许正阳跳转身体到正面继续打。 栗宝山连续用腿挡。 躺着应对轻松自如。 许正阳索性跳起来踩脚加铲脚,这样才把栗宝山逼开,可他连续横翻转滚出去,照旧摆出开场罗汉卧枕造型,就是躺着不起来了,一副悠然自得的睡相,就是看你能把我怎么办。 睡罗汉的打法有些气人。 许正阳直接侧手翻接前空翻双踩脚。 这串空翻相当漂亮。 距离是事先量好的。 栗宝山只能横翻转,暂避锋芒。 许正阳顺势坐地双铲脚。 栗宝山俯卧撑起来躲避,但他顺势翻身就要往许正阳身上背砸。 这九滚十八跌被他玩得太溜了。 许正阳赶紧翻身硬抗住,然后把栗宝山拱起来,再翻到他背上。 你想玩地躺拳,我就陪你玩玩,看谁能玩过谁。 然后两人相互拱翻背砸。 就是增加戏剧效果。 不过沙尘滚滚确实难受。 栗宝山占不到便宜。 于是他趁机双手抓住许正阳的后背衣领和裤腰,把人提拎起来。 这还是罗汉擒鹰如抓鼠。 许正阳俯身涮腰同时双臂连抓带打,摆脱栗宝山擒抓,然后连续缠臂进攻。 双方互斗柔桥。 佛掌刚柔相济,打法非常圆活。 不过还是栗宝山的罗汉拳功力更深,找机会抓腕捋带,把许正阳带转过来,然后十分巧妙地架臂扭身,逼许正阳翻转身体,这样不断地拨臂拉臂,带着许正阳连续翻转不停。 翻身效果十分好看。 这种打戏很理想化,没有实战意义,单纯是为了镜头效果好看。 两位演员配合默契,才有这种效果。 剧情上也符合逻辑。 毕竟怡亲王载祥练了多少年罗汉拳,而主角才练多长时间佛掌? 比拼柔桥缠臂的运劲功力怎么比得过呢? 接下来栗宝山拉臂擒腕,然后松开右手,起右腿高扫。 许正阳俯身下潜来躲避。 然后就是经典一招。 因为栗宝山用左臂拉着许正阳右臂,所以高扫腿不能完全踢完,扫过许正阳头顶之后,直接绷直,然后回勾。如果双方拉开距离,肯定是逆勾踢,但栗宝山拉臂,没和许正阳拉开距离,就变成勾腿夹颈这招,右腿回勾从颈后夹住许正阳的脖颈,这样以夹颈右腿做支撑点,撑地的左腿连续起跳踢许正阳的前胸部位。 这种打法极为巧妙。 堪称经典腿法无疑。 没有真正腿法功力,根本没法使用这招。 而且两人要配合好才行。 原版主演个矮,用这招踢他没问题。 但许正阳个高,想这么踢他不容易,配合默契才能这样踢出来。 许正阳要马步低头弯腰,才能演好。 然后栗宝山用夹颈的右腿迫使许正阳绕头转身,动作非常灵巧,经过左腿两连踢之后,右腿一记高扫,命中头部,把许正阳踢飞出去,就地翻滚。 视觉效果真是绝佳。 这里没有直接踢中,就是作势而已。 真要踢中的话,这一脚应该打过去,而不是一个弹踢动作收住。 动作片里这种弹踢肯定是收力动作。 那么怎么表现威力? 就是把鞋上事先弄好的粉尘或沙土弹踢抖出去,用力量粉显示出打击效果,侧面烘托。 如果真的踢中,力量粉会呼到演员脸上,而不是扬飞出去。 毕竟风力再大,顶多就是三级,达不到那种夸张程度。 演员腿法够好,才能踢出这种力量效果。 这时栗宝山继续摆出睡罗汉弓步撑肘睡觉造型,发出呼噜声音。 弓步睡觉还打呼噜,真是牛逼。 这都不用后期配音。 演员表演确实厉害,没能起来只能说被压制了。 当然栗宝山演得好也是因为许正阳把这个角色和动作设计得太精彩了,给他发挥空间。 他在钱振棠旗下没有这种机会。 钱振棠不可能给他设计这么好,有这种好戏不如自己拍了。 没人给他设计自然没戏。 再有本事也白费了,根本没人捧他。 遇到许正阳是时来运转,时也命也。 这款经典睡罗汉造型确实漂亮。 镜头前后反复拍摄。 这个镜头拍完,后面就要拍摄大决战戏里最重要的土追沙对睡罗汉的打戏。 前面水起浪和火要猛面对睡罗汉几乎全程挨打。 主角被打崩了,都没怎么还手。 如果不用奇招,根本就赢不了。 毕竟功力对比,刚练成佛掌的主角怎么和练了几十年罗汉拳且拳法大成的怡亲王相比? 真实功力差得远了。 师徒联手还差不多,但大男主戏不可能那么演,许正阳宁可被反派暴打也不接受联手,所以师父三六和尚提前被打废,只能退场充当旁观报幕员。 如今只能出奇制胜。 全靠土追沙了。 这招是有点阴,取材神沙打脸,不这样打不行。 在《醉拳》里,许正阳用过一次神沙打脸的招,只是为了逃命,但这次是全程都要当成自家绝招使用,效果可想而知。 地面铺的沙土都可以有效利用。 前面被打得这么惨,后面这段戏才有极致爽感。 如此铺垫都是为了最后这段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