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剧组主要排练全片最重要的一场刺杀戏,就是夜入王府刺杀怡亲王载祥的那场戏,结果反清义士全军覆没。 梅娘死在那场戏里,导致主角觉醒,与怡亲王彻底决裂。 新版剧情经过大幅修改,和原版已经很不一样。 这是全片最重要的修改。 主要区别是梅娘慈母怜子自尽身亡,不让主角余生背负弑母之名,让他好好活下去。 这个修改非常关键。 许正阳很看重这点,当初多次强调。 几名编剧改得非常出色。 导演也很欣赏这个桥段。 梅娘自尽是重点戏。 原版这段剧情打戏重过文戏。 文戏发挥并不出色。 毕竟剧本单薄,人物很简单地死了,没有文戏发挥余地。 主角发现真相的表演还可以,但也谈不上绝佳。 新版剧情文武并重,需要演员精彩演绎。 国内科班编剧非常重视文戏,不会说给功夫片写文戏就随便糊弄,打就完事。 这段文戏确实写得很好,算是言简意赅,亲情完全体现出来。 台词少可不代表文戏弱。 恰恰相反,台词少更考验演员演技,绝对不是随便演演就行。 许正阳要认真准备功课,不然他也很难演好这场戏。 不是原版剧情,没有现成表演可供参考。 再说原版演得也不算好。 许正阳要依靠自己才行。 在这部影片里,他最看重的文戏表演就是这场,在心里时常揣摩,绝不放松。 眼下到了他发挥的时候。 成色如何,拿出来看看。 剧组方面,全员作息时间从周三晚上开始调整。 和拍《方世玉》染布坊大战的作息时间差不多。 凌晨四五点到中午十二点都是睡觉休息的时间。 午饭之后,下午两点开始对戏研讨。 晚饭之后,晚上七点开始排练拍摄。 基本就是这样安排。 一切井井有条。 周四晚间,剧组先把主角府内练功戏拍摄完毕,刁二总管端着水盆在旁边静立服侍,后面以王爷和总管亭台对弈作为背景。 整个场景要比原版稍大一些。 这样方便新版剧情发展。 看着相当不错。 最主要的是打光比原版更亮。 很难想象原版王府夜景居然是乌漆嘛黑的那种。 难道王府舍不得多挂几个灯笼照明? 当然原版那么做也可以理解,因为打光是和剧情配合的。 后面主角误杀梅娘。 如果打光很亮,主角怎么可能完全分辨不出来? 虽然刺客蒙面,但毕竟露着上半脸,看不出来不合情理。 只能说光线太暗了。 所以才有这种误杀。 原版王府夜景只挂着四个灯笼照明,确实太过于简陋了。 许正阳不知道原版是不是这么设想。 这是他自己的想法,未必就是对的。 可能人家就是这么设计打光。 但新版修改了主角弑母的这段剧情,不需要这样的误杀。 这样王府夜景光线没必要调得很暗。 灯光师可以多准备几只灯笼。 场面弄得再明亮些。 旁边一些建筑里面也要点亮,要有更亮的光线透射出来,作为辅助光线。 这样效果更好。 一是符合剧情,四周打光亮度更高,主角才能认出梅娘,不至于再误杀。 二是整个场景更漂亮了,主角的练功戏更好看。 事实也是如此。 许正阳的练功戏一直都是最好看的。 如今场景更大,更便于施展。 功架实在太漂亮了。 这场戏拍得很完美。 可以说是毫无瑕疵。 许正阳的功夫表演可比前世主角那两下子强太多了。 他和谢砀的配戏也很好。 戏中主角和刁二不对付。 彼此看不顺眼。 表演中这种味道很明显。 后面剧组又把怡亲王载祥和王府总管对弈的戏拍完。 栗宝山和张人英的台词戏都没问题。 两人都是资深演员。 台词都是很过关的。 尤其练武的人中气很足,说台词并不难,表演也很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这两位演员选得比原版好。 原版两位演员身高不太合适。 总管要比王爷高壮,只是相貌武功差些。 两人站在一起,身高确实很不般配。 今世栗宝山和许正阳的身高差不多,比张人英稍高一些。 这样看着就很合适。 当然这不算是教条,王爷身材更高,确实看着更有威势,有个衬托当然最好。 电影就是视觉艺术。 这样镜头效果更好。 前面两场戏加起来就是五十几秒的时间。 这还是许正阳给自己增加几个动作,多延长了几秒。 作为武术指导,自己给自己增加几秒戏很正常。 谁都看不出来。 这才是最好的加戏方式。 后期会不会剪掉就不知道了。 然后剧组更换场景机位,开始拍摄众刺客潜入王府的戏,包括翻墙进府,斩杀喽啰,躲避巡查和各种潜行准备刺杀等细节。 这些镜头不难拍摄。 主要是多找几个合适的场景。 选择合适机位。 把画面构图拍得好些细致些。 对比原版,差别肯定是有的。 刺客人数增加两人。 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当然各种镜头就要增加一些。 这就无所谓了。 没有什么难度。 为什么要这么修改? 其实原版本身就有一些毛病,比如第一次海印寺的刺杀行动,最后刺客逃出去四人,可四人里有一个是内奸,后来还被处决了,那么就是三个人,加梅娘就是四个。 另外处决内奸那场戏里有一个通风报信的角色。 那个角色是谁,戏里没说明。 王府总管曾说过府里有内奸。 可能那人就在府里当差,是给反清义士通风报信的龙套。 没表明就是不重要。 先按照四个人来算。 但里面有一个成员后来没再出现过,就是和那位高姓义士一起抓住内奸的那名成员,不知道饰演这个角色的武师是有事没来继续参演,还是退出剧组。 一般这种武师都是剧组的核心武师,要常驻剧组一直演下去,不是那种不住在剧组,外面随召随到的龙套小角色。 可他后面没再露脸,到底怎么回事,许正阳就不可能知道了。 业界没有这种消息,毕竟是小角色。 原版王府刺杀戏里,都是蒙着脸的,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人。 但商议刺杀的时候,那群人里没他。 原版那场戏里是增加了金叔的两名随从,现场算上梅娘高兄,总共是五个人。 这里就有前后矛盾。 你说最后入府刺杀的四个人都有谁? 如果是金叔梅娘高兄还有原来那名成员,总共就是四名人手。 但偏偏那名成员没参与刺杀的谋划,怎么可能有他? 再说两名金叔随从都在现场参与了刺杀的谋划,怎么会没有参与刺杀行动呢? 如果是金叔梅娘高兄外加两名金叔随从,总共变成五个人了,人数对不上了。 总不能有个人又没来吧! 所以原版前后矛盾的地方确实不少。 估计就是粗制滥造。 剧组管理并不严格,有的武师没来,就撤掉他的戏,再换上两个人就行。 最后刺杀人数估计也不是严格计算。 就是四人凑个整数,有谁就用谁了,反正都是蒙面,用谁还不是一样吗? 当然这样并不严谨。 如果观众仔细一些,还是能看出来。 新版没有这些毛病,因为王朴初导演特别重视细节,细节把控非常到位,每个武师演员都是有作用的,不能随便更换,尤其这些核心武师都是跟组的,不是拍完一场戏就可以随便走,要留在剧组一直把戏拍完才能走,不管重不重要,都要这么安排。 这种跟组武师价格更高。 这样新版剧情没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刺杀六人组是金叔梅娘高兄还有参与海印寺刺杀的那名成员,再加上参与谋划的金叔的两名随从,这样自然是六个人,人数非常精准。 这样安排的好处一是前后不矛盾了。 二是刺客人数增加能使打斗场面更大更乱一些。 如果像原版那样人数少,打斗场景也小,怡亲王就不用出手,可以一直盯着眼前局势发展,这种小空间一眼就能尽收眼底,全都能观察到,那么主角和梅娘没有任何交流机会。 那就还是原版剧情模式,当然不行。 新版增加两人可以牵制王爷注意力。 有短暂的时间,他注意不到主角的行动。 再加上空间场景大。 两大总管也被牵制,打戏设计合理一些。 这样主角和梅娘才有短暂交流时间。 外面官兵迅速合围。 其余人手都被打死。 后期镜头剪辑衔接要做到恰到好处。 梅娘身陷死地,没有任何机会逃掉,所以慈母怜子自杀身亡,让主角摆脱王府怀疑。 最后还能简单说几句话。 文戏才有发挥余地。 新版就是这样处理。 许正阳很满意,觉得新版要比原版高明。 一是观众不会吐槽弑母情节,对主角的观感不会太差劲。 二是剧情更合理了。 没必要拿弑母情节引爆剧情。 可能这样会降低情绪的烈度。 但情绪太激烈,可能把观众都炸没了呀! 商业方面需要考量。 这样处理还算合适。 随着镜头逐个拍摄,刺杀打戏之前的这些镜头都很顺利拍完。 主角王爷两大总管充当背景。 拍完这些戏份,今夜的拍摄工作结束了。 后面就是排练打戏。 明晚再拍打戏即可。 时间绰绰有余。 许正阳对后续打戏的设计和排练都倾注了很多心血。 原版这场打戏并不重要,就像是一帮刺客前来送死,打戏设计并不精彩,打得也不算好看,能让观众看明白剧情就行,走个过场而已。 设计方面不够用心。 刺客死得也很简单。 有的刺客一个过场就死。 你是来刺杀吗? 分明是送人头。 新版经过编剧大量修改,这场戏的文戏重要性大大提升。 梅娘不是全程一言不发就干脆死掉。 这样随之而来的是打戏设计也要随文戏提升而提升。 文戏打戏必须相互匹配。 在许正阳看来,原版这段打戏设计显然是不合格的,细节不足之处很多。 看着非常普通。 动作比较一般。 关键的是场面套招拍法都比较老旧。 提升空间很大。 许正阳认为起码有两个方面需要做出重大改进。 一是原版刺客死得太过仓促草率了,本来带着面罩就很难分清楚谁是谁,结果还死得仓促,观众可能都记不住死了几个人,都是怎么死的。 当然这不重要。 主要是给人观感不对劲。 他们就像急着投胎一样,一个接一个送。 死得这么简单随意,只有这点稀松本事,居然敢来刺杀王爷?不就是送人头? 四名刺客一个是被擒腕反戳匕首刺死的。 镜头不太明显。 拍摄角度不好。 恐怕观众意识不到。 一个是被掐喉死的,像是那位高兄。 通过衣服判断出来。 他的戏服有些特点。 这个死得比较明显。 一个是打不过主角,听见王爷说要生擒,不想遭到酷刑拷问,干脆自尽而死。 这个像是金叔。 通过眉毛脸型判断。 最后就是梅娘,装死刺杀被主角拦住了,被几招罗汉拳打死。 死得太容易了。 其中总管杀了两个,匕首反戳和掐喉都是他的手段。 主角击败一个,导致对方自杀身亡,最后误杀梅娘。 刁二总管只是击倒梅娘,但没及时补刀,被假死蒙骗了,没有人头斩获。 王爷根本没有出手。 这是原版剧情。 原版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动作设计主要还是单对单,相互配合进攻很少。 对面王爷懒得动手。 就是四打三的场面,但还是没配合。 每个镜头都是单对单两人打。 其他人好像不存在,游离在镜头外。 只有一人被击杀了,另一人才上来。 这不像是刺杀,更像是单挑。 这么设计肯定不行。 当然原版是受限于当时时代,没有多人打戏的经验。 一对多打戏如何通过镜头呈现出来,那是元龙后来的开创性贡献。 当时是没有的。 就是按照老派方法来打。 也是按照老派方法来拍。 今世新版都要改进。 另外刺客增加两人,算是六对四,肯定要增加很多配合进攻方式。 王爷也要出手应付两招。 不然六对三这么打,王府方面太吃亏肯定不行。 亲兵过来需要时间。 这样王爷就被牵制住了。 哪怕牵制住几秒钟就行。 后面文戏方便展开。 除此之外,原版对手安排方面也有问题。 倒不是大问题。 就是前后呼应做得不好。 前面谋划王府刺杀,那位高兄对主角很有杀意,他认为主角破坏了他们的海印寺刺杀行动。 他想干掉主角。 梅娘却不同意,认为主角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一个孤儿。 他们的目标始终都是怡亲王载祥。 金叔也同意了。 可是等到王府刺杀戏的时候,那位高兄没去找主角麻烦,一心刺杀载祥。 而金叔却和主角纠缠在一起。 这种配对不能前后呼应。 许正阳觉得不是很合适。 金叔视载祥为必杀之敌,为什么不去杀载祥呢?和主角在那边计较什么? 细节问题确实不少。 许正阳在新版动作设计中必须把这些问题全部合理解决,不能留下疑问。 一般武指设计这场动作,想要满足这么多条件,恐怕都要想得脑仁疼了。 好在许正阳的脑力足够,可以过目不忘,又有前世经验,还有原版参考,才能在动作设计方面做到驾轻就熟,不像别人那么难,也不会耗时太久。 只是要把细节做好,需要多花一些时间。 昨晚和今天没戏的时候,他一直在琢磨,还和其他武行研讨,心里有些想法。 今晚剩余时间,许正阳和武术组同仁以及几位演员排练了足足有四五个小时。 这才返回酒店休息。 大家都很辛苦。 但排练效果很不错。 各种配合有模有样。 其中不乏出彩动作。 回到酒店,吃完生活制片事先为大家拍夜戏准备的餐点,许正阳一觉睡到次日中午,这才起来吃午饭,然后继续和武术组对戏,研讨细节。 下午王府那边剧组已经拍完戏了。 王府场景正式移交给《佛掌皇爷》剧组。 大家可以早点过去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