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滚动,列出了一个长长的名单,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都榜上有名。 大唐天宝三年 奇峰遮天,怪石卧波。 自从杜甫与李白结识后,两人可谓是一见如故。 听闻李白要去寻仙问道,杜甫毫不犹豫地表示:“大哥,带上我。”
于是杜甫跟着自己的好大哥李白去游历山河,这期间还遇见了高适,三人便结伴同游。 结果找了许久,从夏天到秋天,连个仙人影都见不着。本来已经要返程了,结果天幕一出,三人都激动不已,仙迹,这是仙迹啊。 商议之后,他们决定再逗留一段时间,多走几座山。 这不今天又在爬一座高山,杜甫体力不支,落在了后面。 “太白——兄——,看——天幕——,我又——和你一道了——。”
杜甫心里美滋滋,抻长了喉咙向远处喊道。 “听——见了——,你先——好好休息——”李白遥遥回应。 大宋 苏轼毫不意外地看见了自己的名字,资深陶吹·大宋美食家·东坡居士得意地捋了捋胡须。 虽然看到他排在后面有些不爽,但是天幕应该是按年代排的,李白杜甫他们都是前朝的古人了……而欧阳修,则是自己的座师,排在他前面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不过,若是论起对陶公的了解,我苏某人必是不输于任何人的。”
苏轼私下暗忖。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
作为北宋文坛的超级IP,现象级顶流aka东坡居士,苏轼视陶渊明为前世的自己,他毫不遮掩对陶渊明的崇拜。】 【苏轼曾经在《与子由弟书》,也就是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这样写道:“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 天幕出现了一个穿着官袍,胡须飘飘的q版小人。脸庞圆圆,只见他摇头晃脑地吟了一首《归园田居》,似乎是满意极了,他摸摸胡须感慨道“陶令公的诗才是天下第一啊。”
说着说着小人开始眉毛乱飞,手舞足蹈,紧接着把先前的大文豪大诗人diss个遍。 “哼,什么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全都比不上他。”
小人对自己的自豪至极。 【苏轼对陶渊明推崇至极,把陶渊明的诗歌放的很高很高,除此之外,苏轼本人这一生,光是“和陶诗”,就有一百多首。】 天幕应声而变。 只见q版苏轼正在案牍上奋笔疾书。 头上有个气泡,不断冒出《和陶诗》+1+1的字样。 “噗——”张怀民实在忍不住,笑出了声。 随即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看天看地,就是不看身边的苏子瞻。 “怀民兄,我都听见了……”苏轼幽幽怨怨,如果眼刀子可以杀人,想必张怀民身上千疮百孔,也不为过。 张怀民笑眯眯地回答“子瞻兄的另一面,也很有趣嘛。别说,天幕把你画的挺可爱的,比子瞻兄现在的褶子脸可是好看多了。”
“好……好你个张怀民。”
苏轼气急,怎么会有这般损友。 只能说唯一庆幸的一点是,天幕没有用自己现实中真正的模样。 想到这,苏轼勉强接受了张怀民的宽慰。 【除了苏轼之外,推崇陶渊明的人还有很多,大家来感受一下古人对自己偶像的花式彩虹屁。】 清风明月之间,又出现了陶渊明的身影。 他倚在窗前,怡然自得地欣赏着窗外的风景。 夕阳西下,陶渊明原本挺拔的轮廓在光影交错中渐渐模糊,抽象成一道清正飘逸的剪影。 陶渊明本人一直没有动,但是在一整个画面上,忽然宛如万箭齐发,飞快掠过无数文字。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李白 “吾见陶靖节,爱酒又爱闲。”
——欧阳修 “彭泽陶潜归去来,素风千岁出尘埃。”
——王安石 “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欧阳修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
——辛弃疾 每一句话都带着作者名字。至于苏轼更是夸张,他一个人就有几百句,差点把陶渊明的脸都要挡住了,众人看的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宋朝 承天寺 “怀民,看见没,我果然是无出其右的那位。”
苏轼满意地看到自己一个人顶其他所有人。 苏轼琢磨着下次给弟弟写信一定要好好提一提这件事,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他苏子瞻才是最爱陶公的人。 大明 “这帮酸儒惯会抱团。”
朱元璋不屑。 “标儿啊,你以后对这帮读书人得好点,看见没,连一个不干活的人都能夸出花儿。”
身为一个皇帝,朱元璋当然不喜欢陶渊明这样说辞就辞的人。 这样的人成为典范的话,那底下这帮文臣得有多少明里暗里,拿辞官当由头威胁他的? 要不是大明离不了这帮人…… 虽然心里不屑一顾,但朱元璋还是对太子朱标絮絮叨叨地叮嘱。 “反正俺老朱已经把坏事都做差不多了,你上位之后好好安抚一番就行,这样他们都会对你感恩戴德的。”
“爹,孩儿晓得了。”
这话朱标听得都快磨茧子了,他无奈地回复道。 这陶渊明不过多写了几首酸诗罢了,我的司马长卿可不比他差。 看到后世有这么人写诗作文去纪念陶渊明,刘彻心里酸溜溜的。 要知道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刘彻还是非常受用的,不然也不会将司马相如封为郎官。 “朕的长卿今天不知道有没有新作……” 刘彻忍不住,向左右暗示道。 大秦 咸阳宫 秦始皇心情倒是非常平和,毕竟以自己的功绩,光是“皇帝”这两个字,以后谁提及都越不过他去。 后世的诗文,会用什么姿势夸我呢。 是夸我统一六国,还是夸我治下清明? 祖龙陛下对百花齐放式的夸奖很感兴趣。 东晋 夸,使劲夸,我爱听。 “我以后好厉害啊。”
年轻的陶渊明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天幕。 虽然心里有了铺垫,但是看到在后世有这么多迷弟,而且还个个不重样的夸他。 谁能抵得住呢,陶渊明顿时觉得自己骨头都轻了两斤。 【归隐如诗,诗显归隐,陶渊明让自己活在诗意里。陶渊明是个诗人,他的诗明白如话,在他的笔下,世间万物,琐碎生活都有自己的美感。“自然”,或者说是哲学上的“真”便是陶渊明的全部。】 【天然去雕琢,浑然自天成,最高妙的文学境界便是自然。他爱自然,也许他还是第一个发现自然之美的诗人。他死后,由他掀起的自然之风吹了千年,让在俗世凡尘中挣扎的人们对于自然,对于远方心向往之。】 “质朴天然,确实如此。”
秦始皇颔首以示肯定。 大明 “所以啊,咱才让儿子们都要回一趟凤阳。”
朱元璋感慨“咱老朱家那时候也像天幕这般漂亮,这帮兔崽子吃饱了没事闲着净惹事,还不如回老家看看风景,消停消停。”
朱元璋对自己除了朱标以外的儿子几乎没有满意的,一个两个,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不省心的兔崽子。 没办法,实在是太不成器了。朱元璋不知道,在未来的他烦不胜烦,以至于专门出了一本《御制纪非录》,把他的儿子们骂了个狗血淋头。 东晋 “老鬼,你以后挺厉害啊。”
翟氏不阴不阳地说道。 “夫人,这都是虚名,俗名,我陶元亮岂能在乎这些。”
陶渊明义正言辞。 自打天幕爆出以后他会辜负翟氏,翟氏就炸锅了,他花了许久才安抚过来。 甚至为了弥补未来的他对翟氏造成的伤害,他还保证以后都为翟氏写诗,做到早上起来夫人真美,晚上吃饭夫人贤惠。 因为还没有彻底消沉的他,是真的对翟氏心怀愧疚,尤其是看到天幕上翟氏一直不离不弃之后。 至于义熙六年以后的陶渊明和翟氏就不像刚刚归隐时那般和谐了。 翟氏的心已经凉透,打定了主意要与陶渊明分离。 即使已经知道陶渊明接下来名声大噪,光是靠着仰慕者的接济,就不会再陷入贫困的境地。 ………… 【虽然陶渊明生前名声不显,后世却有许多寻他问他的人。而他的桃花源,绵绵滋养了千年,成为千年来人们的精神家园。因为人人都需要远方,哪怕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天幕在此刻格外美丽,天空一碧如洗,绿意盎然的田野无边无际地向外延伸,不知名的野花在田野间肆意生长,点缀其中。 田野里有条石板小径,蜿蜒而上,通向远处飘起袅袅炊烟的村落。 由此天,地,人之间,达到了极致的和谐。 【好的,感谢大家的观看,这里是弦梦似锦。本期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喜欢的话,千万要记得点赞投币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