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二叔啊。没有历史遗迹就千方百计新造景点以冒充古迹,于是17世纪时,“古罗马建筑遗存”遍地开花。
然而,这些纵横数千里、上下两千年的“古罗马建筑遗址”千人一面,既无时代特征,也无地域差别,更无建筑材料、设计者个性的不同,都是一个模子脱出来的。 所谓古希腊第一古建遗址雅典“帕台农神庙”,原本是土耳其的一座无名神庙,历史上经多次战火,早已成为废墟。 西方人先设计好图纸,于19世纪将其重新修建,土耳其的无名神庙就成了“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将假古董雅典娜神像放进去供人观瞻顶礼。 建筑年龄不超过300年,却被伪造包装成2000多年前的历史遗存,由此可见,西方人锻造伪历史与假古董不遗余力。现在当地还有一条潜规则:不准游客用C-14同位素测量!否则,死啦死啦的! 可偏偏擅长考古的C国人也相信那是真古董,令人难以理解。但对我们来说,欧耶!诈骗成功了!”“小屁孩,我坚信古希腊文明的伟大和真实!”
“唉,二叔真是不可理喻,这么说吧:春秋战国时C国有数千万人口,竟然需要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才在当时爆发,才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古希腊只有3万人口(C国榨油街37万人),短短300年的文明积累。 如果古希腊真像欧洲人说的那么辉煌,大师辈出,著作惊人,那么大师占总人口比例之高,估计如今都没有一个国家能达到吧? 比亚斯诡辩道:三万人全是天才,全是八辈祖宗智商都超过二百五的顶尖贵族!全部古希腊只有一个奴隶,一个士兵,一个农民,一个卖菜的,一个厨子。要尊重历史,符合最高等级的逻辑嘛! 但问题在于:古希腊文明典籍消失上千年之后突然出现,而且是图文并茂地大规模出现,包括亚里士多德的数百万字著作都能十死一生地流传下来,让人在惊奇之余难免又心生怀疑。 3000多万字全部写在古希腊的羊皮上,不好意思,羊皮还不小心弄丢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一生著作多达400部,留存至今的也有162部,洋洋洒洒数千万字,而当时古希腊主要文字载体是羊皮纸,但事实是拿公元前全世界的羊皮来给亚里士多德书写,也必然是不够! 哪怕加上莎草纸、石刻等等书写载体,以几千年前的产量,别说供应全体古希腊学者了,哪怕亚力士多德一人也不够用的!古希腊文明,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把根留住的呐喊噢!”
“你有本事比较一下这两种文明的相似之处啊!或许我会改变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
“那好吧,相似之处太多了,我选择经典的简述一下。古希腊哲学和诸子百家,为何如此相似? 孔子(距今2500年):“当仁不让于师。”
亚里士多德(距今2339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孔子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苏格拉底(哲学之父,距今2400年)“产婆术”教学:反对把结论直接告诉对方,而是向对方提出问题,再根据对方的回答不断提问,使之自相矛盾,从而心悦诚服地达到正确的结论,并通过从具体事物中归纳,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 孔子:“过犹不及” 毕达哥拉斯,距今2500年:“一切事情,中庸最好”。 张载(距今1千年):“天人合一。”
毕达哥拉斯:“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
商高(西周,C国古代第一位数学家,生于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 商高:商高定律(也称勾股定理,记载在《周髀算经》中。)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定律(勾股定理,记载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 老子(距今2500年):道。(指宇宙规律) 赫拉克利特(距今2600年):逻各斯。(同上) 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赫拉克利特:“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歧伯(上古医学家,中医创始人之一,著作《黄帝内经》。距今约4400年)中医的核心思想:“整体平衡论”,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个系统,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认为疾病是身体内在系统不平衡导致。 希波克拉底(前460年——前370年),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西方医学奠基人(有德国学者认为岐伯就是希波)。 认为,人的肌体是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黄胆汁(yellow bile)和黑胆汁(black bile)这四种体液组成的。 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混和比例是不同的,从而使人具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疾病正是由四种液体的【不平衡】引起的。 《黄帝内经》:女子身体循环以7年为一个单位。(现代生物学家认为,人体每隔7-10年更新一次细胞) 希波克拉底:人生长壮老以七年为一个单位。 中医:经络学说。 希波克拉底:他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描述了人体的通道系统phleps,包括了血管、神经以及肌腱等条索状结构,其分布与走向与中医经络循行的路径高度相似。 巧合的是:C国的墨子(战国人,生于公元前476年),也提出了和亚里士多德三段式,异曲同工的逻辑推理方法:三表法!是以本源,推究,实践三部分构成的形式逻辑推理方法。 距今2500年的墨子,还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指出“辟”、“侔”、“援”、“推”四种辩论方式的逻辑要求与常见逻辑错误。而其中的辩,具有名、辞、说三种基本思维形式。这三种思维形式,相当于西方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 惠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政治思想哲学家,《庄子》一书中记录了惠施不少言论,本文主要讲述这两句:“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与“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让人意外的是,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叫芝诺,他流传下来的言论中恰恰就有上述惠施的这两个哲学探讨,两者几乎一模一样,西方学者称之为“芝诺悖论”。 芝诺认为:“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总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环下去,永远不能到终点。显然,与惠施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相比,两者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芝诺还提出一个“飞矢不动”的悖论,对比一下惠施的“飞鸟之影,未尝动也”,两者是不是几乎一模一样? 在古希腊典籍中,芝诺留下的事迹非常稀少,但偏偏上述两个是他最出名的哲理探讨,并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在后世亚里士多德著作大批现世后重新为人所知。 古希腊有一句谚语叫“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如果芝诺与惠施的有一处相似还可以说巧合,但竟然有两处与惠施的几乎一模一样,这真是巧合吗?未免太巧了吧。 我单独讲一下科学的基础——数学。讲到这,肯定会有人说C国古代只有算术,没有数学。其实现代数学与科学的重要基础——几何原本和微积分,其源头都在C国。 刘徽【割圆】之说:他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每次把边数加倍,直至圆内接正96边形,算得圆周率为3.14或157/50,后人称之为徽率。书中还记载了【圆周率】更精确的值3927/1250(等于3.1416) 阿基米德【割圆】的方法:得到圆周率的值小于三又七分之一而大于三又七十分之十 ,还说圆面积与夕卜切正方形面积之比为11:14,即取【圆周率】等于22/7(3.1428)。 C国数学成果:几何工具(尺规),几何学(战国墨子,《墨经》中提出了点、线、方、圆等几何概念),代数,乘法表(秦朝),十进制,筹算(春秋计数工具),算盘(明朝计数器),勾股定理(西周商高)。再看看一系列算术方法: 祖暅(祖冲之儿子,他在修补编辑祖冲之的《缀术》时,提出了著名的祖暅原理(祖式原理),并巧妙地推导出球体积公式。 意大利人卡瓦列里(微积分先驱)于十七世纪也把这个公式推导出来了,晚于中国1100年,并以自己名字命名:卡瓦列里公式(版权易主)。 二项式系数三角形表: 北宋的贾宪与南宋的杨辉都提及了这个三角形,在中国它被称为贾宪三角或杨辉三角。 在【600年之后】的欧洲,人们对它的称呼则是帕斯卡三角(版权易主) 大衍求一术: 南宋秦九韶,发明的一次同余式和求高次方程数值。 欧洲直到18世纪,经过欧拉,拉格朗日,高斯三位数学家六十多年的努力才达到相同水准,晚于中国5百多年。 四元术: 元代朱世杰,于1303年发明的一种四元高次方程组解法,即近代多元高次方程组的分离系数表示法。 法国数学家别朱(Bezout)于1775年才系统提出的消元法比C国晚近5百年。 明代王文素的《算学宝鉴》是当时的世界数学高峰: 1、书中解高次方程的方法较英国的霍纳 Hirner、意大利的鲁非尼Ruffini早200年。 2、在解代数方程上,王文素走在牛顿I.New ton、拉夫森J.Raphson的前面140多年。 3、对于17世纪微积分创立时期出现的导数,王文素在16世纪已率先发现并使用。欧洲晚于C国一百年。 4、《算学宝鉴》中的“开方本源图”独具C国古代数学传统特色,国外类似的图首见于法国数学家斯蒂非尔M.Stifel 1544年著的《整数算术》一书,较《算学宝鉴》,不但晚20年,而且不够完备。 物理学上:墨子在《墨经》中明文记载小孔成像,早牛顿两千多年。墨子是牛顿力学的先驱? 迈克尔·查普曼说:“C国人所抱有的持续波动状态的世界观,使得他们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能了解物理学的惯性原理。”
约翰·柯伦特博士解释:“《墨子》,其中包含如下句子:‘运动的停止是由于反作用力……,如果没有反作用力……,运动永不停止。’根据李约瑟,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先导。”
这样解释也涵摄了“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然,作为古代的“科圣”,《墨子》不能不涉及“牛顿第二定律”。 墨子学派对于力学很有研究……。《经上》说:“力,形之所以奋也”,就是说力是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这个内容就是牛顿第二定律,只是没有明确提出加速度问题。 墨子学派对于加速度是知道的,只是没在这一条中写出来。 实际上,所谓“奋”即变速运动。又如《经下》在讲到輲〔船〕车时,有些说法如“上者愈得,下者愈亡”,“上者愈丧,下者愈得”。这些“愈”字,都含有加速度的意思。 《经说上》:“力,重之谓下,举重奋也”。这里讲物体下落,即引力作用的必然现象,墨子是引力学说的最早发现者。 西方讲引力的发现,首推17世纪的牛顿,而墨子早在2000年前就提出了引力问题,而且“引无力也”,可看作墨家的引力定义。其实,墨子“引无力也”更具有普遍性与规律性。 牛顿的术语“Gravitation”原意为“重力”、“力量”,而中文译成“万有引力”则似乎更“科学”(较接近墨子),没有把它们从“引”的性质中扬弃掉。 这就是说,牛顿力学僵化于机械论与利用自然现象,而不能贯通于像C国文化那样:万物一体,相吸互斥,亦合亦分,彼此转化,从而“赞化”动态平衡与纷繁和谐的宇宙。 C国古代天文学观测方法、思想以及仪器,为现代天文学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启示,C国古代天文学观测记录对于现代天文学研究依然是重要的参考文献。 正如萨顿等科学史家的观点:“直到十四世纪末,除了C国的星图,再也举不出别的星图了。”
有人对比C国的《奇器图说》与西方的《奇异精巧的机器》两本书,发现有很多相同之处,于是提出了西方的机械制造,是抄袭C国的这个说法。 比如,《奇器图说》里面描述的大禹车,大禹车的轮子是悬架的,独立悬架的平稳性和通过性更好,要比现在科技的西方独立悬架早近4000年!”
莫吉卡长篇大论完毕,有些萎靡不正。 “嘿嘿,虽然没有证据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但是,西方读书人窃书不能算偷!”
巴特狡黠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