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明悲歌 > 天命难违

天命难违(1 / 1)

公元1644年,大明崇祯17年正月初一凌晨,紫荆城中,昏暗的蜡烛光下,一个满脸苍桑的男人正审视着奏折上的众生百态。粗糙消瘦的右手拿起朱笔颤颤巍巍得写下了一个字:准。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在大殿里回响,身边的司礼监太监王承恩正拍打着他的后背,以此来让他舒服些。辽东与关内的农民起义让这位还不满34岁的皇帝心力交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7年的皇帝生涯早已让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不见了踪影。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没人会相信,哪个人的33岁会是这般模样。在批奏折的间隙,他抬头看了看窗外。本应该是暴雪肆掠的季节在此刻却只有淅淅飒飒的风和时不时的几场小雨愿意光顾紫荆城。“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

看来北京城,要变天了。批完奏折,问问王承恩,才知道,早已过了新年朝贺仪式的举行时间,可百官们并无一人来到紫荆城上班。都躲在家里面陪着老婆孩子过新年呢。王承恩为了不让皇帝太尴尬,将紫荆城里饲养的骏马拉出,让它们奏响新年第一声。以此制造官员们骑着马来上班的假象。洪亮高亢地鸣叫给这座严肃森严的古都带来了少有的生机。过了好一会,大大小小的京官终于来上班了。虽然迟到了,可大家并不慌张,仍然像往常一样吩咐下人将马匹拴好。不紧不慢地和朋友一边唠着家常,一边慢慢悠悠地朝养心殿走去。王承恩将早已等得昏昏欲睡的崇祯皇帝叫醒,并给他按摩捶背。崇祯看着底下稀稀疏疏跪着的官员,可谓是哭笑不得。执政17载,似乎这些老油条从不将自己当成上司,还把自己当成那个17岁的小屁孩。他强忍着怒火问“辽东战事危机四伏,闯贼势如破竹,各位可有御敌之良策?”

问完,刚刚还窃窃私语的大堂顷刻间鸦雀无声,很显然,大家并不准备给气数将尽的大明朝续命,也不想做陪葬品。等了好一会,见无人应答,崇祯也无可奈何,正准备退朝。突然,朝堂上一个不起眼的官员站出来让崇祯听到了此时最想听的答案“陛下,闯贼野蛮至极,为保陛下龙体康健,臣建议陛下南迁,坐镇南京,以观其变。”

崇祯帝内心激动不已,其实他暗中早就做好了南迁的准备,可因为一直没有大臣提出这个建议,作为皇帝的崇祯,当然不能自己主动提跑路的建议。可现在有人提出来,那就可以“上应天意,下顺民心”,体面的迁都南京。崇祯帝心里早就欣然应允,可脸上,依旧是一脸愁容。还得再摆摆谱。这不,他又对百官说“成祖等先人陵寝均在此,朕岂能做如此不肖子孙之行为。朕绝不南迁!”

在说这话时,崇祯帝心里估计自己都得鄙视自己。他是想拒绝几次,然后群臣劝他几次,他就好顺坡下驴,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把锅甩给百官,这样在地下和朱元璋朱棣见面时,也能少被骂两句。可京城的百官个个都是人精,他们早已看出崇祯帝急不可耐想南迁又要把锅给他们背的心情。于是百官纷纷响应崇祯帝地“拒绝迁都”言论,纷纷夸赞皇帝视死如归和誓与国家共存亡的胆量和气魄。崇祯帝只能在自己心中暗自叫苦,心想着只能等待下次,再打南迁的主意了。可李自成,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了。崇祯17年3月18日,公元1644年4月24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打到北京城外,只要一声令下,北京城就可灰飞烟灭。北京城内,紫荆城中,朱由检和周皇后一起饮下了最后一杯酒。酒后,崇祯皇帝命令周皇后自尽,自己则拿着配剑找到了昭仁公主(崇祯小女儿),他拿起剑,数次举起又数次放下,看着女儿被明晃晃的配剑吓的哇哇直哭。他泪流满面,正所谓,虎毒不食子,多心狠的父亲,也不可能亲自杀死自己的亲骨肉,更何况,这还只是个六岁的孩子。可是,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攻入北京城,要不了一会,就能攻进紫荆城,他要是不杀,就会被李自成杀,就会被乱军侮辱。他不敢想,他不敢想象自己的女儿被乱军肆意虐待的样子,他不想让这个六岁的孩子体验更加痛苦的经历。想到这,他终于还是拿起剑……之后,满脸鲜血的他,找到了已被自己吓得腿软的长平公主(崇祯大女儿)。要是一切顺利,过不了多久,16岁的长平公主会嫁给一个品学兼优的驸马爷,从此安乐一生,好不快活。可现在,父亲刚刚的冷酷无情真的吓傻了她,锦衣玉食从小生活在宠溺中的公主,从未见过父亲这般残忍,自然一时招架不住,瘫坐在地上。父亲向她缓缓走来,她哭了,哭得很大声,几乎是撕心裂肺,企图唤醒父亲心中的理智。可父亲不为所动,向她挥刀砍去,她下意识伸手一挡,可父亲的力量占据绝对优势,鲜血使本就染红的配剑变得更红,她哭的更厉害。崇祯同样泪如雨下,他不愿女儿死,可他更不愿女儿被奸污,作为朱家子孙,理应为了这个国家殉难。看着女儿被鲜血染红的脸颊,不知他是否想起了小时的长平公主第一次叫他父皇,是否想起了女儿坐在他膝上玩耍……这把配剑,此生唯一砍向的两人,是两个女儿,而砍的人,是父亲。杀死昭仁公主的负罪感已然让他不能自持,终于是理智战胜了冲动。他没有再继续挥刀,而是放下剑走出宫殿,他慢慢向东宫走去,太子,永王,定王(崇祯三个儿子)均在东宫等。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子,他笑了,手中的剑也掉在地上,他将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嘱咐他们见到文官要叫大人,见到武将要叫长官,你们今天在宫里面是皇子,出了皇宫,你们就是老百姓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任性,在外面要小心一些,父皇不能陪你们了,朕只希望你们能好好活下去……在这一刻,崇祯皇帝不是皇帝,他只是个想让三个儿子活下去的父亲。说罢,看着儿子们似懂非懂的样子,15岁的太子对着他发誓,一定会把大明振兴,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他又笑了,是那种将死之人向死而生的坦然,但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无奈。告别儿子们,他缓缓走出东宫,和司礼监太监王承恩一同来到煤山。在留下了“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言后。皇帝朱由检在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死前,他终于想明白,那些东林党的衮衮诸公,究竟是怎么样的人。“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这临终之人的幡然醒悟,纵然可贵,但一切,都太晚了。他执政17载,虽有着满腔热血,父祖留下的债,岂能是一朝一夕,便能还完。他不像哥哥天启,痴迷木匠。不像爸爸朱常洛,贪念女色。在奇葩皇帝扎堆的明朝,朱由检,算是个异类。他废寝忘食,整夜整夜的处理朝政,17年来,粗茶淡饭,就连衣服都是皇后亲自缝制。光鲜亮丽的龙服里是补着十几个补丁的破烂布衣。平常的饭食是馒头稀饭,和一般百姓没有任何差别。在过节生日时,桌子上才会出现一两个荤菜。他甚至主张自己的妃子皇后将嫁妆里的金银首饰拿到街上变卖,以来补充军需。敢问古今往来,有多少个坐在九五至尊的人,能像他一样勤劳节俭!可,他杀魏忠贤,又找不到人替代,导致辽东战事没有军饷节节败退。17年来,打压阉党,重用东林党,两党相互制衡的格局被打破。“东林群贤”一边吹捧他为圣主明君,一边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来充实家产。崇祯最后想让这些“忠心大臣”们捐款支援战事,只有几个人好不情愿的凑了几万两。他是只吃馒头喝粥,这些忠心耿耿的大明忠臣却夜夜笙歌,大鱼大肉。他是只穿布衣,可底下的一个小小县官,为了给自己新纳的小妾打戒指,就可以花去几千两白银!更不要说,那些在京城里有着府邸宅院的一品大员,生活是多么奢靡。可这些,崇祯看不到,他多疑,十七年换了五十四个内阁成员。他刚愎自用,只听取捧他为圣主明君的东林党们意见。他的能力不够,犹如小学生没办法写出博士论文一样,他压根和这帮大臣,不是一个段位。在21世纪的今天,明粉口中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守国门的是朱棣,而死社稷的,便是朱由检。而历史,并不会因为一个皇帝的去世而停滞,它的车轮,将继续向前滚滚而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乱世武夫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超品姑爷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父皇,请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