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收藏室史老聃守丧期满返回周朝。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l6年),周敬王驾崩,为了争夺王位的继承权,王子姬猛和王子姬朝在王宫内互相搏杀。最后,王子姬朝力不能支,被逐出王宫。离开前,不甘心失败的王子姬朝派人抢走了珍藏数百年的绝大部分周朝典籍,仓惶逃往楚国。老聃震惊之余,深感周朝绝非久留之地,果断辞去收藏室史之职。不久,老聃离宫归隐,乘坐青牛车,准备出函谷关,西游秦国。守卫函谷关的官员是关令尹喜。尹喜,字公文,原是周朝的一位大夫,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懂得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后来,尹喜见天下将乱,主动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关令,以便藏身下僚,寄迹微职,静心修道。上任初,尹喜在函谷关旁结草为楼,称为楼观,每日夜晚来此观察天象,从不间断。这一日夜里,尹喜在楼观上凝视,忽见东方紫云聚集,长达三万多里,如巨大飞龙状,由东向西,滚滚而来;又惊又喜,忍不住自言自语:“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驾车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
意识到一位天下罕见的圣人将要经过函谷关。于是,尹喜立即召见守关士卒,再三叮嘱:“传令下去,此后二十日内将有圣人路经此关,你们定要时刻留意,若遇有容貌奇特、气质非凡之人从东而来,要求出关,切记不可随意放行,并且禀报与我,不得有误。”
守关士卒牢记在心。次日白天,尹喜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远,夹道焚香,以迎圣人;自己也日日沐浴和斋戒,耐心等待。十日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一个守关士卒忽然发现稀稀拉拉的行人中有一条青牛拉着小车,一位老者坐在车上,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道骨仙貌,非同凡人;急忙下关禀报尹喜。尹喜大喜,仔细看去,原来是盼望已久的圣人来了,不禁仰天而叹:“啊,我尹喜三生有幸,今日终于见到圣人老聃了!”
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跪于青牛面前,虔诚叩拜,大声地说:“关令尹喜叩见圣人!”
老者正是欲出函谷关的老聃。老聃看见叩拜之人方脸、厚唇、浓眉、端鼻,威严而不冷酷,柔慈而无媚态,断定不是普通之人,故意试探地说:“关令叩拜老夫,此乃隆重之礼,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何见教?”
尹喜恭恭敬敬地说:“圣人终于西行而至,尹某在此候迎多时。”
老聃不解地问:“关令怎么得知老夫乃圣人也?”
尹喜说:“尹某不才,好观天文,略知变化。十日前,尹某看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将要西行;又见紫气浩荡,滚滚如龙,其长三万多里,知来者至圣至尊,非通常之人;再见紫气之首白云缭绕,定知圣人肩披白发,必是老者之状;最后见紫气前有青牛星相牵,断定圣人乘坐青牛车而来。”
老聃说:“知我者,乃函谷关关令尹喜也!老夫是否已成圣人,自有历史判断,还请关令勿要妄论。”
尹喜说:“尹某不敢妄论。圣人乃是当今博识多通、闻名遐迩的老聃,世间皆尊称为老子,几乎无人不晓。尹某恳请圣人留宿关舍,以指尹某修行之道。圣人若是答应,尹某感激不尽。”
老聃哈哈一笑,抚髯而说:“关令过奖。老夫亦早闻关令大名,故而专程前来会见。”
尹喜闻言,甚为开心,急忙叩头不迭。过了一阵,尹喜站起身,引老聃进入关舍,邀请坐于上位,焚香而行弟子之礼,诚恳地说:“所谓圣人,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之智为己任。现今,圣人将隐居而不授,令天下求教者难以寻觅踪迹。圣人何不将自己之智著写成书,警示来者;尹某虽是浅陋之人,但可代圣人将此书传承下去,使其流芳千古、造福万代,不知圣人以为如何?”
经过深思熟虑,老聃点头允诺,遂以王朝兴衰成败和百姓安危祸福为鉴,开始溯源穷流、追根寻底,未及一月,便著写完成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后人称《老子》。由于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也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也称《德经》;两篇合称《道德经》。上篇《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之后,老聃对尹喜说:“此书包罗万象,古今难见其二,不管何人,只要研习不止、苦修不懈,必将终有所成。老夫已经满足你的心愿,再无牵挂,就此离别,勿用惦念。”
言罢,离开函谷关,去向不明。尹喜遗憾之余,转身见到此书,如获至宝,终日默诵,若饥似渴,渐有领悟。领悟后的尹喜决定弃官归隐,从此踏上漫长的修道之路。在担任函谷关关令时,尹喜就深知北边历来是权力相争场所,南边才有最佳修道之处,于是一边不断向南前行,一边认真寻找适合修道的高山大川。当到达远离世俗、风光旖旎的武当山时,尹喜被深深地触动了,因为此山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修道之地。从函谷关一路奔波而来的尹喜找到了心灵的皈依,成为武当山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位修道者。修道之暇的尹喜不忘老聃教诲,面对山上寥寥无几、似懂非懂的游人,不遗余力地进行讲解和传授《老子》一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过多年不懈的艰辛努力,尹喜凭自己一人之力,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民众对道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老子》一书的阅读和颂扬;武当山也成为《老子》一书流传的最早之地,享誉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