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
奉天殿,早朝。 “今日常朝,朕有三件事要宣布。”朱高煦接受了群臣作揖拜见礼之后,缓缓起身,负手而立,俯视着大殿之上的群臣,朗声说道。 “第一件事,朕念在天下臣工事务繁忙,并无充足时间打理朝廷分配的公田,故而决定将公田之制加以变革。”
“简单来说,就是以去年公田岁租最高收入折算的现银为标准,定为公田银,且并入年俸之中,以后各级臣工的年俸皆按此发放。”
大明的百官职田,即品官职分之田,又称“公田”,以其租入为补充俸禄之用。 不过,真实情况就像朱高煦说的那样,很多官员不可能亲自打理,都是租给别人或手下去耕种,导致公田的收入有限。 再者,即使是礼部尚书于彦昭这样身兼多职的大臣,也只能按照俸禄最高的那一份官职来领取俸禄。 洪武中期,太祖皇帝朱元璋考虑到大明基层官员的俸禄较低,于是在洪武十四年对官员俸禄进行了改革。 老朱除了按照官品等级适当地增加了俸禄以外,还增加了不同数额的“俸钞补贴”。 但是,这条制度无法永久地解决官员低薪的问题,因为大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经济水平、物价水平早已不是洪武年间的模样。 尤其在永乐二十年往后,随着铜钱、银圆、金钞的贬值,物价飞涨,大明官员的俸禄却没有与时俱进,这便造成了诸多矛盾。 所以,朱高煦按官员们公田岁产的最高收入,来制定公田银并入官员的岁俸之中,就是光明正大的给天下官员加俸禄。 “臣等谢陛下圣恩!”
朝堂之上,满朝文武皆无比隆重的跪地行了一个叩拜大礼。 虽然朱高煦已经取消了常规的跪礼,按说众臣作揖行礼感谢即可,可多年养成的习惯以及面对此等对官员利好的谕旨,群臣必须有所表示。 实际上,朱高煦对于众臣的反应非常满意。 待众臣起身后,朱高煦又道:“第二件事,朕决定对文武官员的散阶、勋阶加以革新。”
此话一出,朝堂之上,群臣皆竖起了耳朵。 “太祖皇帝以官品定散阶,清晰简单,一目了然。可散官终归是散官,虽可以视为考核之制的补充,但与实职俸禄并无关系。”
朱高煦继续说道:“据朕所知,在官场之中,有很多官员为争夺这种虚衔的高低,竟然彼此结怨结仇,严重影响了官场风气。”
“故而,朕决定将文武官员的勋阶统一更定为可以佩戴在胸前的勋章,以及仿秦汉之制,准许有勋章官员在其住宅大门两侧竖立阀阅,以彰显功勋。”
“吾皇圣明!臣赞成这一举措!”
吏部尚书蹇义躬身出列,率先表态道。 “臣附议。”
礼部尚书于彦昭紧随蹇义之后,躬身出列道。 “臣附议。”
工部尚书宋礼、刑部尚书熊概等六部九卿皆相继表态。 其余众臣也纷纷表示赞成。 眼下这种结果,完全在朱高煦的意料之中。 毕竟,原来的勋阶就是体现功勋的一种荣誉,换成可佩戴的勋章与显眼的阀阅,这会让有功之臣越发有面子,有威严,有荣誉感! 朱高煦接着道:“对于文武散阶的革新,朕决定将文官散阶更名为官衔,定官衔为三阶十等,即省官、府官、县官三阶,由高至低依次为…(此处省略三百字)…” “为了鼓励基层书办、吏员勤勉任事,特设置独属于基层官吏的官衔,定为三阶九等,由高至低依次…(此处省略三百字)…” 他又把授予官衔的标准大致说了一通,随后将武官散阶改为军衔的事,也大略讲述了一遍。 “诸卿以为如何?”
朱高煦坐回龙椅,高声问道。 “陛下,臣认为如此革新文武散阶,只会让各级官职之间更加清晰,方便确立上下尊卑,维持朝廷的威严。因此,臣赞成陛下的提议。”
吏部尚书蹇义再一次表态道。 “臣等附议。”
礼部尚书于彦昭、刑部尚书熊概、工部尚书宋礼等人齐声道。 “臣等附议!”
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历城公盛延一等人接着道。 如今的六部九卿十人,以及以魏国公徐辉祖为首的勋臣们,早就看过朱高煦对文武散阶改革的文稿。 此时的他们不过是配合朱高煦走一个君臣共议的流程,将这事定下来罢了。 其他朝臣见状,哪里还不明白眼前的形势? 于是,朝堂上“附议”之声不绝于耳。 待众臣安静下来之后,朱高煦又道:“朕想着,即便天下臣工有了公田银的补充,可年俸仍旧较低,甚至不如下海经商者的年收入。故朕决定设立衔银之制,让天下官员不必再为俸禄低而发愁。”
“至于具体各阶军衔、官衔对应的衔银究竟该发放多少,户部会同吏部、兵部、五军都督府尽快拟一个章程交给朕批示。”
“臣等领旨!”
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齐泰、五军都督府诸都督躬身出列道。 其他第一次听到“衔银”的朝臣,大多数人都开始心跳加速,面红耳赤。 自洪武至永乐时期,合计五十六年,在此期间,凡是正直一点的大明官员,那日子过的怎一个苦字了得! 现在,大明的官员终于熬出头了! 乾熙皇帝不是一般的大方,不仅把公田银并入俸禄之中,又额外多发一笔衔银。 这实在是天大的好事! “陛下仁慈!”
群臣之中,不知是谁高呼了一声。 “陛下仁慈!”
随后,又有不少官员大声附和道。 一时间,奉天殿上,高呼“陛下仁慈”的声音,此起彼伏。 朱高煦满意的抚着胡须,脸上露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 可他的笑,在群臣眼中,却是一种满足的笑,开心的笑。 朱高煦完成六部九卿及内阁的人事调整之后,开始着手推行他的乾熙新政。 不过,他考虑到要为后世子孙树立“父子一脉相承”的治国理念,决定在乾熙三年之前,推行一些对官员、读书人、农民、工匠、商人利好的政策。 这样一方面可以为他塑造出一个“亲民”的“仁君”形象,另一方面他可以在此期间搞几个试点府县,为他之后改革官制等朝廷体制进行试错。 毕竟,朱高煦要推行的改革是全方位的,这会对大明王朝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不能不慎重。 给天下官员增加俸禄,便是对官员利好的举措。 接下来,他宣布的第三件事,便是可以与当年制定“标点符号”一样,足以让参与者名留青史的、轰动整个士林(文化界、教育界)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