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开局覆灭高句丽 > 第91章 天文地理(上)

第91章 天文地理(上)(1 / 1)

“启禀陛下,乐浪郡王求见,说他知道彗星形成的原因。”

一位太监入内禀报道。正在被世家官员烦得脑子嗡嗡叫的李世民像是遇到了及时雨一样,便说:“快宣!”

李正刚一入殿,同为御史的出身赵郡李氏的李练英便说:“乐浪郡王,你当真知道彗星成因?”

“要不赌上一赌?”

李正笑道。“放肆,这是早朝朝会,又岂非闹市,怎么能够赌钱呢?”

李练英斥责道。“你就说你没胆就行了呗,说那么多话干嘛!”

李正看到李练英的脸色渐渐黑了下去,便也不管他,于是便向李二说:“陛下,眼见未必为实,若大家不信,我用一桶水便可证明,请陛下叫人打两桶水来。”

李世民不知道李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让内侍出去打了两桶水放到李正面前。接着,在皇帝和百官的注视下,李正又像上次一样,弄玄虚地摇头晃脑,口中振振有辞地念着:“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他一边说,一边把袖子里硝石粉未倒进了一个木桶里。在座君臣们一惊,这是道家的九字真言!这李正不是纵横家鬼谷门派的吗?难道他也兼修道家之术?一时间太极殿里的所有人的心仿佛都吊到了嗓子眼儿,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木桶。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木桶,发现木桶开始冒出白烟了。一会儿,在李正旁边的官员惊叫道:“结冰了,真的结冰了,乐浪郡王,莫非你真的是神仙子弟!”

这时候,大殿上所有的人都看着木桶,只见上面隐隐约约有一股寒气萦绕着,这桶里面的水真结冰了。李世民激动地想,哈哈,这李正原来是仙人子弟,那朕岂不是可以修仙了?于是他便激动地说:“乐浪郡王果真是仙人子弟?”

“陛下,你不妨下来试试,滴水成冰,很简单的。”

李正向李二邀请道。“朕也能试?”

李世民一边说一边走到了李正面前,李正便从袖子里掏出硝石粉递给了李世民,说:“陛下,这是用硝石磨成的粉末,只要把它倒入水中,便可以制冰,这是因为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硝酸钾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且吸收的能量大于溶解之前的能量,促使水的温度下降甚至结冰。”

李世民试了一下,发现另一桶水也慢慢结冰了。李正这时候却凑近李世民在他耳边轻轻地说:“陛下,臣已将长安、洛阳、太原、扬州方圆五百里之地的硝石矿买光了,到时我出矿,你出人挖矿开店制冰卖钱,五五分帐,如何?”

李世民惊奇地看了这只小狐狸一眼,轻轻地点了点头,心里却激动不已,妈耶,老子内库又要赚一笔钱了。李正让李二重新回到龙椅上坐下后,对着众人说:“所以说,眼见未必为实,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用道理解释的,我们不能一看到彗星,就认为它是灾祸的预示,它就跟日升月落,潮起潮落一样都是自然现像。”

魏征佩服地对李正说:“乐浪郡王果然大才,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先贤诚不欺我,那这彗星又作何解释?”

“莫急莫急,我先让大家看一样东西。”

接着李正又叫人拿上一个地球仪。李世民和百官们看着眼前的一个西瓜大小球,上面涂满了绿色、黄色、褐色等颜色,但最主要的还是蓝色,上面还密密麻麻地写满一些文字。“此乃何物?”

房玄龄来到地球仪面前,不解地问道。“房大人,这便是地球仪,而地球,便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一个星球,也就是我们的世界!”

李正解释说。“不可能,我们的世界不是天圆地方的吗?怎么可能是一个球,那居住在球下面的人不会掉下去吗?”

一旁的长孙无忌质疑道。“长孙大人问的好!”

李正拍了拍手,说:“根据我们鬼谷学派的分支地理学曾经以《山海经》为指引乘船耗费十年时间环游过一次世界,根据他们的发现,地球,也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它的确是一个球形,我们只要在大唐某海港乘船下海一路向东或向西出发,除非中途出事,否则最终一定能返回大唐。如果大家不信,我再问你们一遍,打仗时为什么一定会首先看到旗帜而不是看到旗杆,在海边为什么一定是首先看到船帆而不是看过船身,如果真的是天圆地方,哪么这些问题怎么解释?事实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圆的!这便是地圆说!”

地圆说!李正不仅掏出了地球仪,而且还拿出了一系列的有力证据,让人不得不信服。天圆地方是阴阳家的思想核心,而儒家的《易经》也宣扬过这思想,孔颖达喃喃自语地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李正看到孔颖达一脸苍白的样子,便说:“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大人,孔子也没说过他说的话都是真理吧?孔子又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对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人们总是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事实的全部,但亲眼所见和内心认为的也是不一定完全可靠的。要了解一个人是不容易的,要理解天下万物的道理更是困难!”

孔颖达恍然大悟,感激地向李正说:“李郡王此言果真让在下茅塞顿开,没错,孔子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否则也不会与两小儿辩日了。”

“哦,两小儿辩日?”

李正摊开手,一脸从容地说:“要解开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我这就有答案,有谁要想知道的吗?”

唐朝是儒释道三教并行,李唐王朝因为道教始祖“李耳”姓氏缘故,大力扶植道教发展。在思想上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在行动上“高宗咸亨五年(674)以《道德经》为官吏考试的科目之一。到了唐玄宗时候,唐玄宗更是亲自为《道德经》做注,并且数次加封老子。李唐王朝统治者虽然大力太高道家地位,却也对儒家、道家功用做出了归类:“以儒为基,为人伦之本,而以道为精神层面的追求”在儒家和道家之外,佛教在这期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唐太宗贞观年间于京师和诸州郡渡僧17000人,天下有寺 3700余所,这一数量已经远超“南朝四百八十寺”。佛教的盛行一方面促进了中国佛学思想的发展,丰富了唐朝的文化,另一方面则维护了唐王朝的政权。到唐高宗时更是明确提出:“先老次孔末后释,凡有功德佥向释”。由此可见唐朝前期统治者对于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发展采取的并行、开放、多元化思想。所以,唐朝时期的儒家并不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前,也是可以吸收佛道两教当中的新思想的,不会像后世的程朱理学这么死板。“哦,既然李郡王知道,不妨告知我们一二。”

御座上的李世民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明:朕不是昏君 南巴部落 三国开局救了孔明 我混在城里那些年 大明锦衣 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 我的帝国弗利兰 我真没想统一三国 亮剑,双穿带来现代资讯 明末:草根皇帝tx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