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没理大胡子。
他正在懊悔中。 上当受骗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用相同的招数骗两次! 在经受了《罗杰疑案》的洗礼,领略了叙诡的魅力之后,刘涛以为自己再也不会被相同的伎俩骗住了。 然而,江洋用这一本小说告诉他,还是太年轻。 这厮用差不多的伎俩,又骗了他一次。 在刚拿到《三幕悲剧》稿子的时候,刘涛一看,哦,第三人称,这次应该不是叙诡了。 然后—— 他往下看。 刚开始这本书还是很吸引人的,用时髦的话来讲述就是:【老帅、大壮和医生是好朋友,老帅和蛋蛋相互喜欢,但老帅和蛋蛋年纪悬殊很大。 这天,老帅举办了个宴会,来了十三个人,有老帅、大壮和医生三人组,蛋蛋母女,波洛,牧师夫妇等。 还来了个小帅。 这个小帅喜欢蛋蛋。 因为一共十三个人,女管家说不吉利,她也参加吧,这样就十四个人了。 然后。 宴会上,老帅调制好鸡尾酒,请大家喝,医生不喜欢喝鸡尾酒,就没喝。 牧师也不大喜欢鸡尾酒,但勉强喝了一杯。 一杯酒下肚,牧师死了。 因为牧师太善良,没有仇敌,然后酒是他自己拿的,鸡尾酒的杯子在第二天也化验了,什么东西都没有,所以波洛、当地医生都认为牧师死于突发疾病。】 当然。 这是推理小说,刘涛猜都不用猜,牧师肯定是被毒死的。 竟然把波洛骗过去了! 看推理小说,有时候也是一个智力竞技游戏。 刘涛见波洛被骗了,他就想先一步揪住凶手,但瞅半天,也确实找不到凶手。 他只能继续往下看。 【老帅因为觉得蛋蛋更适合跟小帅在一起,就离开了。 一段时间以后。 大壮正在法兰西度假,在报纸上看到了他和老帅的好朋友医生死了。 死法跟牧师如出一辙! 正好,老帅找过来,再次肯定牧师之死是谋杀,还说医生死的时候,蛋蛋和小帅在场,现在蛋蛋写信请求他的帮助呢。 老朋友死了,大壮和老帅责无旁贷,他们启程赶回去,在火车站碰到了波洛,聊了这案子。 波洛大惊,我竟然被骗了! 然后,波洛就继续打酱油去了。 大壮、老帅回去以后,跟蛋蛋组成了侦探三人组,开始破案——】 从三个业余侦探开始破案开始,这小说就变的非常非常无聊了。 三个业余侦探塑造非常单薄,没有心理活动,没有个人特质,差不多就是侦探找到嫌疑人和相关人员问话,问出了一些证词,但没什么卵用,三个业余侦探看不出有什么用,刘涛这个局外人也看不出有什么卵用。 然后,三个业余侦探重复上面操作。 这推理小说,既不紧张,也不幽默,还不悬疑。 最多就老帅和蛋蛋谈谈恋爱。 说实话—— 刘涛颇有种“我看了嘛,我看了,我看个啥”的感觉。 他跟着他老婆看狗血言情剧,都比这小说来的刺激,所有在拿到这稿子以后,刘涛并没有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他反而睡得特别的香,以至于他老婆看他的眼神都是幽怨的。 连带着把江洋也埋怨上了——写书越来越凑活了,都不能让老刘夜不能寐了。 无聊还不算啥。 最让刘涛受不了的是这三个侦探的推理,都不知道查了个啥,刘涛都想把他们揪出来,自己进去查案了,所以当老帅说出:“坦白说吧,我们真的有进展吗”的时候,刘涛跟着来了一句,“你他妈也知道啊!”然后。 打酱油打了大半本书的波洛登场了! 刘涛在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正好在吃早饭。 他当时已经认定这本书是江洋的失败之作了。 这没什么,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江洋也不可能保证每部推理小说都是那么的惊艳。 他现还在继续看,也就是想知道一下谁是凶手,牧师为什么被杀。 然后。 刘涛人就傻眼了。 在波洛登场以后,就好像便秘挤了开塞露一样,整本书的节奏忽然变顺畅了,之前查出来的一团乱麻的证词,在波洛换了个角度以后,忽然就成了很有用的线索。 等到最终谜底揭晓时,刘涛马上认识到,他再一次让江洋给耍了! 乏味? 乏味就对了! 推理半天兜兜转转没进度? 没进度就对了! 人物单薄,三个侦探毫无特色,连个心理描写都没有? 没有就对了! 因为凶手就在三个业余侦探里。 两个侦探跟着凶手带着读者一起查案,案子能有进展就见鬼了。 继《罗杰疑案》中查案的讲述者是凶手以后,江洋换了个第三人称又来一次,让查案的继续当凶手,竟再次把他骗过去了。 “尼玛!”
刘涛整个人是傻的。 他忽然给自己脑门一下,吓刘夫人一跳,问他:“怎么了?”
“我真笨,真的。”
刘涛说。 他早该想到的。 江洋这种已经有两部神作推理小说的大神,他就是写的再坏,也不可能这么差。就像一个百米职业运动员,他就是拉肚子窜稀,也比普通人跑的快。 所以—— 当书就这么乏味的时候,刘涛早应该去想一想,为什么这么乏味。 刘涛早饭吃不下去了。 他怀着之前认为这本书是失败之作的愧疚,再次把前面的稿纸拿过来。 然后看着这堆稿纸,心怀敬意。 认真地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小说比《罗杰疑案》设计更为精巧。 如果说《罗杰疑案》取巧,用第一人称叙诡的方式,借助于读者天然对叙述者的信任,取巧的让读者落入陷阱的话。 这本小说用第三人称,从书名,从书的结构,从动机,从文本,甚至于人物塑造上,步步为营的让读者掉入陷阱—— 凶手主导的探案本来就是乏味,误导你,让你找不到任何有用线索,不然呢? 尤为让刘涛惊叹的是牧师之死! 可以说,他能被误导,就是因为始终猜不透,牧师死亡的动机! 所以—— 书内的侦探,书外的读者拼命的去找牧师为什么会死。 其实—— 看看书名就知道了《三幕悲剧》。 这是戏剧! 凶手是搞戏剧的! 戏剧是要彩排的! 所以,在彩排杀人的时候,杀一个人需要动机吗? 不需要! 在当时的十四个人里,三个人之外,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死。 包括波洛! 小范围的无差别杀人,在这本小说中,动机成了推理解密的关键,而且书名已经明明白白告诉读者了。 刘涛不得不再说一句,“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