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令早已发了出去, 说不定已经到了开封,贾母再骂贾赦也无济于事,更改不了朝廷的决定。
贾母喘吁吁坐在榻上, 看面前跪着的长子已年近四十, 胡子都一大把了,却一丝沉稳模样都无。 他挨了她几下狠的,疼得受不住,正扭手动脚想摸被打的地方,衣服头发都乱七八糟不成样子,脸涨得通红, 眼里放着光, 似乎又不太后悔冲动行事害了他妹妹了…… 真是半点不似国公爷当年! 造孽,造孽!她和国公爷怎么养出这么个不成器的东西! 想到亡夫,贾母心内凄凉,一时半刻恨不能随他去了。可想到国公府, 想到子孙们, 想到她的敏儿,还有珠儿、琏儿、元春、迎春、宝玉……她还得强撑精神,做出决断。 “来人!”贾母喝道, “抬板子、绳子、凳子来, 把大老爷捆住, 打他二十板子!”
“母亲!”
贾赦瞪眼。
“你还认我是你母亲, 就乖乖受着!”贾母用拐杖敲地。
丫头们忙忙乱乱,管事媳妇进去又出来,小厮男仆在外头站了一地, 都不敢动手。 大老爷可不是心宽的, 又正和太子殿下做大事, 一旦被记恨上,以后还有他们好果子吃吗? “哼!”贾母扫视都似鹌鹑一样不敢抬头的下人们一圈,不强令他们动手。她丢下拐杖,亲自抬了木板,“好啊,好!你们都看着些!”
贾母虽然素来健壮,到底五十多的人了,又常在深宅,连走动都少,身上自然没力气,抬板打了三五下,便觉气喘不已,体力不支,手臂不稳了。 服侍的人见了,忙上来要拿走板子,搀扶贾母坐下。 贾母让她们滚开! 今日就这么草草了事,明日这国公府里就都敢不听她说的话! 贾母打几下,歇一会,硬撑着打足了贾赦二十板子,还多赏了几下。 荣庆堂内外只能听见板子落在肉上的声音和贾赦的呻·吟。 老母亲没力气,打得不算很疼,可他心里憋屈! 凭什么!妹妹的胎又不是他故意推没的,只为这事,他赔了多少礼,挨了多少打,还不够?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害他的? 他堂堂一等将军,住在东院,家里的事一点插不上手,好像老二才是这府里当家的,还不够? 林海自己不纳妾生儿子,怨得了谁?偏他一纳妾,娶的就是他早早看好的丫头! 为了那丫头能得手,他下了多少工夫才把她买下,谁知还没到手人跑了,让他白花那些精神! 林海还极宠那丫头,不是打他的脸?不是打妹妹的脸?怎么人人只怨他害了妹妹? 他不计前事,一心在太子面前力荐林海,林海却不知好赖,几次回绝,让他在太子面前丢尽了人! 活该林海受这个教训! 就让林海自己去云南,妹妹和外甥女儿不跟了去能怎样? 荣国府还养不起两个女人吗?用妹妹在林家受小老婆丫头的气? 等太子殿下成事……等他加官进爵…… “抬他下去!”
贾母站直擦汗,“伤好之前,让他闭门思过,不许出门!”
满院满堂齐齐应是。 等人散尽了,贾母才向后一倒,扶住靠背大·喘。 今日这一回,只说是她恨老大不顾妹子,故行家法,很说得过去。老大必然会继续追随太子,太子那里便不妨事,陛下和其余几位殿下也会看到荣国府内母子、兄弟心不齐…… 将来便是太子败了,家里也终有活路。 只恨国公爷去了这些年,她也老了……她一个女人,在家里说话管不管用,又全看子孙的孝心。子孙若是真心孝顺,自会依她的话办事,子孙若假意孝顺,阳奉阴违,她还真能把他们告去衙门,让他们下大狱? 那贾家、她、国公爷、孩子们,不都成了笑话? 几年前她还能使得动人教训老大,现在下人都不敢听她的了。 要么就万事不管,虽他们折腾去算了。 这个念头在贾母心头一闪而过。 但等歇过了这口气,她还是重整衣衫,叫了赖大两口子来。[注1] “你两口儿多多点上可靠的人,带我的信,亲自去河南林家,说大老爷糊涂犯昏,做下错事,已被我教训过了,还躺在床上不能起来呢。现我特让你们去赔礼,若小孩子们不便赶路,不妨送到这里来,一应由我亲自照管着,都和宝玉他们一样。”
赖大方才躲着没帮老太太打大老爷,正心虚,听说要他出差,便满口答应下来,即刻点人就去了。 贾母这里细思一回,女婿虽调去了云南,好歹没贬官,在那里一二年,再升上来更容易了。 她把女婿那庶女也接来好好教养,出落好了,不指望女婿记她的恩,能把从前的仇解些也好。 * 此时,开封林邸。 用过晚饭,姜宁拿铜镜哄二姐儿玩,看桃嬷嬷领人收拾东西。 朝廷惯例,官员上任前会给一段时间准备出发,并与同僚交接事务,这段时间大约在十五日到三十日。云南路远,朝廷给足了三十日,林如海在八月二十前出发就任即可。 离出发还有一个月,她和二姐儿跟不跟去这事至少还能争取几日,姜宁且不急。 但就算不去云南,林如海不在,她们也不能长留开封居住,得回老家,所以先收拾东西总没错。 二姐儿玩累了,嘴又一咧。 姜宁:“岫云——” 旁人都叫李岫云是“林泰家的”,她喜欢李岫云的名字,直接叫“岫云”,也没人说什么。 李岫云忙忙过来,解衣擦拭,给二姐儿喂奶。 趁二姐儿吃得正香,姜宁把铜镜放到一边,自己找出硬纸和眉笔,画了几个图样。 等二姐儿睡着了,她把图样给李岫云看:“你们有空做出几个给二姐儿玩。”
老虎、狼、马、熊,有包了铃铛的也有不用包的,都是二姐儿现在没有的。 二姐儿要什么有什么,什么都不缺,“妈妈亲手做的玩具”这种东西没有就没有吧。 她妈妈早就连手帕肚兜都不自己绣了。 李岫云看了就笑:“做这个容易,只是这样子像是给哥儿做的。”
她们都知道姐儿出来前,姨娘天天拜佛求女儿,姐儿出来后,姨娘又天天说女儿好,怎么做几个玩意儿倒是这种样子? 是看太太又有了,姨娘也想给二姐儿添个弟弟了? 可若想生哥儿,做这些也没用,得留宿老爷才成…… 李岫云七想八想。 姜宁笑:“不过几个样子,谁规定的只有男孩能玩,女孩不能玩?我告诉你罢,我早就求了老爷了,等二姐儿长大了就教她学骑马,将来说不定她要上山打猎呢。先让她知道什么是马,什么是豺狼虎豹,省得猛地一见再吓着了,那才是丢人。”
李岫云一惊:“姨娘真是……” 姜宁问:“等你家哥儿大了,让他也跟着学?和小厮们一起混着学,不方便是一回事,也不如在这里学的精心。”
李岫云忙谢恩:“那就托姨娘的福了!”
姐儿玩几个虎狼熊马怎么了?若不是姨娘会骑马,哪里又有姐儿?姨娘的话很是! 四个奶娘针线都不错,一起干活,姜宁要的小玩具没几天就做好了,洗干净给二姐儿玩。 二姐儿对玩具又抓又啃,连踹带打的,弄得全是口水,姜宁真是庆幸自己没一时母爱爆表亲自动手。 这日,林如海终于决定好妻妾和女儿们怎么办了。 他说:“云南情况不明,很不必你们跟去受苦。我先去一两年,若好再接你们。”
姜宁当时就感动了:“老爷!”
林如海当爹还是及格的! 她就说嘛,哪有让四个月的孩子远行去边疆的? 不用舟车劳顿跟去云南,多是一件美事! 但没过一会,她就不觉得美了。 贾敏坐胎不稳,要静心养胎,还要照顾大姐儿,孟绮霜又嫁出去了,正院没了能帮她做主的人,所以贾敏想把家事交给姜宁管着,让她打点两人和女儿们回老家的事。 姜宁再想拒绝也不能拒绝了。 几天前才说不想跟随大领导去云南,这次又拒绝帮二领导分忧? 她不答应,贾敏真累流产了,或者大姐儿有什么不好,那就是她“不为领导分忧”的锅。 以前还有个孟绮霜能抗事,还死命拦着贾敏分她管家权,现在孟绮霜嫁出去一个月了,孩子说不定都怀上了,也不能再把人找回来了…… 不答应管家,估计她高低得照顾个大姐儿。她还是选择管家。 姜宁答应,但有条件。 “替太太分忧原是我分内应当的,只我从没管过事,只好样样按旧例办,若有不通之处,还要来叨扰太太。有什么不到的地方,也要求太太教我。还有太太院里的事,我着实不敢管,还请选一位姐姐与我交接。等太太好了,我立刻交还钥匙账册。”
管一管其他的可以,正院里有贾敏、大姐儿和贾敏肚里孩子三个大雷,她死也不敢沾手。 贾敏笑道:“妹妹也太小心了。”
姜宁严肃:“若太太和大姐儿有一点不好,我就再难见老爷了。”
贾敏嘴上说:“哪里就这么严重了。”
到底选出一个一等丫头,名叫秋篱,和姜宁每日说正院的事。
姜宁又请示:“那我见管事的嫂子们,是在太太这里见,还是——” 贾敏需要她在眼皮子底下办公吗? 她都可以。 在明光院办公自在,来正院可以按时下班……吧? 贾敏笑道:“妹妹只管回去办就是了,也自在些,有事让人来说,不用亲自跑。”姜宁背着一堆任务,岁雪捧着一匣账册、钥匙、对牌,回了明光院。 怎么就要加班了呢? 姜宁想不明白。 孟绮霜走了,贾敏怎么没再选一两个通房做帮手? …… 贾敏也在想孟绮霜。 若是绮霜在就好了。 第一次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她以为只是她太想绮霜了。 慢慢地,她发现不只是“想”,她原来那么依赖绮霜。 若是绮霜在,照顾大姐儿、养胎、家事……她们两个什么不能做好? 绮霜在做什么? 她怀孩子了吗? 她丈夫对她好吗? 郑家细想还是有些缺处,她该再等等,给绮霜找一个更好的人家。 哎…… * 姜宁管家还算顺利。 毕竟只是暂管几个月,最多不到一年,早晚要交还给贾敏,所有事情,账上有旧例的她全按旧例办,没有旧例的,也不随便信“太太原就是这么办的”,必要先请示过贾敏再吩咐下去,自己一句话不多说。 有人心思浮动,或想趁势投到姜宁麾下,以后能借着姜宁的势起来,或是不想跟林如海去云南,想找她说情,便先给她出些“好”主意,还有送礼的,送钱的,人数还不少。 姜宁才不管他们是什么心思,一律要么就说“旧例很好,咱们得照祖宗的规矩办。你要改旧例?那我说了不算,得问老爷太太,还是咱们问老太太?”
,要么就说“你这主意很好,走,和我见老爷太太说去,老爷太太一定赏你”,连糊弄带吓,把人都吓退了。
有人送礼送钱,她都说“你们办差辛苦,我怎好要你们的东西?拿回去给孩子做件衣服穿罢”。 她又不缺这几两银子花,何必落人口实呢。 实在有不甘心的,甚至半夜把东西放在明光院门口。 等了两日没人拿回去,姜宁明知是谁送的,只当无主之物,请了林平媳妇和林安媳妇来当个见证,全收归官中了。 搬家出门花钱不少,林家果然上下一心,让她真是感动。 姜宁当真为这事掉了两滴泪。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假作真时真亦假”。她装得自己都快信了。 至于有人要怨要恨,随他们去,总比大姐儿和贾敏的孩子出事好。 再说了,得罪了所有人等于谁也没得罪嘛。答应了这个没答应那个更不好。 姜宁还有后手,可以减轻得罪人带来的隐患。 这些事,她每天请安时全部对贾敏汇报清楚,先在贾敏这里留底。 这还不算,她把事事都记下来,等林如海来看二姐儿时给他看,抱怨:“原来看咱们家人人不错,谁知他们在太太手底下老实,看我管了家,就做出这么多事故,让人笑话我。”工作留档、厘清责任真是个好习惯! 林如海一肚子公事,想来看女儿松快松快,一进门就被塞了个册子,只得看下去,可越往下看,他越觉得好笑有趣—— “妹妹可真是个妙人!”
“姜妹妹真是个妙人!”
贾敏笑得捧着肚子:“怨不得你那么疼她,换了我也疼!”
她就差把“怕被人陷害”写在脸上了,反而叫人放心。 林如海远行在即,十分舍不得家人,看贾敏和姜宁相处和睦,他也放了不少心。 他抱着大女儿,叹道:“我给两个孩子取了乳名,你听听?”
贾敏忙问:“是什么?”
“大姐儿是黛玉。”
林如海手背抚过大女儿细淡的眉毛。 望她能好好长大,长成眉如黛画的大姑娘。 “黛玉。”
贾敏品着女儿的名字,“那二姐儿呢?”
“绯玉。”
林如海说,“姜妹妹盼着她长成烈火一样的女孩子,想必会喜欢这个名字。”
烈火一样的女孩子? 贾敏想起了姜宁写的《鸟鸣涧》[注2]。 既是盼望女儿性烈如火,那写下《鸟鸣涧》的姜妹妹,是真的她吗? 黛玉睡着了。 林如海轻手轻脚把她交给奶娘。 贾敏问:“我和姜妹妹都不去,你要不要带两个人走?”
她近日给如海选人,早就没有了十年前那种心酸难忍。 林如海知道“两个人”指的是“两个丫头”。 他早已想好:“不必了,多带了人累赘,让她们伺候你罢。”
丫头们不懂事,带着无用,也容易被人在内宅下手。 他……也不想家里再多人了。 现在就很好。 “我去把绯玉的名字告诉姜……” “姜姨娘派岁雪姑娘来了。”
外面人回。 林如海“妹妹”两个字卡在喉咙里,没说出来。 贾敏笑道:“这也算‘说曹操,曹操就到’了。不知她又有什么事。”
岁雪一阵风似的跑进来:“老爷,太太,荣国公府大管家来了,说带了国公夫人的信,还有话和老爷太太说。姨娘已让人好生招待着了,问老爷太太是不是现在就见?”
林如海神色不免淡了,看向贾敏,语气还柔和:“见吗?”
贾敏暗自气恼:“见罢。”
她已经够难了……够对不起如海了,家里又有什么话要说! 岁雪迅速去把赖大和他媳妇领了来,然后也不走,就在堂屋一站,等着听会说什么事。 贾家一来人准没好事!说不定就是要害姨娘的! 正房的丫头想请她出去,她装没看见。正房的丫头们也不敢大声说话,只能瞅着她干瞪眼。 正房五间,林如海和贾敏在东次间见人。 岁雪支着耳朵听。 赖大两口儿是服侍贾家的老人了,贾敏还是要给体面,便叫看座。两人递上信,在小杌子上坐了。 看姑老爷神色冷淡得很,赖大两口也不敢问怎么是姨娘管家了,等姑太太问什么再答。 贾敏看完信,深吸一口气,才递给林如海。 林如海看完,心里冷笑。 “岳母大人还有别的话吗?”
他问。
赖大忙站起来:“老太太说……”都是些保证绝对不叫林家女孩儿受委屈的话。 岁雪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 贾家想抢姑娘的孩子? 她觑着人不备,撒腿一溜,跑回明光院,把从正院听见的话一五一十说了! 姜宁把账册一扔站起来,然后又坐下了。 “老爷不会答应的。”姜宁有信心,“最多大姐儿去,二姐儿不会去的。”
她重新翻开账本算钱:“别忘了我是怎么来林家的。老爷怎么可能送我的女儿和贾赦同居一府。”
一年前她还不敢这么肯定,但林如海承诺过会让她自己养孩子。他一向言出必行。 二姐儿去贾家,她必然会跟去,林如海心得有多大才会同意? ——他真同意,她就咬死他!大家闹一场!有本事就杀了她好了!她绝不让女儿去贾家! 等岁雪歇过气来,姜宁给她也发了活,大家一起干。 派人回姑苏收拾老宅、往来运送东西、打点人手护卫……她的事还多着呢。 若这些活都是给她自己干的就好了。给别人当枪手真没意思。 姜宁一怔。 她想这些做什么? …… 两个时辰后,正院叫姜宁过去。 姜宁镇定地迈入贾敏房中。 贾敏和林如海后面都知道岁雪跑回去给她报信了,却没见她着急,情态和要她带孩子去云南那时大不相同。 贾敏便好奇,问:“妹妹不怕我们答应了吗?”
姜宁笑:“我信老爷不会。”
贾敏就看着林如海立刻动容了。 这两个人……一个已经动了真心,一个全然无心却似有心。 这就是她的亲大哥送她的礼物。 如海一点余地都没有留,直接拒绝了送孩子们给母亲教养。 看来,她必须要在娘家和如海之间做选择了。 贾敏让姜宁坐,笑道:“我再问妹妹一遍,妹妹确定不想带孩子跟老爷去云南?”
姜宁觉得这话里有坑! 贾敏给她挖坑干嘛?她们不是还挺和平的吗? 她忙低头:“若没有孩子,或孩子大一两岁,自然是老爷太太去哪,我就去哪。可我跟了老爷六年,只有这一个女儿,老爷年过三十,也只有两个姐儿,我着实不敢让孩子冒险。”
贾敏笑道:“妹妹慈母之心,我亦如是。可老爷远去云南,夫妻、父女长久分离,妹妹也忍心么?”
姜宁:“老爷是‘夫’,太太是‘妻’,我是服侍老爷太太的人,自是盼着老爷太太夫妻和睦。只我心想,连我都不愿让孩子冒险,想必老爷太太也必然不忍女儿受苦。”
贾敏还是笑:“妹妹真个懂事明理。”
姜宁:“只是我的本分,当不得太太夸赞。”
林如海开口:“你太太要随我去云南,想把黛玉——大姐儿留给你照管,你可行吗?”
姜宁震惊! 贾敏女儿不管了,身体也不顾了,要和林如海去云南?她怎么了? ……失心疯啦? “太太的身子——”她只能问出这个。 “妹妹不必担心。”
贾敏笑道,“老爷先去,我等过两个月胎坐稳了再去。黛玉回姑苏还好,去云南是万万不行的,只能托付给妹妹了。”
姜妹妹不愿同如海去云南,她愿意!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算什么夫妻? 大哥害得如海被调往偏院之地,她做妹妹的就能置身事外吗? 她是国公之女,名门闺秀,没了一个绮霜,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