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四十七章 坐忘之衣钵相传

第四十七章 坐忘之衣钵相传(1 / 1)

高道叶法善和司马承祯相识,关于叶法善后面再讲,有一次二人共同参加一个千秋斋节,晚上仪式结束后,二人各自安睡。半夜时,叶法善听到隔壁司马承祯的房间里有孩子诵经的声音,朗朗上口,颇有神韵,心里奇怪:“这老道士从哪里拐骗来个孩子,半夜不让人家睡觉,还逼着诵经,培养弟子也不能这样啊。”

于是就悄悄起来窥视一番,这一看可是大吃一惊,只见司马承祯房间里哪里有什么孩子,只见他的额头隐隐有个铜钱大小的白光,照得周围雪亮,诵经的声音就是从额头透出来的。后来叶法善常和弟子们谈起这事:“据《黄庭经》里的说法,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左神公子发神语,这正是司马先生达到的境界啊,真是高人啊。”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六月十七日(也有说十八日)司马承祯羽化,寿八十有九,这么算他出生在655年,反正是笔糊涂帐,没准两个时间都不对呢。据弟子说,老师羽化时有两只仙鹤绕着他的住处一直盘旋不走,有一团团白气从房间里升腾而起,直冲高空,后来进去一看,老师的遗蜕宛如生前。玄宗听说以后,深感惋惜,唉,以后再也见不到这老道士了,于是下诏褒奖了一番以后,加赠银青光禄大夫,赐号贞一先生,又亲自动手写了篇碑文。到宋朝政和年间,司马承祯又被著名的徽宗皇帝加了一个“丹元真人”的封号。司马承祯羽化以后,李白专门作了一篇《大鹏赋》: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在开头讲到苏轼的词里也曾提及此事。和王远知、潘师正不同,司马承祯著述很多,不过《旧唐书》并未提及,《宋史•文艺志》收录有《坐忘论》一卷,《服气精义论》一卷,《云笈七签》《正统道藏》等道门典籍中大多收录此二书。经考证,司马承祯的其他著作还有《修真秘旨》《修真秘旨事目历》《修身养气诀》《采服松等法》《修真精义杂论》一卷,《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一卷,《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图赞》一卷,《上清含象剑鉴图》一卷。《全唐文》还收录了他的奏疏、辞赋、天宫地府图、神仙可学论等作品。需要说明的是,《天隐子》是道教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其思想与司马承祯的坐忘论相辅相成,是研究司马承祯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虽然把它列在了司马承祯的名下,但很多学者认为并不是他的著作。司马承祯一生收了不少弟子,约有七十余位,其中不乏李含光、薛季昌、焦静真(女)等成就很高的弟子。下面简单讲一下接他衣钵的弟子,茅山十三代宗师李含光。姓名:李含光籍贯:广陵江都(扬州)出生时间:693年去世时间:778年主要成就:茅山十三代宗师主要著作:仙学传记、三玄异同论、真经、本草音义李含光本来是姓弘的,有道友可能会问,百家姓里有姓弘的吗?以前肯定是有的,现在可能也有,但比较少,主要是因为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太子的名字有个弘字,所以天下姓弘的都要避讳弘字了,于是有的改姓国姓李,有的改姓洪,李含光就是改成李姓了。等到可以不用讳这个弘字以后,据说只有极少人改回了弘姓,所以这个姓氏比较少。当然,关于避讳的事,很多史籍有记载,却多有不同,这里就不纠结了。李含光出身淳儒,老爸叫弘教威,是个大儒,还喜欢研究彭、聃之道,就是彭祖和老子这二位,老先生还有个正隐先生的雅号,和司马承祯挺熟悉,有机会二人还能论论道,所以李含光后来能拜入司马承祯门墙,父辈相识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李含光从小就受到父亲影响,不喜欢出去疯跑,而是喜欢在家里找个清静地方看父亲收藏的那些坟典。705年,十三岁的李含光就跑去洛阳的龙兴观做了道士,他出生时间就是据此推断出来的。729年,李含光来到王屋山,拜在了司马承祯的门下,司马承祯一看见他就说“真玉清之客也”,于是授之以大法,悉得其真传。司马承祯羽化以后,李隆基请李含光来京时对他说:“看到含光你以后,就感觉司马真人还活着呢。”

于是下诏让李含光接管王屋山阳台观,不到一年,李含光看到茅山一脉日渐衰落,就以身体不行,得回南方休养为由,向皇帝请辞回了茅山,致力于发展茅山道教,以后皇帝再请他去京城就再也不愿意去了,转眼就过了十几年。745年,李隆基终于把李含光请到了首都,六十岁的皇帝感觉身体不行了,希望他能给自己传点道法,主持道教科仪,李含光却推辞说:“陛下啊,我脚有病,走不了路了,形象太差,不能出任要职,您另请别人吧。”

然后又说:“我得回去了,我那小山头没人打理都荒败了,老师传下的真经秘箓也丢得哪都是,必须得收集整理啊。”

李隆基就敕令在他的小房子边上修了座紫阳观,说:“等新道观修成以后您再回山吧,这还有时间,您能不能传授点三洞真经啊?”

这次李含光总算同意了,在748年三月十八日,李隆基于大同殿受了经诰,并正式拜李含光为度师,作为弟子,送了件法衣当了拜师礼。史书记载,李隆基和李含光关系是非常亲密的,李含光曾经十三次上表,没事也要问问冬天来了,您冷不冷,夏天到了,您热不热。李含光早年曾四处搜求许谧、杨羲、陶弘景等人所传的经法,整理后献给李隆基,李隆基发现经书有所缺损的,一般也请他用楷书补齐。李含光所修纂的经书除上上面讲到的以外,还有《老庄学记》《周易义略》《内学记》等,但是很多作品都没能传世,只能从一些史料中寻得一鳞半爪。这些著述中,论三玄异同方面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相当深远,以后有机会了再单独聊聊这方面的话题。769年,李含光于紫阳观别院无疾羽化,寿八十七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父皇,请退位 超品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