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糜汉 > 第四百七十一章 三方势力 孔明孔明

第四百七十一章 三方势力 孔明孔明(1 / 1)

刘封下意识的暴怒反应,让刘备的嘴角浮现了笑意。

  论对人心的了解,刘备自认乃是当世翘楚。

  刘封虽曾经犯下大错,但他的本心不坏,或者说至少刘封对自己的孝心是如假包换的。

  不然他当年也不会选择刘封作为他的继子。

  正因为看重刘封的孝心,刘备当日才未曾处决他。

  世上又有哪位父亲,会不喜欢孝顺的儿子呢?

  当然以刘备的知人之能,他当然也知道刘封孝顺归孝顺,他的性格与刘禅相比,更显得酷烈冲动。

  而且刘备还知道,刘封心中是有着野心的。

  可以这么说,刘封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用得好了那绝对是有利于国家,但若是掌控不好,以他的性格迟早会闯出祸事。

  不止刘备也知道这一点,诸葛亮也知道。

  当年刘备将刘封带回成都幽禁在别院后,诸葛亮就曾私下谏言过他,他觉得刘备对刘封的处罚太轻了。

  虽然当年诸葛亮并未具体说出他心中合适的对刘封的处置,可十数年君臣相知,刘备是懂得诸葛亮在防范什么的。

  而诸葛亮的这种防范,源于刘封是他继子的身份。

  不然刘封再有能力,诸葛亮又岂会忌惮呢?

  对于忠义的诸葛亮来说,能够限制他发挥的,只有牢不可破的君臣界限。

  只是尽管懂得诸葛亮的劝谏的深意是什么,但刘备终究还是没能下的了那番狠手。

  与历史上不同,在今世刘封犯下的错并未导致关羽身死。

  这让刘备对刘封的恨意并没那么深,相比于恨意,刘备对刘封更多的是怒其不争的愤慨。

  再者今世还有着糜旸存在。

  可以说糜旸的存在,间接救了刘封一命。

  诸葛亮担心的无非是将来刘备、张飞、乃至他相继去世后,不服刘禅的刘封会趁机作乱,从而将大汉的基业毁于一旦。

  可在有着糜旸的存在下,这点担忧在刘备看来却是不足为虑。

  论年纪,糜旸比刘封还年轻,糜旸与刘禅之间的亲密关系,更是刘封所不能比拟的。

  而哪怕诸葛亮担心的那一日到来了,有糜旸在,刘封又如何能掀起风浪呢?

  糜旸的年轻与优秀,便是刘备心中最大的定心丸。

  既然心中已经判断出刘封将来对大汉的危害并不深,那么在父子之情的影响下,刘备心中自然会浮现起再度任用刘封的想法。

  特别是在大汉当下处于危急用的情势之下,再加上刘封在军略上,是有过人之处的。

  只是想归想,在正式任用刘封之前,刘备还必须好好考查他一番。

  显然刘封当下的反应,让刘备十分满意。

  刘备伸手为刘封拭去遮蔽在眼前的长发,他用充满期许的目光注视着刘封。

  “为父没有看错你。

  好好去梳洗一番吧,帝王之子,岂可如此蓬头垢面。

  待你梳洗完毕后,为父会公布对你的任命。”

  听完刘备温和的话语后,刘封的心中浮现一番暖意。

  哪怕眼前的这个人将他囚禁了将近三年,但他心中却从无对眼前这人有丝毫恨意。

  因为眼前这人,是他的父亲呀!

  刘封有些抽噎的退后一步对着刘备深深一拜,随后他便听话的朝外走去。

  刘备的话代表着,他现在已经是自由人,不必再呆在这处别院中了。

  只是刘封在经过刘禅身旁的时候,用隐含精光的眼神,刻意得看了刘禅一眼。

  刘封对刘备会俯首帖耳,但对刘禅却不会如此。

  刘封突如其来的对视,让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刘禅不禁吓了一跳。

  养在深宫里的花朵,在心性上又如何能与征战沙场的雄狮相比呢?

  得幸亏刘封在带有深意的看了刘禅一眼后便离去了,否则刘禅都不知道他下一步该怎么做。

  刘封与刘禅这两兄弟之间发生的这个小插曲并未瞒得住刘备,但刘备却并叫住刘封。

  等刘封走远之后,刘备似是觉得有些乏了,他便直接坐在院内的一处石凳上。

  坐下之后刘备看向刘禅言道:“你的兄长是一员良将。”

  说完这句话后,刘备的话锋陡然一转:“但你却压不住他。”

  说这句话的时候,刘备的语气中有着失望。

  其实莫说刘封,以刘禅的表现与年纪,他登上帝位后,又能压得住谁呢?

  诸葛亮与糜旸是忠于大汉不错,刘备也相信他们会从一而终,但忠于大汉与敬畏幼主,那是两码事。

  刘禅听完刘备的话后,脸上不禁浮现慌乱之色。

  他以为刘备接下来又要责怪他了。

  不过刘备今日特意带刘禅来见刘封,可不是专门换个地方来责怪刘禅。

  刘备接下来的语气,既有惆怅又有庆幸。

  “得亏你有个好表兄,只要你表兄在一日,封儿就永远不会威胁到你。”

  因为现在院内只有刘禅在,所以刘备在言语上也不顾忌什么了。

  刘禅无法压住群臣怎么办?

  这个办法在华夏千年的政治格局演变中,早已经有了妥善的解决办法。

  那便是找几位有足够威望,足够忠心的大臣作为刘禅的辅政大臣。

  让那些大臣的威望与天子的神圣性相结合,这样在刘禅彻底成长以前,大汉的政治格局就会整体上保持稳定的态势。

  刘备今日似乎想对刘禅说不少话,他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

  “近年来,朕感觉朕的身体不像以前那般硬朗,朕或许无法再看护你多久了。”

  在听到这句不忍的话语后,刘禅的眼中一下子布满了泪珠。

  他想走到刘备身前出言宽慰,可刘备却摆手阻止了他。

  刘备看出了刘禅脸上的担忧神情,而在那担忧的神情之下,还有着不少慌乱的神色。

  “朕今日之所以会让子晟行大将军事,除去为战局、人心考虑之外的缘故之外,还因为朕要在朕离开人世之前,为你构建好一个完善的辅政格局。”

  刚才在来的路上,刘备对刘禅解释过他今日所为的两层深意,但很显然刘备心中还有着最深一层用意。

  “朕很幸运,朕一生遇上了许多忠义之辈,没有他们,朕没办法重开大汉基业。

  你也很幸运,将来你也会有不少忠义之士辅佐你。

  但人可称忠义,他们身后所代表的派系呢?”

  “朕之所以能登上帝位,主要得到了元从、荆州、东州三方势力的支持。

  时至今日,大汉还是主要靠这三方势力所支撑。”

  在旁人面前,刘备从不会谈有关大汉派系的事,但在自己的继承人面前,刘备却不介意将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身为帝王,若一味相信大臣皆是忠臣,那是愚蠢,因为自古以来,人大多是利欲熏心之辈,如孔明、子晟之辈终究是稀少的。

  但哪怕是孔明,子晟这般的忠臣,由于他们的地位,由于他们的威望,他们的身边势必会渐渐聚集起一批心腹,这是他们能够发挥才能的关键,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身为帝王,若只是一味的厌恶,或者想凭借一己之力清除这种现状,那更是蠢上加蠢。

  帝王为紫微星,他或许可以不是夜空中最耀眼的那颗星,但一定要是最中间的那颗星星。

  帝王要做的便是居中持重,善于平衡各方势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独尊。

  在大汉的三大势力中,孔明为荆州系的领袖,益德为元从系的领袖,唯有子晟目前尚未明确的势力在后支持他。”

  说到这点,刘备心中也有些无奈。

  之所以糜旸身后尚无坚定的势力支持他,不是糜旸的地位、威望不够,实在是糜旸的身份不好界限。

  从家世而言,糜旸是板上钉钉的元从人员,可若从师传这方面来说,糜旸又可以算的上荆州系与东州系的人。

  不过凡事有利皆有弊,糜旸身份的模糊性反而给糜旸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好处,那便是他可以作为将来在大汉政治格局中的缓冲地带。

  要知道哪怕是相处多年,张飞虽说敬佩诸葛亮的品德与才能,但以张飞的性格,是不可能完全甘心居于诸葛亮之下的。

  以前张飞会甘心听从诸葛亮的调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可刘备终有一日会离大汉而去。

  一旦那一日到来,刘备很难保证张飞与诸葛亮的相处,会充满着融洽。

  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哪怕这种事只有一丝可能,刘备也必须提早做好防范。

  也正是心中有着这点担忧,将糜旸加入辅政大臣的行列,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在理清了心中的顾虑之后,刘备接着说道:

  “孔明、益德、子晟三人将来会是你的辅政大臣,你的大臣也只会是这三位。

  朕担心在朕百年之后,孔明与益德会有摩擦产生,一旦到那时你必须求助于子晟。

  而若单单一味给予子晟权位,不去加强他背后的势力的话,子晟纵使将来有心劝阻孔明与益德二人,恐怕也难有成效。

  他毕竟是晚辈。

  三位辅政大臣的同心同德不是大汉稳定的关键,唯有三方势力的相互制衡,才是维持大汉稳定的最佳保障!”

  在说这句话时,刘备着重加重了语气,因为这一句话攸关着大汉的将来。

  刘备没有给刘禅思考的时间,他知道刘禅也思考不出什么,他今日要做的就是让刘禅死记硬背下今日他说的话。

  刘备很快又说道:“自孝直死后,东州系一直群龙无首,正方倒是一直想继承孝直在东州系中的地位,但他的地位与威望皆不匹配。

  唯有子晟,他既是孝直之徒,若他继承孝直在东州系中的地位,天然就容易让人接受。

  同时他自身的威望与地位也足以匹配。

  所以近些年来,朕一直有意的将东州系的臣子派往子晟身边。”

  听刘备说到此,刘禅想起目前糜旸身旁的那些心腹,他顿时有恍然大悟之感。

  孟达,吕乂、法邈等人,不都是东州的中坚人物吗?

  在想到这一点后,刘禅心中对刘备不禁佩服的五体投地,原来在这么早以前,刘备就已经在开始下着一盘大棋了。

  这副眼光,这副格局,恐怕他一辈子也难达到了。

  刘备不知道刘禅心中的想法,他只是继续说道:

  “或许之前朕的那些布置只是在为子晟铺路,可一旦子晟来日真的成为大将军,那么凭借着开府治事之权,他成为东州系的领袖也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了。

  到那时候,三方势力在大汉互相制衡的格局,将会变得牢不可破,你的这个帝位也就会坐得十分安稳了。”

  当讲完内心中所有的想法之后,刘备不禁叹了一口气。

  若是刘禅能有糜旸一半的优秀,他又何必要如此谋划呢?

  唯有弱势的帝王才需要以制衡平衡朝局的方式来稳固自身地位,有强大威望在身的帝王,又何必顾忌这些呢?

  在多次的失望之下,刘备对刘禅的要求已然极低。

  他现在只希望刘禅能好好记下他今日的这番话,如此而已。

  刘禅再笨也明白刘备的苦心,见刘备没有新的话语要教导他之后,刘禅连忙感动地对着刘备深深一拜。

  “臣儿,必不会忘记父亲今日的教导!”

  刘备今日对他讲的话,充分体现了刘备一个好帝王,及好父亲的形象。

  不需要血腥杀戮,便可将大汉的未来安排的明明白白,这样的手段,当世还有几人能够拥有。

  刘禅诚心受教的表现,让刘备在叹气之余,也浮现了一些欣慰。

  刘禅最大的优点便是在于听话。

  当教导完刘禅之后,刘备见天色已然不早,他心中便动了回宫的消息。

  今日他与刘禅的对话,将来不会记载在史书之上,更不会被第三人知道。

  等刘备回到皇宫之后,一道刚到的军令,直接让他打消了想休息的念头。

  “南中急报:丞相大军为南中叛军所围,恐有倾覆之危!”

  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刘备一下子气血攻心,差点晕了过去。

  可他还是很快让自己镇定下来,他连忙看着前来报信的浑身带血的斥候,口中焦急地问道:

  “之前不是还说丞相大军正在与敌军拉锯吗?

  怎么情势会突然变得如此危急!”

  刘备的言语中充满了急切。

  刘备从未忘记当下大汉正在面临着两面作战的局势,但由于之前南中的战争陷入了拉锯阶段,他便将目光都聚焦在北方。

  可没想到他再次收到来自南中的军情,却是这样一个噩耗。

  孔明,孔明!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超品姑爷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父皇,请退位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乱世武夫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