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刘预的舰队终于抵达了一个叫白龙岛的地方。
这是一个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小岛,根据衣仲等人的说法,这是一个过往船队经常补给休息和躲避风浪的小岛。
刘预在船上早就观察过,这不过是一个方圆数里的荒僻小岛,但是上面居然有不少房屋和人烟。
等到船队停泊之后,刘预更加惊奇的发现这岛上的许多人竟然都是青徐两州的口音,剩下的应该是辽东郡的口音居多。
“这孤悬海外的小岛,竟然有这么多青徐两地的人吗?”
刘预对于这么一个从来不知道的海中小岛竟然有这么多汉人,感到十分的惊讶,不由的向身边随从的衣仲询问。
“这白龙岛属于带方郡,是由西南两侧进入乐浪和带方的必经之地,原来这岛上的中原人可比现在多出好些,不过这几年中原战乱,乐浪、辽东也屡受高句丽的侵扰,现在来这里停泊休息的人比以前少多了,早就没有前几年的繁盛了。”
衣仲讲解了一大堆之后,刘预才发现,秦汉的先民不仅在大陆之上建立了强大的文明,就连海洋也早已经被汉人征服。
自汉武帝讨平卫满朝鲜,在朝鲜故地设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开始,从青、徐二州往来辽东和四郡的船队就穿梭不息,凭借着强大的文明和武力,成为了东海之上唯一的强者。
不过,自八王之乱开始,不仅航海行商大受影响,更加严重的是,失去中原朝廷的支援后,占据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带方两郡频频受到北方高句丽和南方百济的侵扰。
按照原本的历史,在西晋朝廷灭亡之后,中原沦丧,辽东也全部落入慕容鲜卑之手,在乐浪、带方两郡的数万汉人彻底陷入蛮夷包围。
哪怕是在如此恶劣的境地中,这些汉人也没有轻易的背弃父母之邦,依然顽强的抵御高句丽和百济的蚕食。
根据后世的考古发现,在中原沦陷一百多年后的5世纪初,在乐浪、带方两地都发现许多使用东晋年号和官衔的汉人墓铭和砖铭,证明乐浪,带方的汉人城镇和地方政权组织继续奉东晋正朔,并未轻易向高句丽或百济屈服。
在白龙岛休整一天,补充了淡水之后,刘预的船队又继续出发,这次是乘着风向,从白龙岛转而向南,百济马韩之地在带方郡之南,半岛的最西南方位。
这只颇有声势的舰队向南航行不久,就遇到了一直悬挂西晋郡守属军旗帜的船队。
这只船队规模甚小,只有两艘双桅船,在刘预这艘三桅槽船身边显得有些羸弱。
“是带方郡太守的船,他们问我们是谁,要去哪,干什么。”
衣仲在刘预身边解释道,他远远的看见了那两艘船打出的旗帜信号。
“带方郡太守是谁?”
刘预问道。
“张统,听说他还自兼乐浪太守。”
衣仲回答道。
“没听过这个名字啊。”
刘预自负博学的脑海中,并没有张统这个人的什么事迹。
“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张辽张文远。”
“就是那个屡败孙十万的张辽?”
刘预有些小激动,想不到在茫茫大海中,竟然能遇到三国名将张辽的后人。
“呃,将军你说的孙十万是吴主孙权吗?”
衣仲略有些疑惑,他也算见多识广,但并没有听说吴主孙权有一个“孙十万”的诨名啊。
刘预知道衣仲不可能知道这个破梗,也就直接没有搭腔。
那两艘带方郡太守的船在发现刘预这只船队的时候,并没有惊慌,因为知道如今的东海之上,有实力的海商和海盗都是晋人,能聚集这么一只颇有规模的船队,不可能是海盗,多半是青、徐两地的哪家大海商,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的发神经冒犯带方郡太守。
刘预在知道对面船上的带方郡太守张统是张辽的孙子,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带方郡太守陡然升起不少好感。
他命令靠近后,放下小艇,派衣仲携带一些礼物,去拜见这位张太守。
衣仲上了张太守的座舰之后,按照刘预的吩咐,就说自己是东莱太守刘预治下的水军,因为去年冬天百济寇略带方郡的时候,曾经杀死十几个东莱郡商人,这次就是奉了东莱太守之命去问罪的。
在听到这支船队是去找百济马韩人兴师问罪的,带方太守张统第一反应就是惊诧,要知道一郡太守是没有擅自兴兵伐罪的权力的,这是赤裸裸的违反朝廷法度了。
不过张统自己也没有很强的底气说一些反对的话,毕竟他的两郡太守还曾是自己自称的呢,而且他对高句丽和百济兴兵的次数早就不止一次了。
而且,百济国的比留王近几年数次侵掠带方郡南部,要不是张统忙于对抗北方的高句丽蛮子,早就想收拾这帮惹人厌的马韩土人了。
张统对于这个新任的东莱郡太守刘预有所耳闻,知道他就是刘伯根叛军的大将,是归顺之后走了摄政东海王司马越的路子,才得的这个一郡太守。
不过这东莱太守此番行事倒是符合张统潜意识里的莽夫形象。
竟然打着替几个商人报仇的名义,非常的不庄重啊,为了几个身份底下的商人兴兵简直轻率,自古兴兵都要喊一个大义名分的。
而且张统记得去年百济侵掠的时候只是杀死了几个晋人豪强的部曲,并没有杀什么东莱郡的商人啊?
不过,既然有人愿意千里迢迢跨海去教训一下百济的野人,张统是什么高兴的,他对着衣仲勉励了一番,甚至说如果得胜返归的时候,可以顺路到带方、乐浪,他愿意好好招待一番。
其实,张统想着既然东莱郡能有这么一直船队,如果建立好了贸易渠道,就可以在朝廷支援断绝的当下,用互市为乐浪、带方两郡换取补给,以此来增强实力,对抗越来越步步紧逼的高句丽人。
衣仲忙不迭的全都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