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张郃率部攻破昌黎城,尽收辽东军所囤积的粮草辎重,劝降俘虏五千人。”
“七月下旬,贾诩扫平辽西匪患与辽东各部军队,前往昌黎与张郃汇合。”
“八月初,大军越过虑山,攻克扶黎一路东进。”
“八月中旬,王峰率领偏师连克宾徒、徒河等地,辽东属国望风而降。”
“八月下旬,张郃部破无虑城,一路所向披靡,先下辽阳后破望平,屯兵玄菟郡侯城。”
“九月,张郃部攻克侯城,玄菟郡尽归北军所有,贾诩兵锋直指辽东郡。”
“十月初,大军攻克辽东全境,贾诩以叛国罪斩杀公孙度一家老小八十余口。大军东进番汗城,兵锋直指乐浪郡。”
“十月中旬,乐浪郡归降,贾诩引大军回返。”
至此,历时四个月的辽东战役,以北军大获全胜而告终。陈风听着汇报,满意地点着头。这一战多是动用幽州驻军,中央只调动了八千人参与战役,但是战果却是斐然的。经此一役,河北汉家之地才算是尽数归于北军之手。陈风看着底下满脸笑容的大臣们,笑问道:“辽东已定,诸位对接下来的治理可有想法。”
吏部主事司马防出列道:“辽东新定,还是求稳为上。辽东大量士族门阀都是公孙度的拥护者,早已习惯了公孙度统治时期的制度。我建议均田制在辽东可延缓实施,以免再现乱局。”
司马懿立刻出列道:“非也,大人只看到其一却不见其二。此时北军刚刚攻克辽东,如果不能在兵锋正盛之时实行新政,往后在行推广就不是易事了。”
看着出言反驳自己的儿子,司马防老脸一沉,沉声道:“乐浪郡全郡不战而降,多是士族门阀带头,如今马上在乐浪郡实施均田制,却直接危害了他们的利益,这不是逼着乐浪郡反?辽东不稳,那我军平定辽东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届时还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稳定辽东局势,得不偿失。”
言罢,他对着陈风一揖,朗声道:“请主公三思。”
沮授点了点头,也附和道:“建公(司马防字)大人所言甚是,均田制于国有大益,但治理一地如烹小鲜,切不可操之过急。”
荀攸摇头道:“辽东以战而定,民心本就不稳,均田制可有效聚拢民心,何乐不为?”
刑部主事杨彪捋了捋胡须,也发言道:“施良政,亦需有人执行。辽东不比并州,此地苦寒又距离我们的军政中心甚远。如遇变故,我们鞭长莫及。此时如果求稳,还是应当延缓改变当地现有政策才是。”
……陈风听着堂下的争论,面上虽然带着笑意,但是内心却已起波澜。从他出兵塞外以来,每征服一地,所做之事都是在削弱各地权贵对地方的影响力,增强底层百姓的收益。但现在看来,他做得还远远不够。眼前堂中的人虽然不多,但是足以代表汉朝官场主流的思想。在他们看来,所谓民,泛指各地士族豪绅,而并非黎民百姓。在他们看来,政策是给到士族的,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认可,便等于得到一地百姓的拥戴。这种思维在汉朝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在更加遥远的朝代也是如此。陈风没指望立刻就能纠正在场所有人的想法,再者他们所虑的也并不无道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河北之地实行均田制只是一个起步,逐鹿学院斩断世家大族对于人才的垄断也只是一个开始。但这个开始绝对不能因为任何阻碍而停下脚步。陈风伸手示意堂中众人停止争论,大家也将目光全部汇聚在了这个年轻的领袖身上,等待他做出最后决策。陈风缓缓起身,言道:“均田制乃北军之政,辽东既已归属北军,又有何道理另当别论?你们皆觉得此乃德政,又为何不敢去做?此事莫要再争,辽东之地若有变故,且看他们的堡垒能否挡住我北军的兵锋。”
陈风此言一出,荀攸、司马懿等人纷纷拱手言道:“主公英明。”
而沮授则是眉头一皱,还想再劝,陈风却挥手打断,继续言道:“辽东之地虽为幽州所属,但毕竟与幽州的军政中心相距甚远。吾意,在辽东设置都护府,独领辽东郡,乐浪郡,玄菟郡三郡。同时将辽东属国并入玄菟郡。辽东军政皆由都护府全权负责,并训练精兵,严防北面高句丽趁乱打劫。”
见陈风心意已决,众人也不再多言。政治本就如此,无分立场和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看法。而北军最让陈风满意的地方就在于,不管政策如何决定,只要方向定下,众人就会齐心协力去推动和完成它。没有内耗的集团,才是一个凝实的拳头,一个可以击碎一切阻碍的铁拳。沮授叹了一声,随后拱手问道:“不知主公对于辽东都护府,可有人选?”
陈风笑道:“贾诩可有推荐的人才?”
荀攸出列言道:“贾诩大人对于张郃与王峰两位将军可是赞不绝口啊。”
陈风哈哈大笑道:“我北军儿郎,皆是文武双全之辈。既如此,那就让王峰留在辽东总览辽东军务,调幽州别驾阎柔担任辽东都督。”
随后他看了看司马懿,犹豫了一下,还是将目光转向了沮授,问道:“可有合适人选推往辽东总览政务并实施均田之政?”
沮授稍作思虑,便笑道:“倒是有这么一人非常合适。”
陈风赶紧问道:“何人?”
沮授笑着道:“徐庶,徐元直。”
陈风恍然,他一拍脑门,有时候帐下人才多了也是种幸福的烦恼,差点就遗忘了此人。自己手里明明抱着这么一尊人才,却一直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徐庶之前一直在帮助司马懿统筹河北各地均田制的实施,对于新政可谓是了如指掌。再者他在岗位上也政绩卓著,均田制实施以来,他处理了大小数十起事务,都能妥善解决,也赢得了北军议阁一片好评。让他去总览辽东政务,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而对于陈风来说,让年轻的徐庶去往辽东历练几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初黄权不就是这样历练出来的么。等他功成归来,便可直接选入议阁,充实谋臣群体。于是,陈风点头道:“既如此,就委任元直总领辽东政务,从逐鹿学院和各地储备人才中挑选五十人,随同徐庶前往治理辽东。同时,通知卢植大人,巡抚辽东。”
随后陈风想到了什么,笑道:“此次平定辽东,张郃功不可没,昌黎大胜,更是缴获大量粮草物资,使得辽东元气大伤,让战事不至于迁延日久。既有大功,便将其召回阴馆,调入军事府。”
在座的大臣们都会心一笑,他们早就料到张郃迟早会重获陈风重用,只是没想到张郃自己也如此争气罢了。宣布完对张郃的嘉奖,陈风将目光转向兵部主事张硕,笑着说道:“张家真乃一门忠烈,这次辽东战役,张乐、张射、张书皆功不可没。特赐忠烈世家牌匾,等三位小将军归来,一同调入张汤麾下。”
张硕闻言,大为感动,急忙拱手谢恩。对此,堂中众人眼中除了羡慕之外,并无不满。毕竟张家在北军有如今这个地位,是实打实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早在陈风的父亲陈雄还是雁门太守之时,张汤、张硕便是其帐下将领。当年雁门关一役,雁门关的将士十不存一,校尉也仅存韩庸、汲骞、张汤、张硕四人。张家可谓是北军起家最早的班底。随着北军的发展,张硕的五个儿子也相继奔赴战场,其长子张礼更是血洒幽州。而如今,张硕为北军兵部主事,张汤任职于军事府,更是独领最精锐的一部北军。张硕余下四子也个个都是军中将校。他们,担得起如今的地位与荣誉。忆起往事,陈风眼中充满了沧桑,但他很快就掩藏下了自己的情绪波动。随后淡淡的言道:“辽东之事暂且如此,西域商道进展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