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李世民突然下了一道退位诏书,一下子砸懵了所有的人,其中最懵的人就是李泰。李泰不知道李世民这是什么意思,突然让他登基,他不知道该不该应承。脑子里最后一丝理智强行地劝住了自己那颗燥动的心,逼着自己冷静下来。如果李世民说的是真的,那说明自己的太子之位极稳,登基就是个时间问题,早晚都是你的,那你急什么?如果李世民说的是假的,那说明自己的太子之位不稳,登基是个未知数,这道诏书就只是个试探,那你急什么?既然左右都是不急的好,李泰当即表态绝不接受皇帝提前退位。天底下有哪个太子不急着早点坐上龙椅,一锤定音才能永无后患,一天没有登基,就不知道那位置跟自己到底有没有缘。李泰表面上如同冰封一般的无动于衷,内心里如同沸水一般的来回翻腾。他知道无论如何他都得先真心实意、竭尽全力的带头反对皇帝退位,他带着百官到皇帝的寝宫准备跪殿,可巧长孙无忌的大军回来了,于是他赶紧带着百官出城迎接。长孙无忌第一个快马进城,百官随后也都进了城,李泰却去了献陵和昭陵。过年刚拜祭过献陵和昭陵,李泰这一趟去的可以说虽无过犯却也没有必要。李泰并不是去拜祭谁的,只是想找个由头脱离众人的视线,这么大的事,他必须要向李淳风讨个主意。李淳风二话不说,当即掏出一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就地摆了个阵,嘟嘟囔囔地研究了半天,最后的结论就是现在不宜登基。有了李淳风的这句话,李泰的心彻底安定了下来,进城就听说魏徵病危,加上长孙无忌强横地驳回了皇帝的诏书,这件事就这么拖住了。李泰以为这事就算过去了,没想到老爹一闲下来,又想起要退位的事了,李泰是好话说了三千六,硬话说了六千三,怎么说都没用。皇帝也懒得跟他说了,直接找李淳风,想让他给挑个好日子让李泰登基,没想到李淳风一张嘴就是风水、阴阳、吉凶、祸福……李世民也没听明白多少,反正结论他是听懂了,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不是退位的最佳时机。“不错,这事干的漂亮。”
李泰笑吟吟地看着李淳风:“直说吧,想让我怎么赏你?”
“我倒不稀罕什么金银财宝,你要真心想赏,就赏我个十年不见袁天罡。”
李淳风一句话把李泰给逗笑了,袁天罡那是有名的见首不见尾,想见他一面比登天也容易不了多少,居然还有人特意不想见他。不过这个还真没办法答应,因为李泰也不知道袁天罡什么时候会在什么地方出现,缘分这东西想来就来,不想来怎么求也不会来,根本就不受人的控制。李泰微笑着问道:“我阿爷又和你提大唐国运的事了?”
李淳风无奈地点了点头,故意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耸了耸肩:“多亏我下手快,先把墓地找好了,死也有地儿埋了。”
“你要是真能测,就测测呗,我阿爷不会因为这个事治你的罪的。”
李泰两眼放光地说道:“其实我也很好奇大唐的国运如何。”
“说实话,我以前测过,现在再测居然变了。”
李淳风懊恼地叹了口气,低着头,恨恨地直咬牙:“国运是不可能在短时期之内有大的变化的,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错。”
“呃”李泰若有所思地看着李淳风,弱弱地问了一句:“先前如何?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反正是变好了。”
李淳风也没细说,他站起来,拍拍衣襟,一脸地沮丧:“不是我和你夸口,测算之事还从未失算过,这遭真是奇怪。”
“有失误才是正常的,一次失误都没有,那除非是神仙降临。”
李泰赶紧安慰他道:“你也不要多想,说不定哪次是算错了,你再多算几遍就是了。”
“找不到错误,重复算一万遍又有什么用?”
李淳风敷衍地朝李泰拱了拱手:“臣拜辞了。”
李泰摆了摆手,看着他走出了房门,心里莫名其妙地翻腾,大唐的国运和原来不一样了,是不是跟自己有关系?李泰在屋子里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多圈,不住地思量着李淳风的话,怎么想怎么觉得跟自己有点关系。自己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原历史中的许多事都被改变了。不说别的,就说自己所处的位置,大唐皇太子怎么都是跟国运沾点边的人物,毕竟他一句话就可以影响到政坛风向。第二天早朝,李泰如愿以偿地看到了老爹意气风发的样子,李世民精神抖擞地坐在龙椅上,笑眯眯地看着文武百官。上到太子,下到百官,无不为皇帝亲临大殿而感到心潮澎湃,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说话的声音都大了。很顺利地处理了几件事情之后,大家都以为皇帝要下朝回宫了,没想到李世民突然又颁布了一道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