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试成绩出来时,云绣并不感到意外。轻松过线,成绩排名第二。她考前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便自信能够过线,只是没想到只排到第二名,看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北上面试的行程是孤独的,云绣坐在面试教室外的走廊里等候,想着如今同学们为前程各自奔忙,见面已少,只怕今后天南海北,相遇更难,不免生出些惆怅来,眼睛便盯着初试成绩单看,第一名的分数可真够刺眼的。 除了英语,其他各科成绩皆高于她。 “那个第一名,就是冯老师的学生吧?”
“本科生不是不分导师的吗?”
“我的意思是,这个同学跟着冯老师去做过田野调查了。”
“哦,难怪笔试成绩这么高,都赢在起跑线上了,面试更不用说了。人家这田野调查点都已经定好了吧?”
…… 排在云绣身后的两个学生窃窃私语。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学科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强调“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就是要参与到别人的生活中,与别人一道“同吃同作息同劳动”,以切身地感受他人的生活与文化。 这种方法最早由英国学者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按照他的主张,调查者应该在调查地区长期居住,至少居住一年,学习当地语言,投入当地的生产生活,搜集第一手资料,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 面试教室的门从里打开,上一个学生走出,教秘随之而出,喊了云绣的名字。 轮到她了。 这不是云绣第一次见冯华通。两年前,冯华通应昆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邀请,出席昆南大学的民族学学术会议,会上讲了有关边疆跨境民族研究的议题。发言者发言结束后师生可以自由提问,云绣倒是没有向冯华通提问,而是就另一位老师的发言提了些问题。 云绣还记得,那时她提出的问题是,她认为白族“绕三灵”的传统节日并不是简单的生殖崇拜,她还列举了一些论据。只是最后这个话题不了了之。 云绣没想到会议结束后,冯华通竟找到了她,笑着问她怎么会有那些想法,云绣进一步说了些她在田野调查中获得的信息,冯华通点头认同过后,开始谈起云绣结巴的事情。 云绣清楚无比地记得冯华通当时的话:“一个口齿不伶俐的人,要做田野调查很难。没想到你能坚持下来,还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思考角度。如果你想继续学下去,将来可以考虑来考我的研究生。我叫冯华通。”
再次见面,云绣以为冯华通已经不记得她了,不料她刚做完自我介绍,冯华通便说道:“我记得你,你跟我讨论过‘绕三灵’的事情。”
被人惦记,尤其是被心仪的导师惦记,不得不说这是件喜事。 又听见冯华通说道:“不过我们招生很严格,我不会因为对你印象不错就放低门槛。”
云绣赶紧敛了情绪,点头:“老师,我会认真作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