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他家中的田产就从一千亩一下涨到了五万亩,这还只是第一年。几年下来,他家成了他们当地的最大地主,总田产达到了三十万亩!”
朱瞻基目瞪口呆,这个增涨速度,也太夸张了吧。不过一想到两淮盐运使有多少的油水,这个速度又好像不太奇怪了。朱棣冷冷地说:“还有盐课提举司提举,家中田产十七万亩。巡盐御史家中田产十二万亩,盐课巡检司巡检,家中田产不下八万亩……”他念出了一串数字,真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朱瞻基愤怒地说:“他们怎么敢的?”
“就是这些蛀虫,趴在大明百姓的身上吸血。陈渊说得好啊,要是不现在处理了,等到后面,他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怪物,后面的皇帝想改也改不了了!”
本来朱棣听陈渊的话,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哪有他说的这么夸张啊。可是当他找锦衣卫调查了一下相关人员的家产,也是被吓了一跳。这些人太有钱了,有钱得让人有些害怕。所以为了后世子孙,朱棣决定对盐业下手了。这时候隔壁还在吵闹,陈渊冷冷地说:“好了,有什么好吵的?”
终于,大家都闭嘴了。陈渊这才说:“这是陛下明发的圣旨,是没办法更改了。反正盐引还有一年的寿命,你们手上有盐引的,尽快换成盐吧。”
所有人无奈了,有人说:“可是盐场的盐是有数的,这盐场外面不知道排了多少的商人,有的都排了十多年了。哪里可能一年之内,就能把盐全部换掉的啊?”
陈渊冷笑了一下,这种情况全是他们故意造成的。他们就是要人为的造出一种盐很稀缺的景象,这样才有理由把盐价抬高。所以他们才会对晒盐法视而不见,明明晒盐法能让盐的成本大大下降,同时产量也大大的提升,可是他们就是不学。陈渊说:“排队没关系,扬州不是还有一家盐场嘛,长泸盐场根本就没出现过排队现象。他们只要拿盐引过去,有多少可以兑多少。”
长泸盐场就是朱瞻基的盐场,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谁的盐场。大家心里一阵不屑,所以这就是陈渊的底气?他是想用一家盐场来对付他们几十家盐场?是不是有些自不量力了?陈渊对他们说:“好了,圣旨本官念完了,你们也有了准备,可以走了。”
“在下告辞。”
大家都离开了,可是几个官员刚出来,就有人凑了过来。一个下人说:“江大人,我家老爷想要有所动作,你看……”两淮盐运使江益淡淡地说:“别太过份,搞出大事,本官也保不住你们。”
“明白,我们不会亲自动手的,肯定有替罪羊。”
“行吧,过两天,本官就会称病不出,你们看着办吧。”
“多谢大人。”
不管是当官的,还是不当官的,对这道圣旨都是十分的不满。要是没了盐引,江益不知道会少赚多少钱。他没办法反对,可是要是这边搞出事了,也许皇帝会收回成命。所以他就任由那些盐商去搞事,他就假装不知道。所有当官的全部装瞎了,而盐商们也聚集到了一起,开始商量起对策来。盐行总会的会长张少荃说:“这下所有人都团结起来了吧,没有人再有反对意见吧?”
“没有,会长,你就说个办法吧,我们要怎么办?”
“就是,这种事我们绝对不能认,一定要大搞一次。”
张少荃笑了一下说:“这个好力,对了,大家手上有多少盐引?”
“这就没法统计了,我这里还有洪武八年的盐引呢,到现在都没换掉。”
光是洪武就有三十一年,再加上建文,还有永乐这十多年,这都是五十年前的盐引了。张少荃冷笑一声说:“他不是说长泸盐场没有人排队嘛,明天就让大家去排。有多少盐给我换多少盐,把他这个盐场的盐全部买光!”
“是。”
在场的人全都是财大气粗之人,要买光一个盐场的盐,并不是什么难事。张少荃继续说:“还有,我要在咱们的地盘之内,从明天开始,全部涨价。现在盐价是多少钱一斤?”
“扬州这边才两文钱一斤,偏远的地方也不过十多文钱一斤。”
“就是,这么便宜的盐,还要怎么样嘛?”
其实这些人是以偏概全了,有没有两文钱一斤的盐?当然有,可是那是什么盐,那是私盐,而且质量是最差的。但凡是官盐,就没有低于三十文一斤的,质量越好越贵。雪盐从长泸盐场出来,不过二十文一斤,可是盐商们卖给别人,却卖一百文一斤,这利润全都让盐商们给赚去了。这也是陈渊他们为什么要对付盐商了,上头赚不到钱,下面吃不到低价盐,所有的钱全让中间的盐商给赚走了,凭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