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德说,愿意种地蛋的有一半多的人,但是,后来统计核算种子数量,无一人肯出钱买。拂云傻眼了。怀疑地看向李大德,“村长,你都以人格担保不会让大家亏钱,为何大家还不敢种?”
李大德:“……”他敢保证,他的人格没有问题!“咳~你别用这种眼神看我,问题,还是出在你的种子上。”
“种子都是好种子,不可能有问题。”
“不是种子好坏的问题,是种子的价格,太贵,大家出不起钱。”
李大德道。“可这地蛋,去镇上买也是四文钱一斤,价格合理啊。”
宋云东去收时,是最后一批,许多农户也坐地起价,卖的四文。李大德说,四文钱一斤是合理的,可一亩地算下来,少说也得要两百斤种,相当于一亩地,就得去八百文钱。“一亩地需要那么多种子?”
拂云愣了。“只怕还不够哩。”
“……”这就尴尬了。拂云没种过这东西,没经验,只想到了收成,忘了种子的投入。她又在心里算了笔账,算清楚了才开口道:“村长,咱们之前说的收入二到四两银子,是按瘦的地算,算的低值。若是肥一点的地,好好养护,收个三千多斤,赚六两银子也没问题,这点种子都不愿买?”
李大德道:“我知道你的意思,就算是按瘦的地来算,有一二两进项也比种花生强。问题就在于,有少部分人家,空出了两三亩地,若都种地蛋,一要就是二两多银子的种子。咱村你是知道的,没几人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再者,虽说你保证,种出来后不管怎样你全收,可咱们农民,是靠天吃饭……万一天干,或是暴雨天,河水上涨淹了地,收成减半还好,可若种不出来,几两银子都烂在了地里,大家又该怎么办?”
拂云压根就没想到那么多可能性,现在听李大德说起,才知自己见识短了。这个时代,农民的日子,丰一年贫一年,没有定数,全看老天爷脸色。拂云想了想,道:“村长,咱李家村临河,倒不怕干旱,可以引水灌溉。”
“还有洪水呢,七八年就发过一场大洪。”
“这个……”水再大,也淹不到高地。李大德叹了一口气,劝说道:“翠花,我知道你也是为大伙着想,可这对咱们老农民来说,风险太大,无人敢种。”
“再者,动辄二三两银子,大家是真拿不出来。听老头我一句劝,这地蛋,种不得。”
“若真亏了钱了,那咱就两头不是人了。你还是得听老人言,我种了一辈子的地,什么情况都见过,这事儿真做不得。”
“大家都穷惯了,随便找点吃,这日子啊,也能凑合下去,就别折腾了,啊。”
李大德摇头晃脑走了。但他留下的话,就像一团棉花,轻飘飘的堵在拂云胸口,上不去,也下不来,难受极了。拂云从来不知,穷人的生活竟是这么艰难,艰难到,穷习惯了,就不肯折腾……或者说,不敢折腾。身子往后一仰,靠着石墙,冰凉的感觉从后背传来,浇凉了她的一腔的激情。可不折腾,又怎么才能过上好日子?拂云心里一片愁云,她不明白,为何赚钱的事也不肯做,哪怕他们只用担那么一丁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