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就是死在了大乾的炮火下。二子也是被抓了壮丁,只不过不是被明军抓了,而是被唐军抓了当壮丁。当然了,现在不能说是被抓了壮丁了,而是说支援大军作战,自愿帮助大军运输物资。结果呢,同样是一去不复返!巧得很,她的二儿子也是死在了嘉兴城下,当时大军进攻嘉兴的时候,动用民夫挖掘壕沟。碰巧,她的二儿子就是被明军的火炮给炸死了,要知道当初的所谓嘉兴战役里,进攻方的大乾王师,包括民夫在内,一共也就阵亡了也就百来人而已。她的两个儿子都是死在了嘉兴城,一个死在城内,一个死在城外,一个在明军阵营里,一个在唐军阵营里。此外,由于她的二儿子是以一名民夫的身份死在了镇江城下,并不是军人,所以当时的大乾军方甚至都没给这个母亲寄一封阵亡通知书,至于抚恤什么的就更不可能了。当年大乾窘迫到连官员的薪资都发不过去,抚恤这玩意,连正式军人都没有,民夫就更不可能有了。也就只有大乾成立后,才给统一战争期间牺牲将士家属发放抚恤金,但是依旧不包括民夫!她的三儿子,倒是躲过了战乱时期,然后年纪大了娶亲生子,老老实实的重地熬着日子。但是崇祯十七年,为了挣一份工钱,她的三儿子就跑到了铁路工地上务工,虽然也干了几个月,拿了些许工钱。但是本来家中农活就重,他不单单在家中干农活又跑去铁路工地上做工,如此几个月下来铁打的汉子也撑不住啊!短短半年就是累到了,而且是一病不起,不足半个月就是撒手而去!老妇人三子的媳妇本就是个体弱多病,丈夫去世后所有的重担都挤压在她肩膀上,而她一个弱女子怎么撑得住!为了活着,她拼命的纺纱织布,带着孩子和年老的婆婆种田!最后,她也死了!去年秋天,收割水稻,迎来丰收的时候,她倒在稻田里并再也没有能睁开她的眼睛!留下了三个孩子和一个五十多岁的婆婆!那个老妇人并没有说的多么煽情,只是很简单直白的说着,甚至都不是主动说,而是楚行问问了,她才说。可惜,她说的是当地的土话,楚行听不懂,一旁的几个地方官员充当了临时的翻译。楚行时甚至都能够听出来,这些几个地方官员临时翻译的时候,还故意艺术化了一番。隐瞒是不敢隐瞒的,但是同样的事,用不同的词汇翻译自然是能够表达不同的意思的。楚行也不在乎!他环视一圈,然后把目光落向了老妇人身后的三个孩子身上,这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女孩最小,约莫有六七岁。大的男孩应该有十二三岁的样子,但是看相貌和手上的老茧,就知道是从小下地干活的老农民了。略微小一些的男孩估摸十岁左右,同样也能够看出来,是个天天下地干活的小农民。那个女孩子,纵然年纪小,身体也瘦弱,似乎还有些怕生,但是楚行也能够猜得出来,哪怕是年纪小,但是也应该是平日里帮家里做事了。如此的一家四口,还能活着,挺不容易的!楚行站起身来,然后想说什么,本来他是想要让当地官员做一些特殊安排的,或者是直接留下部分金钱资助他们,但是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区区帮助一个家庭,这种事在楚行看来不值一提,他此时此刻想的是全国范围内,那么多类似的贫寒家庭,该怎么让他们摆脱该死的现状。这个村子里虽然这户人家最穷,但是楚行一路走过来,就是看见了还有几户的情况并不比这家好到哪里去。区区一个普通的村落,就有几户这样的家庭,那么放到全国范围那么有多少?楚行无法想象!此时,那个年纪略微大一些的男孩子虽然受限于见识,实际上到现在都不知道出现在他面前的楚行是什么人,哪怕是知道皇帝,但是他也不知道皇帝具体是个什么概念。但是他却是知道,眼前的这个楚行以及其他人,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能够接触到的大人物。而只要这些大人物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自己一家的命运!但是他却是不敢开口,只能是这么看着楚行等人!虽然他此时此刻只要做什么就能够改变命运,但是他无法确保就一定是好的!此时楚行也是看到了他的表情,他隐约也是猜到了这个少年在想什么,无非就是想要抓住这辈子唯一能够遇上的机会,改变命运而已。实际上楚行更加清楚,这个年轻人根本就不用做什么,自己也不用做什么,今天过后,这个村庄定然会迎来当地官府的重视,若干年后如果楚行还再来浙江的话,再看到这个村子,那么定然又是一个周庄。官府兴许无法改变全省人的生活,但是改变区区一个村子那可是简单的很。但是,楚行现在脑子里想的就是如何改变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这一类极端贫寒的家庭的生活。楚行没想着奢求太多,至少,得让他们活着!活着,就是他们,也是自己最大的奢求了!当御用专列抵达杭州城的时候,众多原本还担心无比的官员们,此时也是放下心来。他们还担心楚行因为之前突击视察的村庄,从而导致大怒呢。但实际上,楚行并没有和他们想象的那样暴跳大怒。从头到尾,楚行都是以一个旁观着的角度去看待诸多问题的,不管是好的,还是说坏的。所以,视察完后楚行并没有训斥任何一个人,因为没有这个必要,而且骂两句也是改变不了什么问题。因为很多问题,并不是说一个家庭一个村子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问题。要改变这些,需要的是从全国的高度去通盘考虑。在楚行初步看来,根源还是在土地上。虽然说农村生产的效率低下,粮食产量、官员不作为等问题也存在,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主要问题,而是属于次要的问题。其根源上,还是在于人多地少!由此延伸的一系列问题才是导致大乾依旧有着如此众多的贫困家庭!连活下去都是奢望的极端贫困家庭!而这,也是更加坚定了楚行的对外扩张的决心:他要为大乾的子民取得生存的土地,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什么开疆扩土的虚荣感,而且切切实实的为了解决民众的生存问题。南洋地区的彻底本土化进程必须加快,加大,此外澳洲的大规模移民也是必须提升日程。最后更重要的是美洲!之前定下的若干年内移民二三十万的规模现在看来还是小了!如果还是风帆时代的话,五年内移民二十万人,这绝对是一个花费巨资的任务目标。但是现在却已经是蒸汽时代了,新建造的远洋船只,普遍已经是一千吨以上的机帆船只了,乃至两千吨的船只现在也不少了,顶级的客轮更是奔着五千吨去了。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其实不用几年,普通民用远洋船只的吨位就能够普遍达到三四千吨以上!这个发展速度,大体上将会和军舰的发展速度保持同等,当军舰跨越两千吨大关的时候,民用船只也是奔着这个吨位去了。当军舰达到四五千吨的时候,民间的船只同样也是达到了这个吨位,而当海军能够建造七千吨的战舰时,其实民用也能够用上同等吨位,甚至更大吨位的船只。而且民用船只在技术上,比军用船只要求要低得多,比如说动力上他们就没有多大的要求,更不用说什么防护了。同时民用船只上,尤其是货运船只上,较大的吨位其实平均运输成本还要更低,要不然你以为后世的那些远洋货轮、邮轮为什么都清一色本着几十万吨去啊,还不是因为成本比几万吨的小船运输成本更低。目前大乾新建造的远洋商船,普遍都是千吨以上了。而五年后,这个标准恐怕是会上涨到两千吨以上。十年后,楚行敢肯定,远洋商船的吨位将会上涨到五千吨以上。在商船的吨位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大的,和海外的交通运输越来越便利的情况下的,更大规模的海外移民也就能提上日程了。五年内向美洲移民二十万,如今看来是不够了,这个数字至少用再翻一倍,最好是能够达到五十万人。楚行希望,五年后,在北美洲看到五十万以上的大乾百姓和军政人口,并依托这五十万人口彻底征服北美洲,为迎接更多的大乾移民做好准备。等到了彻底控制北美洲,楚行更是打算把北美洲的大乾子民数量增加到千万以上!不把北美洲建成华夏的第二家园,楚行是不会停止对北美洲的移民和征服的。除了加大对北美洲的移民开发外,北海省、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以及澳洲这五个地方的彻底本土化同样也是重中之重。为此,大乾将需要在上述地区采取更加主动的开发策略,以便上述各地有充足的土地和资源来容纳更多的移民。南洋各地,哪怕是以现今的技术水准来说,也能够养活至少千万大乾子民!至于尤和西亚以及非洲嘛,上述地区的本土化政策,可以缓一缓,而是可以效仿西方国家的殖民政策,移民则是依靠民众的自发性,官方除了少数几个核心据点外,其他地方短期内不会大规模的组织官方移民。少数几个核心据点,自然是指南非港、锡兰岛等战略要地。除了海外移民外,楚行在前往杭州的路上,也是决定了进一步加大对杂交水稻的投入力度,同时土豆和番薯、玉米等外来的农作物也要继续进行本土化培育,以早日推广。话说这两点上,其实大乾一直都没能取得什么成效。杂交水稻不是那么好搞的。至于土豆和番薯的种植也不容易,为何,水土不服啊!要想让土豆和番薯等农作物,适合大乾本土的气候,然后长的又快又好,同时还要达到比较高的产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同样是需要不断的阎培育的。大乾目前也只是在少数地方推广这些新农作物而已,这种小规模推广,其实用试验来说更恰当。一边小规模推广,并借此大规模培育良种,这就是大乾在这些新农作物的推广和培育上所采取的折衷办法。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楚行也是认为农作物肥料的推广力度也必须加大。其实肥料这东西,并不是什么陌生东西,农民老早就开始用农家肥了。不过楚行一直都是在等待着化肥出现,不管是尿素为代表的氮肥还是钾肥、磷肥乃至氨肥,楚行都想要,甚至随便那一种只要有都可以。但是很可惜的是,上述各种化合物虽然早都出现在了王室理工学院里的实验室了,但是想要大规模的廉价的生产却是一直没能做到。如今大乾王朝的各种化合物的产量其实已经是不小了,已经能够满足整个工业体系的运转了,但是想要大规模的生产化肥,依旧是力不从心。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成本太高!施下去的化肥,其价值比种植出来的粮食还要高,而且是高很多倍!这种情况下,化肥根本是不可能得到大规模推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