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广政九年(公元946年),宰相赵季良去世,没有了压制束缚的张业彻底放飞自我,更加专横跋扈。广政十一年(公元948年),孟昶和匡圣军指挥使安思谦用计将张业处死。
枢密使王处回、宰相赵廷隐等老员工退休的退休,下岗的下岗。没有了阻碍,孟昶轻轻松松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开始亲政,亲力亲为,处理军国大事。 孟昶只比柴荣大三岁,但是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他从明德元年(公元934年)即位,一直到广政十一年(公元948年)才真正亲政,其间十四年都没有实际掌握权力。但是沉得住气,并不着急。你们这些老家伙,年纪都比我大很多,就这么熬下去,看谁熬的过谁,看谁先死。熬死你们,我就赢了。沉得住气,并不代表不杀人。诛杀李仁罕和张业的时候,十分果断,而且斩草除根,下手非常之狠。他冷静又果敢,宽容又狠毒,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对手。这场对决,究竟谁胜谁败,我们拭目以待。 赵季礼来到秦州,看到的不是积极备战,热火朝天的景象。 后周要攻打我们了,这可如何是好啊!雄武军节度使韩继勋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敌人还没有打过来,你就消极怠工,我要回成都,在老板面前告你一状。赵季礼巡视完边疆之后,匆匆返回成都。老板,大敌当前,韩继勋那个家伙却一筹莫展,简直就是饭桶一个。把秦州等四州交给他,只怕丢的更快。我文韬武略,比他强太多了,愿为国家打败来犯之敌。 孟昶见他说的头头是道,于是让他代替韩继勋和王万迪,主持秦州等四州工作。 赵季礼信心十足,带领一千禁军奔赴秦州。一路之上,他想象自己指挥若定,弹指一挥间,敌虏灰飞烟灭,不禁踌躇满志。到了德阳,听说后周军攻势凶猛,已经有八座军寨沦陷。当初的万丈豪情,顿时消弭无形。前线太危险了,我还是回成都算了。 你怎么回来了?秦州怎么了?后周军攻下了几座军寨?现在秦州战事如何?赵季礼根本就没有到过秦州,自是一问三不知。孟昶气得吐血,一怒之下,把他推出崇礼门,斩首示众。斩杀赵季礼固然没有错,但是事先孟昶偏听偏信,轻易相信了赵季礼的夸夸其谈,也有责任。盲目相信别人,不能做到知人善任,是他与柴荣之间的一个差距。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孟昶当即调兵遣将,把精兵强将都派往秦州等四州。秦州至关重要,你们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必须打败后周军。不仅如此,还写信给北汉和南唐,邀请他们一起攻打后周。为了凸显局势的复杂程度,特意说明,中原就是现在的曹操。把自己这一边比喻成刘备和孙权。现在曹操野心极度膨胀,地球已经容不下他了。我们再不精诚团结,很快就要被他消灭了。为了生存,为了尊严,我们必须手牵手,共同反抗霸权主义。 北汉和南唐不但积极回应,而且加紧备战,准备来个三英战曹操。 后周军起初攻势如虹,接连攻夺后蜀几座军寨。但是随着后蜀调兵遣将,加大防御,攻势顿时受挫,不断损兵折将,优势丧失殆尽。 后周五月出兵,现在已经是七月了,战事处于胶着状态,没有丝毫进展。宰相李谷以将士疲惫、粮草不济为理由,劝说柴荣收兵。 收复秦凤二州,对于自己的宏图霸业至关重要,柴荣绝不轻言退兵。自己不在前线,不知道王景和向训是怎么排兵布阵的,要是有个人能替自己去前线看看就好了。看看这场仗还能不能打,能不能大获全胜。 要是战争可以预测,还累死累活打个什么?干脆大家坐下来,用工具算算就是了。失败的一方让出土地和人口,从而避免血腥暴力。之所以无数人痴迷战争艺术,就在于其不可预测性。 但是柴荣却坚信战争可以预测,前提是视察前线的人必须说真话,绝不能说一句假话。如果掺假,就会误导自己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他寻寻觅觅,在人群中寻找不说谎话的老实人。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绝对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纷纷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 如果预测秦州之战会大获全胜,但是王景不争气,偏偏打了败仗,那么一定是欺君之罪。如果预测秦州之战必败无疑,但是王景很争气,偏偏打了胜仗,那么也是欺君之罪。因此无论怎么预测,下场都不太好。 我家的大黄狗下崽了,我要照顾它坐月子,实在没有时间去前线。 我家的小强死了,还没有过头七,去不了前线。如果实在要我去,等过了头七再说。 柴荣看到了赵匡胤,他刚刚升官,而且浓眉大眼,不像是个说慌的人。你最近很清闲,去前线走一趟吧。 赵匡胤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任务,没有一点迟疑。请老板放心,我一定看到什么说什么,绝不添油加醋,也不隐瞒不报。 文武百官们看着赵匡胤绝尘而去,有的摇头叹息。多好的年轻人啊,就这么白白送了性命,真是太可惜了。有的露出冷笑,幸灾乐祸。这种挖坑的任务都敢接,是不是想升官想疯了? 赵匡胤很快就从前线回来了,不但一五一十禀告了所见所闻,而且还陈述了自己的看法。柴荣静静听完,神情变得严肃。我再说一遍,你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如果说错了,我会追究责任的,绝不姑息。 赵匡胤虽然没有读过什么兵书,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但是在前线走了一遍,断定一定会赢,前提是按照自己设计的进兵步骤和打法,一定会大获全胜,收复秦州等四州。 你个初出茅庐的小子,简直不知道天高地厚,竟然敢把话说的这么满。看着赵匡胤坚毅的目光,柴荣决定相信他一次。于是向王景下达命令,不要停顿,全力出击。 战争的进程居然和赵匡胤设想的一样,每一个步骤都几乎相同。他不在战场上,为什么会说的这么准?难道他是导演,这出大戏就是他编导的。人们惊讶的提出质疑,而且看待赵匡胤的眼神也一天一个样。你掐指一算,竟然很准,究竟是人还是狐仙?觉得这个年轻人越来越捉摸不透了。 黄花谷之战,成了后周攻打后蜀的分水岭。在此之后,后蜀军心不稳,失城丢寨成了家常便饭。而后周军披荆斩棘,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越打越顺。战场形势完全成了一边倒,后周军牢牢掌握着主动权。 闰九月,后周军相继收复秦、成、阶三州。到了这个地步,孟昶觉得该和柴荣沟通沟通了,于是致信一封。有事可以坐下来谈谈嘛,何必兵戎相见,打打杀杀呢?他在信中自称大蜀皇帝,柴荣觉得这封信不合礼节,没有做出回应。 哼,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柴荣。你偏安一隅,凭什么这么大的口气,自称皇帝? 孟昶更加害怕,于是增兵剑门、白帝城等关隘要地。由于大量招募士兵,导致后勤不足。可是又没有铜,只得铸造铁钱。但是铁也严重缺货,就从老百姓手里强行征收铁器,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没有菜刀,还怎么切菜啊?没有铁锅,怎么煮饭啊?一件铁器都没有了,这日子没法过了。一个足斤足两的铜钱价值一文钱,铜钱才是钱,铁钱算是什么玩意嘛?不用多想,这就是镰刀收割韭菜的一种方法。 到了十一月,王景攻克凤州,至此四州又回到了中原的怀抱。形势一片大好,如果继续用兵,说不定能拿下整个后蜀。但是柴荣却停下了讨伐后蜀的脚步,因为削平四海的第一战不在后蜀,而在富庶而软弱的南唐。为了安抚秦州四州的人心,柴荣下诏,除了征收二税之外,废除后蜀时期的所有苛捐杂税。 后蜀广政四年(公元941年),二十二岁的孟昶风华正茂。俯瞰后蜀大地,心潮澎湃,挥毫泼墨,写下了《官箴》。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扶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一心一意,为国为民,多么英明仁慈的皇帝啊! 做一件事最难得的不是一时的激情澎湃,而是持之以恒,孟昶显然没有做到不忘初心。因为后蜀实在太安逸了,他慢慢变得穷奢极欲了。为了治疗前列腺疾病,用的是镶嵌珍珠、宝石、玳瑁等七种宝物的夜壶,文艺的叫法是七宝溺器。自从用了七宝溺器,撒尿果然顺畅多了。你还别说,还真对得起这张脸。为了充实后宫,到处强征漂亮美眉。 这样骄奢淫逸之人,如何是柴荣的对手,失败其实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