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孤独的脚步有节奏的踱在水泥路面上,寂静的冬夜里,脚步声特别响亮。
夜里的停车场空荡荡的,安达走向那辆仅剩的车边,黑色的SUV孤零零,完全融入夜幕下。道路上已经没有人影,气温又下降了一些,安达拉了一下大衣,试图裹紧些许。 他靠在车门,没有离开上车。突然很想抽烟,摸摸大衣的口袋,拿出一只点上。那西很早就提醒过他,少抽烟,伤身体。 他现在静静的看着这只烟,失笑。 刚才韩佐打来电话,告诉他电影的首映成绩出来了。观众反应很好,票房的预售暴增。这是郑华和他的第一部自己投资的电影,他们准备了很久,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今天能有很好的结果,郑华应该高兴坏了。演员转型的第一部作品很关键,他们俩终于软着地。 这么成就的时刻,他也应该高兴的。自己现在是怎么回事,心里有这么深的沮丧呢? 她和初见时一样,满身的清冷,很少言语,眼睛里的光一如既往的火热,她曾经说,那是对生活的热爱。 这份热爱曾经也照进安达的心底,温暖而甜蜜,从没忘记过。 两人是在合作一部爱情电影时认识。 第一次见面是在剧本围读会上。那部电影是几个不同地区的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合作的项目,由于的语言关系,合作团队统一用英文交流。安达只有日常交流的英语水平,工作上的太专业的沟通比较困难,所以公司给他请了随身翻译。 初次参加国际项目,很紧张很拘谨,陌生的环境,不同的工作方式也让人很担心。总而言之,自从接下项目之后,他在进组之前已经打听合作成员的信息,对每个人做了详细的注意事项。那天的会议他早早就到。那西是第二个到达会议室的人。双方还不认识,客气的打招呼后,生疏又戒备的相隔远距离而坐。 那西是临时定下的女主角,之前的女主角因为受伤,取消拍摄。导演卖了个老脸请那西帮忙,那西二话不说就接下了。她正好也有空档。 安达对那西的第一印象,和那西给人的感觉一样,个人特色鲜明,有点清冷,又带着书生气质。她穿着白色衬衫和牛仔裤,极简又朴素,可浑身上下都透露着文雅的气质。她说话声音轻柔,用词文雅,恪守礼仪,教养很好的感觉。 她落座后,从随身大包里掏出剧本,彩色笔整齐划一的摊开,记事本,便贴纸等等,最后掏出一个尺寸很大的水壶放在桌面上,容量惊人。然后她翻开剧本做温习,剧本上已经画满了各种颜色的标记和注解。 她像个大学生做课前准备一般,态度认真严谨,所以安达也错把她当成在校学生。后来才知道,她已经30+了,和自己同龄。 试读会一开始比较顺利,流程推进快速。还在庆幸晚上不用加班之时,大家的意见发生了分歧。 故事冲突最激烈的那场戏,那西提出见解。 “女主角借琐事和男友发生激烈的争吵,提出分手。男友不解她的突变,努力挽回这段感情,女主角不得已用了极端的方式逼迫男友离开自己。最后她也没有坦诚说出真实的原因。这种迫不得已的纠结,虽然戏剧的张力得到充足的表现了。”那西对着剧本,逐字逐句念完,然后说,“我想说,能不能换一个方式?”
导演说,“换什么方式?”
那西仔细琢磨了一会,“沟通的方式,请求男友理解,把沉重的人生问题提上台面,引起大众共鸣。会不会比极端伤害的方式效果好一些。”
编剧马上反驳,“这是故事情感线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设计强烈的表现形式就是给观众宣泄前半段酝酿的强烈情感。如果感情基调还保持理智平缓的话,故事会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观众会有便秘。到时候不说观众,就是这些犀利的影评人都会骂疯的。”
这是商业作品,大家都是业内的老熟人,很重视市场反应,更在意观众评价和口碑。 那西听后点点头,市场反应很重要,这个她也认同。她握拳撑着脑袋,沉思一会,“我昨天读剧本的时候就在想啊,回到我们故事核心,是要表现女性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迫不得已?还是要向大众传达一种思考?”
众人看向她,继续说。 这段话那西说得很慢,一字一句,她一边说一边思考。众人在她的叙述中,跟着她的思路一起思考起来。 有好一会,大家不出声,会议室静悄悄的,气氛低沉,让人不敢用气喘气。 “我想说的是,我们虽然是商业作品,在立意上是否可以更深远一些呢?至少试试看做一点点的改变。”
导演站出来稳住场面,“那西,再详细说说看。”
那西是他请过来的,相对来说他和那西比较熟,能了解那西的想法,他当仁不让的做中间的沟通者。
“女主角的生活一直平静幸福,还有深爱的男友。突如其来的生活重创使得她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这是生活对她的考验,也是命运。”这是其一。
其二,“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压力过大而不能同时兼顾多面,包括男友,她选择舍弃。这是人之常情。常规来看,生活的困难就一定是悲剧吗?拉长生命的长河,站在多年之后再回头看当下,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跨越这个阶段,冲破认知边界,涅槃重生一个更强大的自我,人生可不可能更加开阔。”还有个其三,“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可以提出一个新的审视视角,平凡普通安定的生活是幸福,但也随时准备好面对生活的巨变,命运的考验。困境不是苦难,也可能是一个新的出发点。”
观点丰富。 “这是一部爱情剧,要不要上升高度到哲学层面呢?”
另一个演员有点迷惑了,他是剧中的男二号。爱情剧甜一点,虐一点是现在的主流。观众看剧就是图轻松,释放压力,谁想费脑子呢。
导演同意那西的观点,“爱情是人生中很突出的部分,但也不能独论。毕竟一旦作出了选择就决定了以后的人生。我们的作品不是纯喜剧,可以放开思维来看。”安达没有发言,这个讨论他视乎深陷其中,又置身事外。语言是一道障碍,更多的是那西的爱情观点给他很深的感触,角度新奇也豁达。相比之下,安达说不出来自己观点,他还认识不清楚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爱情也是迷迷糊糊的,也从没能跳出自己好好看看别人。 在他的经验里,爱情这种亲密关系的维系特别困难。 他从18岁开始入行,生活里一直都被忙碌的行程填满了,女朋友一个换一个,培养感情的时间都不太够。 爱情,他没考虑过。 剧本和影视作品。他从来当成一项职业,并且也很认真努力完成每一项工作。这个工作是众多人协助完成的,各有其职,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到最好,不给别人造成困扰,就是他的人生宗旨。 那西和导演们的争论,让他耳目一新,对那西开始关注起来,她说话都很有道理,本来还以为是学生,现在越来越觉得,她更像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