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灵几乎惊得立刻站了起来,“他被关起来了?”
“不是,不是……”柏世钧安抚地拍了拍女儿的手臂,“是他自己要关起门来捣鼓什么东西,我们昨天就一起把西边的柴房清理了一下,好让他一个人捣鼓。”
柏灵虚惊一场,这时才后知后觉地想到,要是柏奕真的被锦衣卫关了起来,方才父亲也不大可能像往常一样伏案写作。 “你想去你哥那儿看看吗?”
柏世钧问道。
柏灵抚了抚心口,轻轻摇头,“那就不急了……既然他在忙,那就先让他忙着吧,我不去打搅了。”柏灵的目光顺势落在柏世钧的书桌上,那里放着许多铺开且写满了字的纸张,每一张散纸上都有日期与朱笔的批注。 “爹刚才是在修书?”
柏灵走近了几分,弯腰去看。
“嗯。”柏世钧抚须,笑叹了一声,“卡在眼前这个地方卡很久了,今天也一样没什么头绪。”
柏灵小心地从桌上抽出了一张纸片细看,从日期上看这应该是父亲五年前留下的一段文稿,记录了他在青阳时给某个孩子五日里用药的增减变化,以及那五日里孩子的病程状况——这是个为数不多的,从时疫口中夺回一条命的孩子。 这里的每一张纸片都是这样的病例。 柏世钧用词简练,但细节非常翔实,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这些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在遣词造句上有着普通大夫少有的笔力。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几乎从来不会把该今日做完的事情留到第二天,所以这里的第一手资料每一篇都是在当天的夜里奋笔疾书完成的。 所有细节不论巨细,但凡是他想到听到见到的,柏世钧便全部写下来,等事后整理的时候再做取舍。 所以手稿里的每一个个案都保留着最鲜明的细节。 从前她和柏奕谁都没有关心过柏世钧在做的事,这可能是所有穿越者本能的傲慢。 在这个相信天圆地方,不知细菌、病毒为何物,没有抗生素,没有任何基于解剖实验的人体认知,甚至大部分民众连最普通的卫生常识也没有的世界,医学很难在凶恶的疾病面前带来任何治愈。 一整个社会的人均寿命到不了三十岁,就是对这里医学水平的最好诠释。 哪里有什么药到病除的神医,哪里有什么古法秘制的偏方,在现代医学面前,所有的顺势治疗都不堪一击。 在人类的技术革命出现之前,万古如长夜。 她和柏奕都是曾经在光明下生活过的人,因为见过光亮,所以再也回不到黑暗中去。 “是卡在了哪里?”
柏灵认真地问道,“爹能和我说说吗?”
柏世钧叹了一声,“其实前几天已经和柏奕讨论过了,这些治疗都没有做‘控制变量’的处理,所以现在分辨不出到底是哪个关键变量在起效果。”
柏灵怔了怔。 “控制……变量啊。”
她有点不习惯从父亲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词汇。 柏世钧点了点头,又接着道,“柏奕说在做药量增减的时候至少要设置一个‘对照组’,才好知道到底是不是草药在起效。但这样做也有很多问题,一个是人家把孩子送你这儿来是治病来的,不是让你来试药来的,这样拿来做对照不道德; “再就是每个孩子的体质本来就不一样,你光控制一个药量的增减也没用……” 柏灵认真地听柏世钧讲了下去,看得出来,这几天柏奕和柏世钧在一块做了非常多的讨论。 柏灵忽地就想起前天柏奕进宫时,说父亲这本书若能传世,他大抵就是古代循证医学的先驱的话来。 如今看来此言不虚,因为柏世钧虽然没有在主观上进行任何的对照实验,然而因其翔实的案例描述和细节比对,其实已经能够体现出朴素的“循证思想”。 即——医学绝不是哲思、巫术或是其他什么玄之又玄的杂学,一切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临床研究依据的实证基础之上。 但这里没有显微镜,没有分离机,没有培养皿…… 柏世钧的疑问,注定要等几百年之后,人类才能给出答案。 望着父亲凝重的神情,柏灵笑了笑,“其实我感觉那个对照实验的问题,也不是完全就解决不了?”
“嗯?”
柏世钧抬起头来。
柏灵挠了挠头,有些不确定地道,“比如……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试试?”柏世钧立刻摆出了一副“不可行”的表情。 “柏奕和你想到一块儿去了,说是可以拿老鼠和兔子来试。”
柏世钧说到这里,又连连摇头,“这怎么能行嘛,人有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兔子和老鼠怎么能拿来和人相提并论,不行的不行的!”
柏灵笑了笑,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相似度极高,而且对各种疾病都有易感性,繁殖又快价格又低廉,还好养活……简直是天然的实验动物。 不过一时半会儿她也无法和父亲解释清楚这个。 柏灵笑着起身往外走,“爹你先忙着吧,我去找柏奕说会儿话。”
柏世钧摆了摆手,听着柏灵离去的脚步声也笑起来。 这丫头,刚才还说既然柏奕在忙就不去打搅了呢。 他也起身坐回到桌案旁,对着一桌子的案例继续犯愁。 再想想吧…… 柏世钧叹了一声,即便找不出因果,也想个法子,把这些东西理出一条脉络来。 太医院西北角的柴房是整个太医院里最偏僻的地方。 所有太医办公的地方都集中在前院和中院,东北角最为热闹——那里是大部分太医院学徒的聚集地,所有中药的熬制基本都是在那里,由刚刚入门的学徒动手,资历丰厚的老大夫盯梢。 所以一走到后院,柏灵就问到了一股冲天的药味,不过这种气味并不算刺鼻,习惯了也就不难忍耐。 为了防火,柴房离火房远得很,西北角的柴房连着有十几间,一般一半放柴火,另一半空着,以备不时之需。 平日里,除了一些抱柴煎药的下人会到这儿来,西北角的柴房几乎是空无一人的。 不过今日,这里大概只能用“重兵把守”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