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黎明之前,距离辽河还有30里路。 放在平时,一个急行军不久便到。 可此时,皇太极的正白旗就在身后,3000蒙古骑兵和3000剩下得正蓝旗就在两翼,大有一鼓作气围歼得样子。 王宏宇要抬棺死战。 大哥教会得最后一课,置之死地而后生。 老兵老将为大伙拼杀出生路,现在他已经领悟了这份大明军魂。 王宏宇已经想到明天会是什么情况,现在他看向赵涵年和周义杰,想看看他们能想到什么程度。 赵涵年被重新升职,此时对于为将之道已经初窥门径,他跃跃欲试地分析起来: “敌人不会再用绕前、迂回这些小招式,因为这些招数都被我们瓦解,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所以,敌人再来会堂堂正正一战。”
不错呀~ 王宏宇外表只是沉稳地点了点头,但是内心其实对赵涵年的成长颇为欣喜。 之前略微打压,就是让他领悟到勇猛有余,还要有作为将领的头脑。 周义杰也点了点头,作为川军老兵,跟随周敦吉多年的家丁,也觉得这个分析比较准确。 “不错,既如此我军虽然只有30里路,但是不堂堂正正把敌人击退,这段路是没法安稳过去的。”
王宏宇做了总结,判断明天必是一场恶战。 目前此处明军共计2700多人,八旗各旗几天大战下来,各旗兵马2500-3500不等。 这意味着,打一个旗绰绰有余,打两个旗稍微棘手。 如果是两个旗,再加3000蒙古骑兵......那相当有难度。 如果今天没有赶到30里外的辽河边,那明天面对的可能就不是两个旗加蒙古人了。 而是数量足以全歼我们的敌人。 三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想到浑河最后逃脱前,反杀向正黄旗大营,反夺了营寨守卫,打得努尔哈赤受到冲击,其他各旗都去救他。 这个时候,多数明军才有机会后撤,毁掉大炮和火药。 现在,也应当如此。 周义杰说道:“我等为了掩护伤病们,应该主动出击,直接反冲敌人主将。”
“确实该如此,不过......” 王宏宇话锋一转道:“谁来当那个时候的我们?谁来当那个时候的二哥张神武?”
这话点到了关键之处。 当时,王宏宇等人撤退后又反杀回来,张神武赶到了又带230家丁破阵。 “张神武是参将,除家丁外有独立的援兵营,有3000之多。我提前联系二哥来支援,那他只有230家丁到,后面的按说已经在路上了。还有广宁的其他兵马,按说就算知道沈阳遇袭再派兵,也一定能到辽河畔。”
“对啊!”
赵涵年、周义杰一拍脑袋,想到这支兵马按说应该快到了,他们应该能成为战况胶着时,从外围撕破敌人阵线的奇兵。 “问题是,当时我是知道二哥一定会来的,也基本是那天。可现在......必须派熟悉广宁,且有军中背景的人去联络。”
熟悉广宁的,非老谭莫属。 他在广宁情报站,搞得风生水起,搞贸易反刺探情报,都调查到萨尔浒去了。 可是还需要一位熟悉军中的人去。 “我去!”
周义杰响应道。 他是周敦吉的家丁核心,虽然跟张神武新招募的开原难民兵素不相识,但是跟他麾下上千的川兵出自一体,认识不少其中老兵军吏。 “好!”
王宏宇连夜派周一杰、老谭等50人,快马加鞭连夜去辽河边,全力搜索援兵。 临近拂晓,姜弼、张名世、赵率教等也休整好了。 王宏宇跟他们说清计划。 两人又根据经验提了些补充建议:这次决战因为援兵位置暂不确定,所以可以先假装示弱,做防守的态势,拖一拖时间。等到敌军阵势围上来,再全军猛攻敌人主将。 “甚好!”
王宏宇欣然同意。 …… 天已大亮。 3000蒙古人看起来十分懒散,依旧没起来,马匹也没多少人看管。 这当然是伪装的假象,准备钓鱼伏击明军。 正白旗、正蓝旗的兵马一直在附近埋伏,就等着明军一大早主动攻过来了。 原来是范文程直接判断出明军可能效仿浑河时,直接出乎意料猛攻过来。 昨天晚上后金兵马没夜袭。 那么拂晓,明军就会反过来偷袭。 预计时间就在拂晓! 他早在沈阳潜伏时就刺探到周敦吉、张神武和王宏宇三人是结义兄弟,此时眼珠子一转,自认为对人心的预测已经炉火纯青,于是劝皇太极设下埋伏,坐等明军上当。 黎明前就设下了埋伏,蒙古人为诱饵,正白旗、正蓝旗埋伏在左右。 可是他们等了又等,明军就是没来啊。 莽古尔泰对皇太极问道:“八弟啊,明军好像不会打过来啊?”
皇太极回道:“五哥稍安勿躁,王宏宇是周敦吉、张神武的结义兄弟,他们既擅于搞计策,又野蛮狡诈,一定会想着跟我们决一死战。”
“可是人都没来,咱这埋伏有啥用?”
“莫急,再等三炷香。”
又等了三炷香,明军还没来决一死战,他们决定再等三炷香。 三炷香后又三炷香,这回连皇太极都在心里打鼓了。 不应该啊?自己绝不会判断错误啊~ 范文程当时潜伏入沈阳,从辽军孙庆等人口中得到川军的情报。这个周敦吉、张神武和王宏宇三兄弟,做事基本都是一个套路。 浑河血战时,他们突然杀进汗父大营,打乱了后金进攻计划。 现在,也会故技重施才对。 三炷香后又三炷香。 明军依旧没来。 皇太极知道明军不会冲过来了,范文程真是狗头军师啊! 不过他颇具城府,此时完全不失态,十分冷静地说道:“明军应是丧了胆,这次我们以堂堂正正之势压上去,他们没法像昨天那样搞花样。”
这一段辽河自北向南,桥梁和渡口在此地以南30里。 皇太极知道不能再拖,再拖下去就有其他明军接应他们了。 于是正蓝旗在东,蒙古人在西,正白旗居中,为了避免明军逃得快,全员骑马追了上去。 前进十里见到明军,非常诧异对方根本没赶路往辽河逃,而是严阵以待。 这…… 果然还是要冲击我们的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