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曙光》 《联邦日报》以《胜利的曙光》作为头版头条在新一年的第一天,一月一日,刊发了有关北方大决战的情况。 从合围,到缩小包围圈,一直到现在,实际上战斗一直都在发生。 只是这种战斗的规模不大,可能只是开几枪,战斗就结束了。 在联邦政府和国防部的要求下,马里罗方面进度保持着一定的水准,始终在有条不紊的执行国防部的计划。 他们不要任何俘虏,并将马里罗反抗军逼向了塞纳斯城。 这看上去,好像是马里罗反抗军主动汇聚在塞纳斯城要和联邦打一场大决战,实际上它是多方面工作成果最好的表现! 登记制度的全面铺开很快就让马里罗人认识到了什么叫残酷,当一个又一个以家庭甚至是家族为单位的群体被公开处刑之后,总会有人害怕! 也许有些人不怕,但,总会有人害怕。 然后开始有人私底下举报,他们未必是想要害谁,他们可能只是单纯的不想死,仅此而已! 有人举报,就有更多人在公众的面前被处死。 如果联邦实行的只是高压政策,也许马里罗的问题不仅不会转好,反而会越来越麻烦。 可有趣就有趣在联邦人不是一味地高压,在高压的另外一边,就是怀柔和胡萝卜。 只要服从联邦人的管理,并且能够得到足够的“功勋”,这里面包括举报其他人参加反抗军的举报行为,或者积极劳动,配合联邦政府政策的落实等。 总之只要站在联邦人这边的,只要做得足够好,能成为表率乃至榜样的人,就有机会得到一些奖励。 他们可以去更暖和的南边,并且会被分配到房子,还能够从联邦人手中得到一份工作。 种植经济作物,或者为联邦人付出劳动力换取报酬。 更重要的是,只要功勋足够多,表现积极,还有机会加入联邦国籍,移民到联邦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联邦人! 那是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死亡,没有鲜血的地方!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化不开的笑容! 补贴,救济,抚恤…… 一整套措施下来,实际上站在联邦对立面的人已经不多了! 马里罗乱了这么多年,现在连国外势力都加入其中,一些人也终于厌烦了这一切。 联邦政府又很好的解决了“种族矛盾”,大部分马里罗人还是向往着平静的生活。 这一切,都让反抗军活动的范围越来越狭小。 人们从一开始的不太好意思去举报,到争先恐后的害怕别人先举报了的连夜汇报消息,其实没要多久反抗军就越来越被动。 马里罗的中南部看的很紧,没有他们活动的机会,而联邦人又占领了港口,开始进行合围。 四面压力越来越大,没有战略要地可以固守,也没有一个完整战略措施的反抗军。 始终没有什么自己的意见,只能随波逐流,从高压地区向低压地区移动,最终汇聚在了联邦政府帮他们挑选的一块大墓地——塞纳斯城。 这座城市之前已经基本上清空了,马里罗中北部城市到了冬天本身就没有什么人。 极端的恶劣气候让人们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的生存,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南逃,人口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由北向南的迁移。 联邦政府都没有怎么动员,塞纳斯城中最后的居民在号召下,也都快速的离开了这里。 这里已经成为了废弃的城市。 当号称二十万的反抗军进入这座城市中的时候,并没有能够找到任何可以帮助他们对抗联邦人的东西。 这里没有食物,没有什么工业基础,更造不出子弹。 其实一些外国人,也包括一些有头脑的马里罗人都很清楚,败亡是他们唯一的下场。 如果不是联邦人不要俘虏,也许反抗军早就开始瓦解了。 从这里,实际上也能看得出联邦人对反抗军的不满。 他们打算用号称二十万人的反抗军的死亡,来做一个长期存在的警钟,警告那些还活着的马里罗人,别他妈没事找事! 当然这么做可能会为联邦政府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不过没关系,负责马里罗方面大战略的陆军中将已经做好了上军事法庭的准备。 他会被军事法庭审判,判刑,然后在必要的时候,重新回到军队里并被授予上将军衔。 海军中将阁下成功的摸着石头过河,给后来人留下了可以遵循的前例。 这也是《联邦日报》这么报道的原因,从国防部的说法来看,不超过一月十五日,马里罗方面战区就会迎来和平。 联邦也能够抽出更多的精力,去对付纳加利尔战场上的侵略者。 这篇报道在联邦社会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特别是报纸中称,联邦政府和马里罗新政府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谈判。 联邦政府将承接马里罗一些地区的重建工作,以及新建六条铁路,接连目前已有的一些断断续续的短途铁路,最终形成一个铁路网络。 重建和新建的总投入大约在六十亿联邦索尔到一百亿联邦索尔之间,由于目前马里罗新政府没有这么多钱,所以他们打算把这部分费用拆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用马里罗境内的自然资源,比如说北方那些生长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原始树木,以及地下未经挖掘的矿产资源作为支付方式。 用来支付总投入的百分之四十,不低于二十五亿联邦索尔,不高于六十亿联邦索尔。 第二部分是马里罗未来的税收和公共收费项目,以往年马里罗中央政府征收到税作为一个计算标准,在未来三十年里,马里罗所有的税收征收工作,将由联邦税务局和马里罗税务局共同征收。 征收上来的钱除了维持马里罗新政府和各地政府的日常开销,以及拨划预算外,其他的全部用来支付这次重建总投入的百分之四十。 第三部分是从马里罗国内征召民兵和工人和妇女,在联邦提供的保障体系中为联邦工作。 这些人的收入中的百分之三十五将拿出来用于支付重建总投入最后剩余的百分之二十,当然这种征召是按家庭进行的。 每个家庭都要有人受征召,换句话来说就是全民为重建还债! 除此之外联邦政府和马里罗新政府,以及他们未来的大总统,在布佩恩签订了《布佩恩二十四条》协议。 其中包括全面对联邦开放市场,承诺为联邦在马里罗建厂的联邦商人提供减免土地使用费用和税收等一系列的外交协议。 马里罗将会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餐包,之所以只是餐包,因为在它之前,还有一个纳加利尔。 纳加利尔才是主菜! 这么多的消息一经曝光瞬间就点燃了联邦资本家心中的火焰,就连很多普通人似乎都受到了命运的感召,做好了前往马里罗“淘金”的准备! 纳加利尔他们没有赶上,那只能说他们的眼光还不够合格,不能说他们太蠢。 可如果有马里罗的例子在前,这个时候还不主动一点,要是再被这个时代留下,就不是眼光的问题了。 那是脑子的问题! 一篇报道激发了联邦人对大决战狂热的期待,似乎是受到了民众们心声的委托,在一月三日开始,包围圈开始全面收紧,轰炸机开始对城市外围进行地面清理工作。 塞纳斯城内还有不少防空炮和机炮,这些都是反抗军不断转移过程中没有丢掉的。 联邦军队在空军方面的能力格外的出色,他们不敢把防空装备丢掉,一旦没有了防空装备,那些飞机就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的在他们头上飞来飞去。 别看防空炮实际上打不下来几架飞机,但它可以有效的驱逐飞机,不让飞机过分的靠近自己! 飞机的轰炸,地面部队的协同推进,带着钢盔的战地记者忠实的将这里的画面转播回国内。 黑石电视台作为第一个派出战地记者全方面播放前线战况的电视台,在这段时间里获得了空前的关注! 只要有利益,就一定能驱使人们去冒着巨大的风险做些什么! 当那些原本不出名的记者,摄影师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媒体和社交内容里时,其他的电视台也开始派遣敢死队一样送记者上前线。 可这个时候上去,他们受关注的程度已经完全不如黑石电视台了。 人们看着画面中记者头上的钢盔不断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似乎已经能够感受到前线的惨烈。 那是爆炸扬起的尘土在风的作用下落在他的钢盔上的,他一开始不太习惯,但现在早就习惯了。 “……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第四,第七,第十一,第十五师,已经开始从东面发动进攻。”
“目前我们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但这一切都在军方的考虑之中,从前线指挥官方面我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我们有可能会在一月中旬,彻底结束这边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