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可笑,李思是李弘的亲妹妹,却没有在李弘驻地居住的权利。
太子居住的地方有一定的仪轨,李思是公主跟太子李弘即便是亲兄妹,他们的社会地位却是不同的,一个君,一个是臣。 离开李弘的居住地之后,李思长出一口气,自己的赚钱大计终于有了一丝眉目。 这个世上,能理直气壮拿走和尚们的二十八万贯钱,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她的父皇,在这件事上,就算是母后跟太子也不成。 从狄光嗣打探来的消息来看,她的母后一年之内给感业寺下达了三份皇后教,这三份皇后教的内容基本一致,都是为了抬高僧尼地位用的。 从感业寺的占地规模,建筑规模,再到人数认定上都远超一般的寺庙,尼姑庵。 这些令谕看似仅仅拔高了感业寺这一座皇家尼姑庵的地位,实际上,随着感业寺的地位不断上升,他在不知不觉中拔高了寺庙在政治上的上限。 只要是当过官的人都很清楚,在执行政令的过程中,一般只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上限,一个是下限,如果心情好,事情对脾胃,孝敬也丰富,这件事就可以按照上限来执行。 如果这件事自己不喜欢,对自己没好处,那么,这件事只能按照下限来执行。 不管是上限,还是下限,都在朝廷政令允许范围之内,只要不超出,这样执行就毫无问题。 可是呢,天知道上限与下限之间的活动空间有多大。 皇后的三份令谕一次次的拔高感业寺的上限之后,也就等于拔高了全天下寺庙,尼姑庵的活动空间。 雍王贤在这一次和尚危机中起的作用最大,但是,收获全归了皇后。 李思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平白无故的拿到那二十八万贯钱,因为,不论是谁拿到了那二十八万贯的庞大资金,那么,政令给郑州造成的损失就该由谁来弥补。 皇后拿到了,就说明,以后在郑州这片土地上,皇后有很大的发言权,皇帝李治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无奈之下放弃了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利益。 现在,李思就可以开始谋划,自己母后的那二十八万贯钱了,钱是皇后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至于钱怎么花,如何用,这才是李思关注的焦点。 她的太子哥哥在全天下布置了不下三百个种子基地,这些年下来,很多成果斐然,虽然在主粮上的突破不多,但是,经过大规模的试种,改良后,麦子,稻米,糜子,谷子这些粮食作物的产量普遍是高于百姓自己留种的,即便是只能增加一成,两成的产量,放诸于四海,已经是了不得的进步了。 这些东西之所以没有推广开来,主要原因在于农夫的倔强,与普遍对官府的不信任。 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农夫们的倔强,这种倔强来自于对未来的不信任,一旦新种子失败了,对于此时的农夫来说,就有饿死的忧患,因此上,他们宁愿相信自己留的种子,也不相信官府推广的种子。 在他们眼中,官府除过好事不干之外,其余的事情都干。 再加上种子这种事情,本就是大户人家发家致富的手段之一,自然就推广不下去。 郑州现在不一样了,没有了大户人家,没有宗族头脑,他们就是一盘散沙,到时候,只要抬出她安定公主的身份,就能让那些乡民们乖乖就范。 到时候,李思不但要推广高产作物,还要推广白菜,圆葱,甜菜等等经济作物,只需要两三年的普及,她就有了一个新的庞大的货源地。 冬天虽然依旧在肆虐大地,不过,春天马上就要来了,李思等不及要惠及万民,所以,跟太子哥哥商量好种子采购事宜之后,就果断地来到皇后这里。 这一次,为了能从二十八万贯这笔大钱中分润到一部分,李思也算是下了血本。 木牛流马这种高级货,大方的给了李显跟李旦一人一个,给太平的则是一方精美的羊脂暖玉,至于献给皇后的,则是铜板印书坊专门印制的一部《大藏经》。 木牛流马跟羊脂暖玉也就罢了,仅仅是一部《大藏经》就装了十一辆马车。 这部《大藏经》与云初只晓得《大藏经》完全不同,所谓大藏,就是将东汉以来进入中华且被各路高僧大德们翻译过的经书的一个总称。 有正藏五十五册,续藏三十册,别卷十五册,共计一百册,三千一百八十六卷,堪称是大唐时期的佛经总览。 总编校是玄奘大师,其余大唐的十大德们的名字也赫然出现在这套藏书的扉页上。 算是铜板印刷作坊自从成立以来,不论是印刷数量,精美程度都是首次,为此,铜版印刷仅仅是付给大慈恩寺那些负责整理文本的高僧们的费用,就超过了八千贯。 在大唐,只要是读书人,对于满满几十箱子的书都毫无抵抗力,即便是武媚也毫不例外。 说了很可笑,铜板印刷的泥活字进阶到木活字,再进阶到了铅锡活字了,朝廷的专门负责印刷的部门用的依旧是雕版印刷。 想想就知道,他们想要出一本书,首先就要把这本书反刻在木板上,然后才能印刷出书来,阴刻雕版还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是阳刻,雕刻出一套模板来的代价,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武媚围绕着几十箱子书看了一遍,就对跟在她身后不离不弃的李思道:“你这小猴儿,想要什么?”李思谄媚的道:“就是孝敬母后的。”
武媚从箱子里取出一本书,随手翻阅一下,书页在她的手中沙沙作响,在看了片刻,检查了书本里的字迹的清晰度之后放下书本道:“先说你想要啥,否则,这东西你母后我收的可不安稳。”
李思正色道:“其实孩儿是在为郑州百姓请命而来。”
“为郑州百姓请命而来,说说吧,请的是一个什么命。”
李思很正规的学那些官员们插手施礼道:“求一个富裕起来的机会。”
武媚浅笑道:“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跟长安一般适合做生意。”
李思摇头道:“农桑才是国之根本。”
武媚眼波流转,马上就明白过来了,指着李思道:“你是说太子那里堆积如山的种子?”
李思道:“百姓愚昧,放着好东西不敢用,白白糟蹋了太子哥哥的一番苦心。”
武媚摇头道:“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高产庄稼谁都想种,可是在种之前,需要先让农夫们明白这些种子可靠才是最重要的。 农人种地,向来是以最好的希望求一个差不多的结果,对他们来说,就是丰年,一旦种子出错,就有饥馑之忧。 你师父云初当年在长安附近推广棉花的时候,就曾经先给了乡民一年的口粮,而后才发动农夫栽种棉花,也就是用这种最靠谱的方式,才让棉花得以推广。 如此说来,你准备在毫无人心可言的郑州,要行你师父的旧事?”
李思道:“周兴在郑州大兴冤狱,罗织了无数的罪名,也导致了无数人下狱,且家破人亡,此时的郑州一地百姓,正活在惶恐之中,而官府的威严也已经到达最高。 此时号召百姓耕种新庄稼,顺便再种植一些可以换钱的作物,不出五年,随着日子逐渐好过,郑州百姓心中的惶恐就会被抚平,这也是孩儿为父皇做的一些考虑。”
武媚笑道:“看样子,你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钱粮这个东风了?”
李思讪讪的道:“听闻母后刚刚得了一笔大财。”
武媚笑而不语,看看正牵着木牛流马在殿内乱跑的李显跟李旦,这才对李思道:“你想过你弟弟们的将来吗?”
李思摇头道:“这是父皇母后考虑的事情,孩儿只需做到孝悌即可。”
武媚叹口气道:“你上次打了显儿一记耳光,那一记耳光,可不仅仅是在教训你弟弟,中间还有复仇的情绪在里面吧?”
李思皱眉道:“孩儿即便是心中有怨气,他们毕竟是我的弟弟,妹妹,恨到极点也就是那个样子了,那还是不是怨气,而是嫉妒。”
武媚再看看安静的跪坐在蒲团上的云瑾,温欢,狄光嗣道:“你应该常来看看你弟弟妹妹的。”
李思道:“那三个是我的伙伴。”
武媚皱眉道:“二十八万贯的生意,也不能让你跟弟弟妹妹多亲近一下吗?”
李思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武媚疑惑的道:“真心的吗?”
李思笑道:“师父曾经教过我如何在跟人谈判的时候将自己放在一个占据优势的位置上,师父说:当事实对你有利的时候,那就强调事实,当规则对你有利的时候,那就要强调规则,当事实跟规则都对我不利的时候,我要做的就是掀桌子把事情搞砸。 所以,孩儿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只要母后肯帮我,那么,母后需要我做的事情,我就一定会做好,且不会出半点纰漏。”